非致命武器与弹药

2001-06-13 21:51
轻兵器 2001年1期
关键词:弹头诱饵弹药

夕 阳

概念

非致命武器和弹药是近20年兴起的新概念武器和弹药。它可以使人员或武器装备失能,同时使死亡和附带破坏达到最小程度。对于这类武器还有多种提法,如失能武器、弱杀伤武器、低间接破坏武器(LCDW)等,国内也有人将这类武器称为软杀伤武器。由于这类武器和弹药的最主要特点是“非致命”,所以采用“非致命武器和弹药”这个专用词以体现它的主要特点。

特种弹药是非致命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特种弹药从非致命这一特点来讲与非致命弹药特点相一致。它可分为传统特种弹药和新概念特种弹药。传统特种弹药包括发烟弹、照明弹、燃烧弹、化学弹、宣传弹等,它们能起到迷茫、遮蔽、伪装、欺骗、照明、威慑等功能。新概念特种弹药包括通信干扰弹(或称电子干扰弹)、箔条干扰弹、电子侦察弹、诱饵弹、电视侦察弹(VIP)、目标验证和毁伤评估弹(TV/BDA)等,新型特种弹药不仅具有传统特种弹药的功能,而且增加了与现代光电器材和制导武器相对抗的有效手段。它是传统特种弹药概念的延伸应用。美军105mm和155mm榴弹炮现配备的弹药中,特种弹药占38%;155mm榴弹炮现配用的18个弹种中,有7种是特种弹。

应用

非致命武器和弹药目前还不能作为一种作战手段独立应用于战争,它只能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即在特定条件下,在正规战场的作战中与传统武器相配合使用,为传统武器的使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收到事半功倍的作战效果。同时,非致命武器和弹药也是一种重要的警用武器,如对付恐怖分子、犯罪分子、跨国毒品垄断组织、群体骚乱、突发事件等。

分类

非致命武器按对付的目标类型可以分为以下5类:(1)反人员的,如次声波和超声波发生器、低能激光器、眩晕弹;(2)反传感器的,如烟幕剂、电子干扰装置;(3)反车辆等运动系统的,如高粘性涂料和粘合剂、高效润滑剂;(4)反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系统的,如高功率微波武器、计算机病毒;(5)反基础设施的,如材料脆化剂、碳纤维弹。

按目标毁伤的物理属性分为:电学类、光学类、声学类、化学与生物剂类、低动能类。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按照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对人员或装备的作用效果而分的,即:(1)针对武器装备使用的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如非核电磁脉冲发生器、碳纤维或金属纤维、陶瓷片、反材料化学战剂、纠缠弹药、内燃机抑制剂、特种细菌、计算机病毒、某些“材料束”武器等。(2)针对人员使用的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如声学武器、次声波武器、全息投影、非致命化学战剂等。(3)对人员和装备都有作用的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如激光致盲武器、脉冲化学激光器、高功率微波武器、高能超声波武器、定向能武器等。

典型介绍

(1)碳纤维弹

碳纤维弹是将大量丝条状碳纤维卷曲成团,装在航弹、导弹或远程火箭弹的战斗部内,当战斗部到达目标上空时,点燃其内的低速炸药或火药将碳纤维团抛出,这些碳纤维从空中落向目标以达到破坏的目的。

当攻击电网时,抛撒的极细薄而且质轻的碳纤维在高压相线之间形成导电空间,引起空气击穿放电。碳纤维落到高压线上,会引起任意相线之间或与大地的短路行为,当短路时间大于电网短路跳闸时间阈值时,立即造成电网断电。任何短路引起的电火花都有可能引燃周围物质造成火灾。碳纤维飘落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清除起来非常困难,在清除飘落到高压线上的碳纤维的这段时间内,继续发生短路效应,恢复供电困难。

(2)激光武器

美国把激光武器分为高能激光武器和中低功率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战术防空激光武器主要用于攻击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无人驾驶飞机或其他战术导弹。其破坏方式分为软破坏和硬破坏两种。软破坏是破坏传感器、电子线路等控制元件,使其不能有效工作,如破坏导弹的导引头等。其平均功率需10万瓦以上,攻击有效距离达10km。硬破坏是靠巨大的能量将目标主体结构烧穿,造成彻底破坏或摧毁,如破坏导弹的壳体、燃料箱等。其平均功率需百万瓦以上,攻击有效距离在10km左右。目前正在研制的有美国海军“海石”计划的舰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美国陆军通用区域防御综合反导激光武器系统等。

中低功率的激光武器如美军现已装备的激光干扰和致盲武器,它用于攻击坦克装备的激光测距仪和目标指示器,其输出能量达0.1J,可破坏8km远的光电传感器和伤害人眼。

(3)视频侦察弹(VIP)系统

视频侦察弹系统由3大部分组成:视频侦察弹、全定位系统引信和视频成像地面接收部。该系统已于1989年开始第一次试验。

视频侦察弹是一个旋转稳定的155mm弹头,它是由弹体、机械部件、光学部件、电子部件等构成。弹头在旋转向前运动中通过安装于弹体侧面窗口的光学系统拍摄地面的图像,再通过无线电频率链将图像信息发送至地面接收站。扫描区的轨迹是弹头高度、角度、速度和敏感能力的函数。

安装GPS脉冲收发装置的引信从3颗或4颗卫星上接收信号,以确定飞行中弹头的位置,并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提供了一个弹头飞行的精确轨迹,并在屏幕上显示。

VIP地面接收站将弹头发来的模拟信号数字化,提取原始的图像数据,消除所有面向空中的画面,校正由于弹头转动引起的周期性畸变,通过先进野战火炮战术数据系统和全部信号源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结果进行存储和显示。

(4)红外成像诱饵弹

红外诱饵技术是伴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红外诱饵技术使得红外寻的导弹的作战效能大幅度下降。红外成像诱饵弹技术主要是研究3~5μm和8~14μm的红外辐射药剂,研究目标的辐射特性,用诱饵体模拟目标的辐射特性,使之在形体上达到相似,从而诱骗红外成像导引头。对于运动目标还需模拟其运动时的情况。

点源红外干扰诱饵弹技术已经成熟,其产品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如英国的“乌雅座”,法国的“达盖”等。它们是将红外药剂(一种烟火剂类诱饵,烟火剂一般为镁粉、硝化棉、聚四氟乙烯混合而成)与箔条复合,发射到空中燃烧形成了大阵面“热云”,从而有效地干扰红外成像导引头。但是,用红外成像诱饵弹来模拟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且要求在运动中始终保持其形体,技术上难度较大,而且成本较高。

(5)泡沫体胶粘剂弹

泡沫体胶粘剂是一种超粘性聚合物,装于战斗部内,然后由航弹、炮弹、火箭弹等弹体运载,抛撒在敌方武器装备的上方或前方。泡沫体胶粘剂发泡后形成云雾,随空气进入坦克发动机,在高温条件下瞬时固化,使气缸活塞的运动受阻,导致发动机“喘息”停车,失去机动能力。泡沫体胶粘剂像胶水一样粘附在坦克或直升机瞄准用的光学窗口上,可干扰或挡住乘员的视线,使之看不清前进的方向,不能监视战场的情况。泡沫体胶粘剂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使坦克在一段时间内丧失战斗力。◆

(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弹头诱饵弹药
热身管下小口径枪弹弹头壳材料对其膛内运动的影响规律
险恶之人
雪花诱饵
打不完的弹药
弹药动态加载下破片测试方法
导弹突防概率解析与仿真计算结果差异分析
一种基于Radon-Wigner变换的拖曳式诱饵辨识方法
2016'(第七届)含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时间距离像消隐时弹头进动与结构参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