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 班级管理的“和谐”乐章

2008-01-07 03:03赵正林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和谐班集体班级

赵正林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和谐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谐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班级氛围中,自然和谐地发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顺利地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社会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很广,学生的成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班级的构建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努力构建和谐班级,奏响班级管理的“和谐”乐章。

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首先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中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的和谐的伙伴关系,学生和集体之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和谐的鱼水关系,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爱、教师的可亲,这种情感倾向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其次是要充满爱心和信任,这是学生非常渴望的。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和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如果班主任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班主任作为知心朋友,班主任也会从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理智的爱应该是深刻的,不仅关注其智力、习惯,更关注其情感;不仅关注其表面行为,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所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他们的明天。第三是要重视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对正在成长的学生的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教育的着眼点并不是要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出类拨萃的尖端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所长进,所以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力,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发展。此外,良好的班集体中个体之间的平等竞争则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相互比较、相互竞争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也更准确深刻,所以班主任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表现,使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营造班级和谐文化

和谐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作为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熏陶感染。一个优雅美观、整洁文明的班级环境,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一个和谐友好、互相关爱的人际关系,都可以起到良好的陶冶作用。这种陶冶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寓教育于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这种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让文化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创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图书角、名人名言、黑板报等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制度文化,培养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等高尚的班级精神文化。

三、构筑和谐协作团队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需要学生、其他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协作,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收到最佳效果。首先,同处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关系最为亲密,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心声,相互影响力较大,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管理班级的方法和盘托出,倾听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的建议,把管理班级的权利放给学生,实行值日班长、组长制,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真正把班级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实现学生与班级同成长。其次要协调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让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科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弥补班主任的工作缺陷。对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要通过谈心交流的方法,善意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要记住马卡连柯的告诫:“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第三,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学校和家里完全是两个样,因为中学生面子观念都很强,往往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而在家里就无所顾忌了。一个老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所有表现,才可能真正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观念、方法等方面通过沟通是可以达成共识的。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对待家长,共同探讨、研究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

总之,班主任应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去探索构建和谐班级的理论,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践,用爱心去呵护,用智慧去营造,用创新去发展。

猜你喜欢
和谐班集体班级
班级“无课日”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