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公司形成“家族产业”

2011-05-14 14:54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荣誉证书行骗营业执照

一位神秘人物曾涉足骗局,如今幡然醒悟,决定披露包括珠宝加工在内的加盟诈骗黑幕。

这些骗子以血缘、地域关系纠集在一起,开办骗子公司,扮演角色行骗,得手后按股份分红,为了博取信任,广告费常常花费上百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骗子们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大多没有读完初中,一个骗局得手后马上会换个地方继续行骗。

在武汉艾格尔诈骗案中,受害人提到最多的是骗子经理,就是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骗人上当。神秘人披露,其实,在艾格尔这样的骗子公司中,上至总经理,下至搬运工,全部是骗子。事前,他们像演电影一样,分配角色,背下要说的套路话。新入行的骗子一般跑龙套,扮演“搬运工”之类的做苦力的人,能说会道、经验丰富的骗子扮演公司经理,其他的人则分别扮演服务员、技工、业务员、司机。

平时,他们坐在公司里上网、聊天、吹牛,一旦有上当者到公司来,他们的好戏就上演了。接待人员立即向其他人员发出暗号,所有骗子立即各就各位,生产的生产,接电话的接电话,假装顾客进来签约的会选在上当者心动的时候适时出现,然后当着你的面,豪爽地签下合同。总之,你所看到的一切公司“真实的景象”都是骗子演出来的。

大打广告:百万投入不惜血本

为了博取信任,骗子会不惜血本投入重金做宣传,一是广告投入,他们会采取一种铺天盖地的方式,在电视、互联网上大打广告。互联网上的招商加盟致富广告很多是骗子公司发的。

另一个是购买荣誉证书。为了买到令人信服的荣誉证书,他们常常会花大价钱,实在搞不到,他们也会另想办法,直接到街边请假证贩子做一些“水货证”。他们一般会把这些高级别荣誉证书和企业营业执照挂在公司进门的显眼处。

公司的营业执照一般都是真的,他们会在开办公司前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就把相关营业执照办好。当然,营业执照上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全是假的。他们办理营业执照时,一般用从小偷那里买来的陌生人的身份证,或者干脆用假身份证。办营业执照时,骗子一般会用多个假身份证开办银行账户,先将钱打入需要验资的公司账户,等执照办下来后,他们再将这些钱打到用假身份证办理的多个银行账户,然后分头提现取走。这样一来,骗子就切断了司法部门从企业法人和公司账户追抓他们的线索。

股份合作:一次最高挣千万

开办公司的大笔资金一般由全部骗子出资,一般在百万元左右,他们会依此来分配日后行骗所得,一般骗局的发起人和骨干的出资占百分之六七十,剩下的由其他骗子筹集,一般都是两三万元一股。

虽然扮演的角色有难有易,但工资都一样,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他们一般开办3个月到一年的时候,赚了钱就走人,来钱很快,一般投入100万,最少可以赚100万,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赚到四五千万元。因为是黑钱,骗子赚了钱从不存银行,一般都拿出来买车、买房,有些甚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买了七八套豪宅。

在整个骗局中,所有角色的扮演都是由互相熟识的骗子组成,没有外人,这种“加盟生产骗局”始于1990年前后,鼎盛在2000年前后。

骗子大多是农民,许多人连初中都没读完,所以他们的“产品”并不复杂,许多还是从一些不成功的发明专利上学来的。比如大家熟悉的电瓶车遮阳篷、太阳能空调、汽化炉等等招商加盟生产,“珠宝”招商也是其中一种。这些产品的成本非常低,比如艾格尔公司的“水钻”,一两万颗的原料成本也就在三五百元之间,加工的设备不会超过千元。而且,他们都是事先就从一些不法厂商手中大批量订购,价钱有时更低。

这些骗局虽然挖空心思设计,但也有一眼让人识破的破绽,比如,在骗子公司中,为了冒充有学问的人,经理大多戴着眼镜,其实这些眼镜都是平光的。还有,这些骗子公司一般只骗外地人,因为外地人即使发现,扯皮起来也比较好应付。

(责编:姜阳)

猜你喜欢
荣誉证书行骗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百年进化史
做公益“六年如一日”
谨防借“新冠疫苗”行骗
替身儿子善意“行骗”
10月底前可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荣誉证书,不得扣留
几等奖
江西将在每年教师节为长期从教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行骗
由荣誉证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