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戈登:重新审视华尔街博弈

2009-11-13 08:39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10期
关键词:戈登华尔街资本

若 寒

这是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也是注定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如同百余年前华尔街的崛起,历史在今天似乎也走到拐点。

从8月18日开始,美国历史学家、华尔街观察家、《伟大的博弈》一书作者约翰·戈登(John Steele Gordon)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与中国资本市场精英一起探寻“中国华尔街”。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已经沉沦的华尔街是否还能再次崛起?还会上演哪些伟大的博弈?这位有着一双蓝眼睛的65岁美国老人坦率直接,他的答案是:繁荣与萧条的周期会不断重复,华尔街依旧还会辉煌,各种博弈也依旧继续,因为人的本性是健忘。

博弈在升级

经济危机给了华尔街当头一棒,“或许,只要这个世界有人需要资本,而又有人能够提供这些资本,在曼哈顿南端的这个伟大的金融市场就不会消失,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戈登说。

在北京谈及美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时,戈登表示,目前的金融危机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越来越像一次普通的衰退了。他认为,同1929年的那次危机相比,当前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加密切,各国之间的合作使得危机变得容易度过。

当被问到华尔街的危机是否已经过去,他说现在说结束还太早,不过情况比去年9月有所好转。他认为华尔街一些银行再次推出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是可以的,“但银行要在贪婪与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

戈登表示,一些大的投资银行如摩根大通是不能倒闭的。因为大银行涉及面太广,投资者们也需要大的投资银行。随着监管的增强,风险已经得到了控制。

有人说金融危机让华尔街的伟大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戈登不这么看,“我们已经看到过它曾经从其他的萧条和管理不善中重生,纽约还是世界上最佳的商务城市之一,而且还是比世界任何的地方都喜欢做生意,包括上海。当然华尔街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抽象,因为全球的金融市场都越来越移向互联网和24小时的交易日。但这条在教堂墓园和一条小河之间的小街,总会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在戈登看来,伟大博弈的升级版已经开始了,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存量财富与增量财富之间的博弈,这个博弈在一个大舞台上正在展开。

戈登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予以了赞扬,“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在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传奇,而且值得研究很长时间。现在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金融方面,中国会继续增长,而且中国人口如此之大,中国的GDP终将会超过美国。”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表示,中国作为金融中心的成长将是剧烈的,而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当到了某一个发展的时间点上,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但那时它已经是世界最著名的金融市场之一了,和伦敦、纽约一样重要。

历史总是很相似

《伟大的博弈》一书是2005年在中国开始出版的,与戈登相比,这本书的译者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同样小有名气,他就是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

在戈登中国行的第一站北京王府饭店的发布会上,祁斌同样作为嘉宾与戈登一同坐在了台前,由于翻译这本书,这位前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与戈登成为了好朋友,祁斌自己说,每次去美国都会请戈登吃饭聊天。

祁斌开玩笑说,因为这本书,戈登在中国比在美国更有名气。戈登随后说,随着经济危机爆发,他在美国也有名气了,因为有人认为他预判了经济危机。“危机很难预测,但是历史总有相似的地方,我只是根据以往的历史做出了一些结论而已。”戈登说。

作为戈登的代表作,《伟大的博弈》描述了华尔街350多年的历史,展现了华尔街上的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的过程,也展示了其强大的市场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于美国崛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戈登在书中将证券市场比作一个博弈场,投机、内幕交易、坐庄等行为一直伴随着华尔街的成长。不断的投机,不断的监管,形成了持续的博弈过程。无论是在市场的初期还是现在,这种博弈始终存在,只有程度的差别。人的本性是贪婪的,特别是在一个充满冒险和机会的市场上,必定会有一些人在窥视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机会而不顾及其他,或来不及顾及其他。

戈登认为不能奢望一个纯洁而充满理性的市场存在。“在华尔街的这个伟大的博弈场中的博弈者,过去是,现在还是,既伟大又渺小,既高贵又卑贱,既聪慧又愚蠢,既自私又慷慨——他们都是,也永远是普通人”。

戈登表示,要建立证券市场,就要有与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进行博弈的准备。投资者与投机者,投机者与监管者,违法者与法官,时时进行着博弈。不断地制定规则与修改规则,构成了市场运行的持续进步与繁荣稳定。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只要一个经济体选择了资本市场,就不可能选择绝对的稳定,这是资本市场设立的机会成本,一个不得不付出的成本。

写出来的经济学家

戈登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经济学家:“我研究经济史。我喜欢讲故事,喜欢用故事来诠释历史。我从来没有想过创作,我只是喜欢写真实的历史和人物,因为真实的历史和人物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戈登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叙述那些过去风云变幻现在看来云淡风轻的时代。戈登曾祖父曾是《纽约先驱报》的编辑,他自己称之为“家族写作的传统”。

与经济史结缘来自于他的祖父和外祖父的影响,他们都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当戈登还是个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6岁孩子时,他就从祖父那里知道了怎么通过“卖空”来赚钱——在高价将股票卖出去,再在低价将股票买回来。谈起这个戈登很自豪:“你知道,没有太多6岁的孩子会知道什么叫做‘卖空。”

后来他成了经济史和金融史的专栏作家。“我发现自己很适合这项工作,因为没有太多人能把经济史写得让普通人也看得懂。”他对自己的状况非常满意。

戈登身上有美国人的务实精神和幽默感,那双漂亮的蓝眼睛总是闪着熠熠光辉,有一点点狡黠地应对各种问题。中央电视台采访戈登时曾问:“怎么第一次才来中国呢?以前怎么没来呢?”他的回答是,因为没人给他出钱,但他知道早晚会有人出钱的。但他笑着又补充说下次不出钱也来,因为这次没时间看长城,他年轻时的梦想是一定要看长城。

虽然之前没有来过中国,但是戈登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听到上海、香港这两个最具魅力的中国城市,“我的祖父经常和我说上海,今天它和纽约一样引人注目。”在北京,有人请他给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一个评分。戈登却笑起来:“我可不想打分,我还是第一次来中国呢。”

猜你喜欢
戈登华尔街资本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孩子和爸爸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无冕之王
大厨戈登·拉姆齐教你做牛柳
最佳拍档
华尔街“海盗”
华尔街铜牛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