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案

2008-01-07 03:03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拮据难题板书

贾 红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拮据”、“梦寐以求”。

2.理清文章顺序,读懂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3.认识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诚实、守信。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2.理解“道德难题”,懂得一个人只要活的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福彩、体彩、足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也都为福利事业捐献过一份爱心。今天我们就在开课前先做一个抽奖游戏好吗?(游戏规则:老师手里有两组号码,一组是排号一组的坐位号,让班长上台先抽排号,再抽座号。游戏中老师故意把排号和座号拿错,错发给中奖者,请完课后看“中奖者”有什么行动,以此检查学生学了本课后的收获。)

做抽奖游戏后谈话:中了奖你的心情怎么样?课文《中彩那天》父亲中了一辆汽车,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感知、质疑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碰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谈感受

三、由图质疑,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引发问题。

①旁边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

②车里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

师:看到他们截然不同的表情,我想你们一定有话要说,谁想说就大胆地站起来说给我们听。

生:为什么他中了奖还不高兴?(板书:不高兴)

师:遇到问题了,你们想怎样解决?(生答) 老师认为读书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出示阅读要求,读文解疑。(阅读提示:请大家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和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的句子。)

自读课文,读后汇报。

3.引出道德难题(板书:道德难题),引导归纳:留?还?

师:所谓难题,就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这是一道考试题,你认为应该是填空题还是选择题?

生:选择题。

师:那父亲面临的选择是什么?

生:是留还是还的问题。

师:对,就是留和还的问题。(板书:留?还?)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父亲很想留下这辆车的句子,并在上面作批注。

生: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自己做的批注) 这K字究竟淡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自己读一读,体会父亲很想留下这辆车的心情。(自读——个别读——齐读)

师:除了这句话还有吗?

生:父亲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理解“梦寐以求”。谁来读出父亲非常渴望得到汽车的心情?(找生读)

师:他连做梦都想拥有一辆汽车,干脆买一辆不就行了吗?(生答:不行。)为什么?请找出这句话读一读。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师:什么叫“拮据”?能不能给这个词找几个近义词伙伴?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四、引导辩论、体会含义

1.引导辩论解决道德难题,体会父亲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师:父亲梦寐以求的就是拥有一辆汽车,而自己又买不起,反正库伯又不知道自己中了这辆车,我看,干脆就把这辆车留下吧!还有谁同意把汽车留下?(生举手)那有没有同学认为该把汽车还给库伯呢?(生举手) 现在咱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主张留和还的理由。待会儿咱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好吗?

2.辩论后,小结提升正确导向。

师:请你们想一想,留和还对父亲而言各有什么利弊?

生答。

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辩论,老师也认为是该还给库伯了,因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现在我们国家也正在建设一个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我再问刚才主张要留下这辆车的同学们现在还不还?(还) 给自己一点儿自信,你们是最棒的!(还!)嗯,你们经受住了道德考验。老师为你们最终选择“还”而骄傲。同学们,我建议为他们最终选择诚信,也为我们精彩的发言鼓掌。(响起掌声)

3.生模拟父亲和库伯的电话对话。

父亲是怎样通知库伯的?(打电话) 请同桌两个用打电话的形式说一说他们会在电话中讲些什么?然后我再找两位同学打电话试一试。

4.引导想象:假如你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看到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了,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

生答。

师:父亲的难题解决了,他的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报书:高兴

5.引读课文

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成年之后,回忆往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生接读:是啊,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最富有的时刻。)

师:在这里“富有”和前面讲的生活拮据难道不矛盾吗?(生回答:不矛盾)在这里“富有”指什么?(生回答:诚实、守信用、精神财富……)

板书:诚实+守信=一大笔财富

师:“我们家”虽然没有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但得到的却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财富。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带着家长的希望,也带着老师的期望再读这句话。

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话。(再读母亲的话)

五、感情铺垫,小结提升,抒写感受

学了这篇课文,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收获?(生说以后在家在校的表现,并暗示上课前中奖的同学观察自己的彩票)

六、师总结

七、生抒写学完本课后的想法和感受。

猜你喜欢
拮据难题板书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从“拮据”谈《我的叔叔于勒》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巧解难题
“拮据”的“皇帝”婚礼
“拮据”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