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速作文的语言训练

2009-12-31 09:43徐珍喜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感语言

徐珍喜

快速作文是经过思维和写作技巧有机结合来达到作文写得又快又好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迅速掌握和运用这种快速作文法,关键在于加强学生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感到提高学生作文速度,好中求快是我们应当积极尝试的一项工作,也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不少学生两节课很难完成一篇作文,经常利用很多课余时间。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漫不经心,更谈不上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脑子空空,无从落笔,即使有生活素材,选材、组材又缺乏思维的条理性,这样就会形成拖沓的不良习惯。质量和速度是辩证统一,好而不快不是真好。可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只重视作文的质量,忽视了作文速度的训练,结果速度上不去,也就谈不上质量的提高。快速作文是经过思维和写作技巧有机结合来达到作文写得又快又好的一种方法。具体作法是教师先指导快速审题法和快速构思法,然后让学生快速成文,在写作中跳跃障碍,一气呵成。这样,在一节课内学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既达到快速、优质的目的,又具体落实新大纲、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速度要求,这对适应考试作文是一项有力的改革措施,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学生能迅速掌握和运用这种快速作文法,一般不会偏题、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仍然差别很大,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舍说“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用最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是怎样的好呢?这是无可分离的、统一的东西。”雨果也说:“有错误的语言永远也不能表达一个思想,而文字语言就象水晶,愈纯洁愈放光。”因此,学生作文时,语言应力求准确、简炼、形象。

准确。刘勰说:“善为文者,富于万篇,穷于一字”。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认识和做到了这一点,如贾岛、王安石、福楼拜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学生写作这更是最起码的要求。

简炼。《祝福》一文中,鲁迅对祥林嫂的第一段肖像描写,笔墨极经济,对她的头发、脸色、眼神、手里竹篮,竹篮里的破碗,拄着的开裂竹竿的描写,既准确,又简炼,读后祥林嫂如在眼前。在这方面鲁迅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学生在作文中应避免重复、罗嗦,力求简炼。

形象。陀斯妥也夫斯基谈到形象时说:“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因为前者只是事实,后者都有了可感的形象、声音,读来跃然纸上。状形、比喻、拟人等手法是语言形象性的必要手段。学生作文读起来形象不生动,就因为学生大多用概述性语言,而不会进行具体描绘,还需要在这方面再下功夫。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简炼、形象呢?

1 从诵、背中培养语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语感是开启语言奥秘的金钥匙,培养语感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只有通过反复诵读从中捕捉到规范的、灵敏的、明晰的语感,才能领悟到语言的意蕴、分寸、情味以及种种美感。诵读时,不仅运用视觉器官和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诉诸听觉器官,这样大脑就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感受语言,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读多背,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断、典范篇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规则,感悟字、词、句运用的奥妙,领会语法、修辞、逻辑的恰当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增加课外阅读量,推荐一些好文章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咏诵、体味。久之,语感形成了,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评文章就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写作时可谓成竹在胸了。

2 从日记、笔记中捕捉灵感

叶老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为了适应快速作文的需要,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镜头,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欢乐和苦恼,抒发自己对父母、老师的种种评价,记下自己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是一块充满艰辛和欢乐、想象和思考的园地,学生可捕捉令人兴奋或困惑的镜头,激发灵感,迸发思想的火花,记下稍纵即逝的感受,抒发唯己独有的欢乐和忧愁。我告诉学生,即使有时实在没什么可写,但也要写,哪怕记一篇“流水帐”,只要坚持下去,时间长了,翻回来看一看,你会惊喜地发现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句子是自己一刹那的灵感闪现,在自己看来还是蛮不错的“名句子”呢?每一个儿童只要坚持,就有收获。再写文章,语言就会象流水那样自然地顺畅了。

3 从良好的氛围中激发情感

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戈登·德莱顿说过:“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如果不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作文的写作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作文指导时,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说真话,抒真情,逐步培养兴趣,让学生带有自己的情感写作,尝到成功的喜悦。作文评改时,让学生将写好的作文拿在班上或小组朗读给同学听,(最好选择较好的作文)然后全班或小组同学评议,这样一读一评,文中所存在的诸如词语选择、语句不通畅的毛病、前后文段的不衔接等问题都显露无余。经过同学们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评阅,一篇佳作就出来了,并将同学们的佳作编订成册,让同学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激发兴趣,培养写作的激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根源,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要在方法上下功夫,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激活学生的创作情感,让学生写出大量的佳作来。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感语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我有我语言
小小主持人
语言与言语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