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影像学改变

2010-05-31 03:25曾富荣胥海燕
当代医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脱髓鞘环路基底节

曾富荣 胥海燕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亦称Binswanger病(BO)是脑深部穿通支小动脉硬化和变性所致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可有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单个或多个腔隙性梗死。自CT及MRI问世以来,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并对本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我院2002~2008年收治住院120例及门诊40例SAE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年龄60岁以上;有高血压脑中卒发作及认知功能损害;影像学提示脑白质病变。160例患者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70.6岁。有高血压病118例(73.75%),脑卒中92例(57.50%),糖尿病45例(28.13%),冠心病及心律失常18例(11.25%)。受教育程度:文盲15例,小学50例,初中48例,高中18例,大专以上29例。

1.2 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评分标准:MMSE满分30分,正确为1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ADL共14项,总分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单项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明显障碍。160例有128例进行了检测(其中32例因失语、瘫痪、痴呆不能操作而未做)。160例患者均做头颅CT检查。

2 结果

2.1 CT及MRI所见 160例患者均做头颅CT检查:全部病例可见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显示对称性低密度区,伴有单个或多个腔隙性脑梗死136例,脑室系统扩大90例。90例患者MRI显示,T1加权像为双侧脑室前后角对称性低信号,T2加权像则为相应区域高信号,78例伴单个或多个腔隙性梗死,72例脑室系统扩大。

2.2 MMES评定结果见表1,ADL评定结果见表2,受检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轻者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障碍,重者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会执行能力下降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表1 MMES评定结果(n=128)

表2 ADL评定结果(n=128)

3 讨论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乃至痴呆,已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以往被认为是老年人血管性痴呆中的一种少见病,现在许多学者通过CT和MRI的研究发现,SAE在老年群体中并非少见,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病理改变为大片脑白质脱髓鞘,脑白质内小动脉、皮层下动脉及穿支动脉管壁增厚,透明样变性及纤维化改变,并引起脑室周围多发性脑梗死与皮层下白质缺血性脱髓鞘[1]。其病因主要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慢性脑供血障碍所致;其次糖尿病,高粘血症,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亦可增加中风危险因素而引起本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SAE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1.7%~5%[2]。由于主要病变在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该区域由皮层长髓支和白质深部穿支动脉供血,二者均为终末A,缺少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易受缺血影响[3]。如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使血管壁痉挛、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脑室周围白质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缺血性坏死及弥漫性脱髓鞘。由于与记忆,情绪,行为等智能活动有关的纤维联系分别通过脑室周围形成3种边缘环路(即内侧边缘环路,基底外侧边缘环路和防御环路)。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视丘集中了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大量神经核团及神经纤维。在脑室周围白质及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发生病变时可出现记忆障碍,情感及行为异常等认知功能改变[1]。我们认为临床无认知功能损害及精神障碍而影响影像学检查有脑白质病变的患者应结合临床其他症状做出早期诊断,尽早进行干预,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进展是延缓或减少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1]郭洪志,屈伟强.BinsWanger病的诊断[J].临床神经疾病杂志,2002,15(6):377-378.

[2]吴恩惠.脑变性疾病与脱髓鞘疾病(下)[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2):122.

[3]王宏伟,王天君.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CT分析(附39例报告)[J].临床医学影象杂志,1997.8(2):148.

猜你喜欢
脱髓鞘环路基底节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上海市中环路标线调整研究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3例颅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Buck-Boost变换器的环路补偿及仿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