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之我见

2009-12-31 09:43魏凤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历史有效性

魏凤岐

【摘 要】 历史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果创设的情境不当,就不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情境教学 有效性

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实质上说明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而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听”又“看”又“做”,就会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为高中历史教师,几年来在历史情境教学方面积累了一点粗浅的经验。

1 创建历史情境的方式

1.1 创建角色体验型情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情景教学中的角色体验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历史角色便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身边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会。

进入角色的表演,通常为:“如果你是某某,你准备怎么办?”在学习罗马法的时候,有一个难点是如何理解《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历史情境:

案例: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

第一组:假如你们是《十二铜表法》颁布前的法官,你会怎样判决?你将怎样解释这一判决?

第二组:假如你们是《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的法官,你会怎样判决?你从内心深处想做出这样判决吗?

第三组:假如你们是原告,你们是否同意他们的判决?有什么感受?

在操作过程中,第一组法官判给了罗莫洛的家人,当时立即有扮演原告的学生表示反对,第一组法官于是想方设法做出解释,这正好体现了《十二铜表法》颁布前,法官随意解释习惯法。第二组的法官虽然心里不想判给士兵的家人,但由于规定财产按遗嘱分配,不得不宣布判给了士兵的家人,宣判结果一公布立即得到扮演原告的同学的掌声。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角色,把某一段关键的历史情节表演给学生看,以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教师课前布置表演任务,学生做准备,为了扮好角色,使其更直观,同学各尽所能,把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令其他同学看到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学生能力也得到提高。

1.2 创设过程型情境。历史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对历史过程理解的要求,如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等。如果完全按教材内容平铺直叙地处理,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果创设过程性型情境,就会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以岳麓版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为例,课程标准对本课的知识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在授课时给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历史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用坐标曲线绘出其在民国时期的兴衰史,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巧妙设问,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近代荣氏企业发展最快的是哪个时期?促进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②荣宗敬曾论述“实业救国杜侵略”的思想,你认为这种方案能成功吗?为什么?③从兴衰历程中,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④探讨近代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学生探究热情高涨。我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荣氏企业这个案折射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学生主动参与,事件直观形象,有效问题的创设也让学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

1.3 创设对比型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最高境界。设置对比型情境,选取前后对比性强的材料,创设情境,用事实证明结论,让学生与历史有效对话,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中国还在以泱泱大国沾沾自喜时,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这种联系与对比能引发思考,为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可以设置以下情境: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时,英国的蒸汽机正吼着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雍正颁布抑商手谕时,英国的查理一世正躺在断头台上,仇恨的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三:当乡里人赶着牛车,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驶入全新的时代。

画面四:当范进因中举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将人类带入科学时代。

通过对比,同学们对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封建经济的落后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情感态度方面也就有了一个升华。

2 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反思

实施历史情境教学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这种教学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无效情境,不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以纠正。

2.1 角色体验情境,应避免有过场。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表演,演绎历史事件,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学生往往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念一念,走过场,热闹过后忽视了历史学科内容,而且所占时间过多。这样的课堂有做秀之嫌。角色体验最终要落脚在问题探究上,这一点至关重要。巧妙设计合理的问题,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才能避免课堂的华而不实。

2.2 没有探究题的情境就是无效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创设的情境都是问题情境,没有探究题的情境就是无效情境。探究题设计的好坏就是情境设计的好坏。

2.3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实施有效情境教学的保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而要使两者积极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就应该在历史课堂情境教学中做到平等和谐、自由创造和发展能力。

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做能做的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正是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2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3 生动的历史与历史的生动

4 问题情境:历史课堂的内在促变之酶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高中历史有效性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