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创新的王永民

2007-08-09 09:44马忠荣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7年7期
关键词:汉字

马忠荣

发明家的背后,往往都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王永民也如此。家境贫困,志向远大,金榜题名;四川8年,患病6年,虚度年华;兰考遇祸,大难不死,王码诞生;推广成果,奔波劳碌,重见曙光。可以说,他的成功,与他贫穷的童年、个人的发奋,社会的进步以及他那份坚持发明创造的执著精神和挑战激情是分不开的。

小时候,王永民家里很穷。在他6岁去报名上学时,被老师轰了出去,因为穷得没有穿衣服。父母对他说“艺多不压身,指不定哪碗饭能饱肚子。”于是,王永民从小就努力学练多种手艺。农活以外,他还会木工活、编筐、编席、理发、刻图章、拉二胡,仅捉老鼠的工具,就发明过十多种。

穷则思变!王永民看着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地纺棉线,纺了线再织成布,做成鞋去卖,两双鞋卖3块钱,够交一个学期的学费。看妈妈如此辛苦,他心里很难受。有没有办法提高速度,让妈妈不那么劳累呢?他苦思冥想,想要设计一个机构,让它单方向转,不再倒转一下“上线”,把线“上劲”的同时就把线绕到线轴上去,这不就快多了吗?王永民从七八岁就想这件事,琢磨了10年之久,手工制作了一大推零件,试验失败了无数次,直到高中毕业,终于成功了!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发明——纯木制、纯手工,纯环保的小机器。

虽然王永民没有用这个小发明,实现“纺线致富”的梦想,但他还是小心地保存了45年。前不久,有人想收藏,出价100万,他没有答应。为什么?因为它记载着王永民的童年,那个有着他许多发明梦想的童年。这对他来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贫穷是一所大学校,是磨砺人生意志的最好工具,也是激发人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动力。饱受贫穷之苦的王永民,从小学习刻苦,高中毕业的成绩,6门功课平均99.75分。高中毕业典礼上,他曾为我国近代科技的落后而大发感慨:为什么课本上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呢?

志向远大的王永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从河南南阳来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3层以上的房子。穷归穷,土归土,但他真的很幸运。我国几位科学界的泰斗都曾亲自为他讲课严济慈教普通物理,马大猷教电子学,华罗庚教数学,钱学森教力学。当时人们说:中国科技大学是“科学家的摇篮”。“摇篮”里的王永民,激隋澎湃、雄心万丈,下决心要成为数学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音乐家和诗人!更决心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是,命运往往会开玩笑。大学毕业赶上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王永民被分配到辽宁的一家农场锻炼,在海边的盐碱滩上种水稻。一年半后,到四川国防科工委1424研究所报到。这是我国第一个搞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所。本来以为可以有所作为了,但不幸的是,刚报到一个月,他就困亚急性肝坏死,住进了重庆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从此肝病迁延不愈,在四川8年,病了6年,就这样度过了他2E岁到33岁人生最美好的时段。

1977年10月,王永民只好调回老家南阳。先是到南阳一个大型电机厂找工作。人家说“你是学无线电的,电机是‘有线的,你懂吗?”碰了个钉子。他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好托亲靠友,在南阳地区科委,当一个不懂政府行政工作的办事员。

挑战与激情为伍,让汉字重铸辉煌

那时候,电脑刚开始进入中国,汉宇因为难以输入电脑而面临生死劫难。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要用拼音代替汉字”……仿佛几千年的汉字到了末日。王永民被激怒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血脉之根,维系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记载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汉字不用了,还会有中华文化吗?“废除”汉字,无论如何,在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的!

怎么办?汉字兴亡,匹夫有责!虽说汉字有难于进入电脑的缺点,但还有很多优点。为了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冲破“瓶颈”,让汉字畅通无阻地进入信息时代。至少也要验证一下,汉字是否真的走进了时代的“死胡同”,是否真的要“寿终正寝”了。

于是,王永民主动请缨,向河南省科委申请了科研项目。1982年6月,这个项目得到了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兼省科委主任的罗干同志的赞赏和支持,划拨了省科委预留的全部10万元科研经费。王永民激动得当场立下“军令状”:一年为期,完成任务。

其实,国内外搞汉字输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大人物”已经很多,王永民是个真正的“小人物”,又在小地方,可他却偏偏有那么一股子倔劲,越是挑战,就越有创造的激情!

为了让汉字度过难关,他外出调研,头一次就险些遇难。1978年12月16日,凌晨3点15分,在兰考有两列火车顶腰相撞,死伤几百人。当时,王永民就在被撞的车厢里,他先是去寻找调研的资料,后来才发现受了伤,养伤住院几个月。

从那时起,他用了4年时间,从基础理论做起,抄编了12万张卡片,在世界上发表了第一套《汉字字根频度表》。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把600个字根,精简到100多个,分组安排在25个字母键上,实现了字根的相容性、规律性、协调性的统一,建立了《形码设计三原理》的数学模型,发明了五笔字型,在世界上首次突破每分钟输入100个汉字大关,新华社发表了“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文章,联合国总部很快邀请他去演示讲学。

在他看来,创造发明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造福社会,这就需要推广。而推广一项发明,并不比发明本身容易。1985年春到1987年春,王永民在北京府右街的一处地下室里,住了2年,连一天7元的房钱都常常交不起。他吃着馒头夹咸菜,跑遍了中央部委100多个大小单位。由于劳累过度、缺乏营养,加之五笔字型在一次评测中未被认可,他的肝病复发,身体垮了!他写好一份6000字的遗嘱,随时放在衣兜里。其中写道:“烧死布鲁诺的大火,没有把地球变成发光的太阳,五笔字型早晚要放出光芒,造福中华!”

就在他在地下室里贫病交加、处境困难的时候,时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罗干同志和河南省省委书记刘杰同志前来看望他,再次给了他生活的勇气,重振了奋斗的精神。

1986年年底,美国DEC公司经过调研得出结论,五笔字型是中国最好的汉字输入方案。DEC公司派专家来地下室谈判,要购买他的专利。

一位洋博士问他:“你这25个键,信手打来,每个键上那么多字根,打4下键,涉及的字根的排列组合有几千种,为什么只出来一个字?”他说:“您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讲得简单些,你那几十万美元,就是花在这个地方了!”

五笔字型获得了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英国专利。从此,因为五笔字型是中国一个姓“王”的人发明的编

码所以也叫“王码”。

1984年8月,五笔字型在世界华人界引起了轰动。王永民应邀到联合国总部演示讲学,并参加全美电脑展览会,在那里展示了中国汉字电脑化的最新技术。操作员手拿联合国的一份文件,当场每分钟打出了120多个汉字,在场的官员们大为吃惊。后来,世界上著名的电脑公司微软,1BM、HP、Apple、CASIO、wyse、Sun等,都先后购买了王码的专利使用权,在外交部的大力推动下,联合国总部于1986年秋,开始停止使用台湾的“三角输入法”,五笔字型登堂八室,正式进入联合国总部直到现在,成为一项我国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电脑专利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广为应用。

电脑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手机出现了、机顶盒出现了、税控机出现了,比电脑多得多的数字化产品,包括电话机、各种电子字典,也都要求能打汉字了。怎么办?五笔字型用25个键打字,其研究已经是“难于上青天”—了,现在又要用10个数字键打汉字,有可能吗?

1998年,王永民去新加坡,在北京海关,一位小姑娘请他签名,并说,“王教授,我打五笔字型每分钟打100多个字,可现在一只手拿着护照,只能单手打字啊,您要是再发明个‘只用数字键打字的方法,就好了。”

这是用户的呼唤!王永民在飞机上苦苦地研究了5个半小时,满头大汗。飞到新加坡上空时上面是星光,下面是灯火只能见到“上面”和“下面”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只要两头,忽略中间”。“首部一余部”取码法就此问世,一举解决了汉字“数字化编码”的理论难题。

这是汉字输入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也就是数字化革命。王码公司又用了5年时间,投资了1000多万元,再次创新,申请了5项专利,终于开发出了只用6个键人人5分钟便可以学会打字的“数字王码”输人软件。

接着,他又开发出王码芯片,把“数字王码”的整套软件与硬件结合,发明了完全国产化的王码打字微电脑——键宇通。这个产品在美国卖到160美元一只在新加坡、东南亚各国也正在大力推广。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只要有这么一股子精神,中国人照样可以研发出核心技术,照样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国争光。

在王永民的办公桌对面,挂着一个条幅,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手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他的座右铭。他最喜欢那个“实”字!实实在在地干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学问,一丝不苟地搞研究。中学时代发明了小纺车,那是因为老母亲太辛苦,现在发明的数字王码和键字通,则是因为“五笔字型有点难,拼音选字慢而繁”,多数人打字太辛苦。不同的使命引发了热血澎湃的创造激情,这激情洋溢着对母亲的爱,也实现了他要创新报国的梦想。创新是不竭的动力,有力地推动着他勇往直前。

“爱国、务实、创新”是王码公司的企业文化,爱汉字就是爱祖国。每每看到外国的高科技占领中国市场,他都会有一分忧患意识。

中国人喜欢在手机上打字传情,每年要发6000亿条信息。可是,我们手机上安装的汉字输人法,几乎都是“进口”的。大都不符合国家规范且效率低,更值得注意的是,每部手机还要向外商交至少1个美元的“专利费”。全国几亿部手机,每年就是几十亿元人民币!

王码公司最新研发的“数字王码”手机专用软件——王码春雨已经问世。不仅可以简易、高效、灵巧地在手机上打五笔字型,还可以让不会打字的人只用6个键,5分钟学会打简体繁体汉字!王永民说,只要是中国人,人人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王码春雨软件。

猜你喜欢
汉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常挂在嘴边却不一定会写的汉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