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地震伤员心理救治中的体会

2010-03-08 03:02乔阳朱世琼
当代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病员伤员专科

乔阳 朱世琼

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波及范围广,震级大,震源浅,灾害重,部分地方成为重灾区。许多灾民在地震后不仅身体上受到重创,而且心理上更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不及时治疗一个人的身体及心理上的疾病,那么这将会给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及生理创伤。我们对5.12地震后收治5月~1月医院收治的六百多名地震伤员进行了人性化护理。通过在临床上对病人进行劝导、沟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达到了预期的疗效。现将对地震伤员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心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医疗队成员 心理学研究生一名,康复学研究生一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两名,护士五名。

1.2 对象 地震后5月~1月来院就诊的六百名地震伤员,其中大部分身体残疾,有心理应激反应者324例,性格缺如者107例。集中对其中的两百多名震后心理收到严重创伤的伤员进行了人性化护理,并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男103例,女98例,10~20岁23例,20~30岁38例,30~39岁42例,40~60岁92例,60~70岁7例。

1.3 护理方式 对地震伤员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包括进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个体干预,并在护理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辅导,从而达到在护理上治疗伤员心理创伤和促进此地震伤员疾病早期康复的目的。

2 人性化护理

2.1 基础护理 对于因地震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伤员,尤其要做好基础护理。由于收治时间从5月开始,气候炎热,每天要对伤员的床单元进行整理,如有截瘫或大小便失禁患者、压疮患者要定时翻身,检查病员皮肤受压情况及床单元清洁干燥情况,如有需要及时进行更换,有部分心理创伤较严重的伤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如尿管护理,尿道口护理,清洁导尿时,由于他们在地震前从未接触过此类才做,有些对其十分排斥甚至不愿接受。我们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尤其是我们护理人员应对病员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讲解相关操作知识,让患者认识到接受其操作是必要的,让我们观察其他接受此类操作的病员,与其交流,消除心理顾虑,尽量配合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中,态度亲切,动作轻柔,进行适当的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操作完毕后及时了解病员的感受,让其说出操作中的不舒适并适当改进。对于部分由于地震而失去许多东西甚至思想处于冻结状态的病人,我们应对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心理护理,跟他们在某些话题上进行沟通,交谈并且让他们慢慢接收,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理问题得到有效释放的过程。

2.2 心理护理

2.2.1 集体干预 地震伤员大部分对心理知识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在护理人员及心理治疗师、医生对其分批进行地震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及震后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进行讲解,正确使其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和释放,并使他们感到有希望、信心和动力来解决目前的灾害和创伤,用更加现实的合理的观念来看待目前存在的危机,迅速建立自信和自控能力,并把这种自信和力量向周围扩散,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在病房或治疗室给伤员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让他们自由倾诉,说出自己的恐惧和不安,通过交流、讨论及心理治疗师的正确引导,教会他们简单的自身心理保健及减压法,如放松法,换位思考法等,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并从彼此的交流中得到鼓励和支持。

2.2.2 个体心理干预 对于极度敏感,恐惧及自闭的伤员实施个体心理辅导。首先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热情地对待每一位伤员,耐心地听倾诉,尽可能地提供其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患者表达和宣泄情感,给予同情、支持、鼓励,用心理干预的方法传达正面信息,让其明确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医院的关系和温暖,以增强应对危机的勇气,疏泄是目前帮助创伤和危机个体干预的常用方法之一:包括倾诉、疏导、宣泄、交流等。在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时,护理人员应适当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对于患者所避讳的敏感话题如“亲人们都死了,只剩他一个人”之类的暂时回避,但对于正常人感到十分高兴的事情也应避讳,如“过年全家人聚在一起是多开心的事”。因为此时患者处于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于大喜大悲的事件尤其在意,所以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应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性格特征,再随其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两周后评估,此类患者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悲伤等情绪明显减轻。

3 专科护理

我院收治的地震伤员可分为三大类:脊髓损伤患者,截瘫患者和截肢患者。因此在对其进行专科护理时和首先应向患者介绍专科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使之了解并取得配合,如截瘫患者的膀胱直肠功能训练,间歇导尿,饮水计划等,截肢患者的康复功能训练,脊髓损伤患者的轴线翻身等,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在制定病人的护理措施时多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与其交流和分享经验,让其了解在康复早期进行有效地功能锻炼和专科护理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完全接收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并针对不同病种的病人实施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如对于截瘫的病人要鼓励病员在接受膀胱直肠功能训练的同时自己自解小便和大便,虽然有时自解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机体的排尿和排便功能会在病人的自身努力下慢慢恢复,这些都是平时我们在护理中应该向病员传达的信息。而像截肢的病员我们应该在协助他们做好每天的康复治疗的同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多鼓励他们下床活动,坚持穿戴义肢行走和轮椅功能训练等,并多安慰病员要慢慢适应现在的义肢,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而对于脊髓损伤的病员,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进行手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在他们能力范围内鼓励他们自己喝水,吃饭,每天与我们进行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生活下去和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表1 两组病人入院后10周的生活、治疗质量评价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入院后三个月的心理认知评价比较

4 讨论

通过对临床病员四个月的效果观察,可以得出在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伤员在焦虑、忧郁、绝望、害怕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5.7%,认知方面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敏感或警觉低于对照组26.3%,行为方面沉默、情绪失控或暴饮暴食低于对照组36.5%(以上数据均来自临床病员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在生活自理方面,实验组的伤员可以在轮椅上进行简单的自理,而对照组的伤员还需要家属全面照顾。治疗配合方面,实验组基本配合而对照组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在早期康复训练方面,实验组每天都积极准时参加训练,而且非常刻苦,对照组伤员仍需医护人员督促。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伤员进行心理救治,讲解应急策略并在日常沟通中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有效地缓解了地震引发的恐惧、焦虑、震惊及悲伤等情绪,有效地恢复了伤员的心理平衡状态,使地震伤员对自己近期的治疗和生活有了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对于他们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次“5.12”大地震,笔者亲自感受到对于突发灾害事件救援时心理救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其进行护理时在要因人而异进行人性化护理,包括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心理护理,通过恰当的心理救治并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给予有计划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使地震伤员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限度,并让他们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慢慢地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效的应对心理疾病及地震所致的阴影,从而达到对此次地震所致的精神修复及心理障碍的远期预防,从而让他们尽快地恢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重返社会。

[1]吴英,聂发传,何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危机干预[J].护理学报,2006,13(4):32-33.

[2]李姝.重视应急救援中的心理救助[J].城市与灾害,2005,(5):25-26.

[3]刘丽.地震区灾民的心理救治体会[J].护理学报,2008,(5):12-13.

猜你喜欢
病员伤员专科
手外科腹部皮瓣患者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神经性狂躁患者反光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