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历代应用探源

2011-08-15 00:53王加锋展照双
中药与临床 2011年4期
关键词:研末浮萍主治

王加锋,展照双

浮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名水萍,水华,列为中品。《新修本草》始名浮萍。现以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 (L.) Schleid的干燥全草入药。其性味辛,寒。归肺、膀胱经。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主治风热表证,麻疹不畅,水肿以及风热疹块,皮肤瘙痒等证。本品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历代相沿,各有发挥而不断发展,本文就浮萍古今临床应用的沿革做一详细的探源。

1 汉晋时期

汉、晋时期,医家对浮萍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神农本草经》载:“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消渴。”《肘后备急方》记载了浮萍用于临床的方剂,《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气流滞。以浮萍日干,末,服方寸匕,日一二服,良。”《肘后备急方•卷五•治癣疥漆疮诸恶疮方第三十九》:“初虞世,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2 唐宋元时期

唐至金元医家已认识到浮萍有较好的发汗解表、祛风透疹之效,如《本草图经》谓浮萍“俗医用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甚有功。”《本草衍义补遗》曰其“发汗尤胜麻黄”。这一时期,临床以浮萍为方中主药,广泛配伍应用治疗风热表证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病证,并出现了大量以浮萍命名的方剂,如《太平圣惠方•卷四》载有浮萍草散,用浮萍草30 g,麻黄、炮附子、桂心各15 g。为细散,每服6 g,入生姜3 g,水煎热服。主治伤寒无汗。《幼幼新书•卷十四》引郑愈方之浮萍散,用浮萍、麻黄、川芎、天麻各6 g。为末,每服6 g,薄荷酒调下,覆令出汗。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儒门事亲•卷十二》之浮萍散,用浮萍、荆芥、川芎、麻黄、当归、芍药、甘草各30 g。研末,每用9 g,水煎温服。能疏风活血,祛湿解毒。治疗麻风病。

再者,此时期临床已有浮萍外用的记载,如《仁斋直指方•卷二十一》萍草丸,用浮萍、黄柏、杏仁、青黛各等份,轻粉少许。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 g,绵裹含口中,有涎即吐之。治火热口舌生疮。

3 明清时期

至明清,诸贤对本品的应用,多秉承前人经验,医者对浮萍效用的论述则更为深入和全面。如《滇南本草》言浮萍“发汗,解毒。治疥癞,疮癣,祛皮肤瘙痒之风”。《本草纲目》云其“主风湿麻痹,脚气,打仆伤损,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癜风、丹毒”。《本草经疏》载“其体轻浮,其性清燥,能祛湿热之药也。热气郁于皮肤则作痒,味辛而气清寒,故能散皮肤之湿热也。寒能除热,燥能除湿,故下水气”。《本草汇言》对浮萍的效用机理作了精辟论述:“此药专得寒水清阴之气以生,夏天清阳之气以长。体轻性燥,善去皮肤湿热风疹”。《本草求真》述其效用特点曰“古人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气捷于通草,一语括尽浮萍治功,故凡风湿淫,瘫疾不举,在外而见肌肤瘙痒,一身暴热,在内而见水肿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

明清医家主要取浮萍祛风止痒之效,临床用治风疹瘙痒、汗斑、顽癣等皮肤疾患。临床用方如《外科正宗•卷四》顽癣浮萍丸,用紫背浮萍、苍术、苍耳草、豨莶草各60 g,苦参120 g,黄芩、白僵蚕各30 g,钩藤40 g。研末,酒糊为丸,每服6 g,白滚汤送下。能祛风清热,除湿止痒。治风热湿邪郁聚之顽癣瘙痒不止者。《丹台玉案•卷六》浮萍丸,用紫背浮萍、苍耳草、苍术各60 g,苦参90 g,黄芩、僵蚕、钩藤、豨莶草、防风各45 g。为末,酒为丸,每服6 g,白滚汤送下。主治一切阴阳顽癣。《外科大成•卷四》浮萍茯苓丸,用浮萍、茯苓各15 g。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9 g,黄酒送下。主治紫白癜风。《惠直堂经验方•卷三》七叶散,用浮萍、芙蓉叶、枣叶、桑叶、槐叶、柳叶、桃叶各等份。盐、蜜少许,捣烂,敷患处。主治湿毒疮疥。《医宗金鉴•卷七十三》浮萍丸,用紫背浮萍,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豆淋酒送下。主治白驳风,圆形脱发,皮肤瘙痒病,白癜风,荨麻疹。《四圣悬枢•卷四》浮萍葛根芍药汤,用浮萍、葛根各9 g,石膏、生姜各6 g,元参、甘草、芍药各3 g。水煎热服。主治疹病,阳明经证备而泄利者。《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浮萍酒,用浮萍不拘多少,捣烂,酒煎滚冲浮萍通口服;随嚼浮萍草敷疔上。主治红丝疔。《医级•卷八》浮萍散,用浮萍、黄芩、白芷各3 g。为末,四物汤同煎调下。主治疯、癣、疥、癞。

4 近现代

近现代实验研究发现紫背浮萍含醋酸钾、氧化钾、碘、溴等成分,尚含黄酮类物质。青萍中含多量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以及木犀草素-7-B葡萄糖等黄酮类及溴、碘等物质。另尚含树脂、蜡质、甾类、叶绿素、蛋白质、黏液质、鞣质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浮萍具有解热、抗感染[1]及利尿作用[2]。

近现代临床医家在继承前贤经验基础上,又结合现代研究,将浮萍的应用更加扩宽。如有医家取浮萍解热利尿作用,临床用治肾炎、脱肛等病症:《得生堂外治秘方》载方用浮萍适量研末,五味子煎汤调药外涂患处,治小儿脱肛;《实用中医肛肠学》收肛散,用浮萍、五倍子、龙骨、木贼草各9 g。研末,麻油调敷。治肛门直肠黏膜脱垂Ⅰ、Ⅱ度者;《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治肾炎方,用紫背浮萍30 g,蝉蜕、射干、杏仁、木贼草各10 g,桔梗8 g,石膏、冬瓜皮各20 g,银花18 g,白茅根60 g。水煎服。用治急性肾炎,属风热袭肺,症见全身浮肿,发热口干,小便短赤,舌红脉浮数者。

5 讨论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医家对浮萍之功效认识和临床应用均有所异。汉晋时期,对浮萍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其临床应用亦较狭窄。唐宋元时期,医家对浮萍的发汗解表之效认识较为深入,其临床多与它药配伍治疗风热表证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病证,并出现了大量以浮萍命名的方剂,沿袭至今。明清医家在继承前朝诸家经验基础上,主要取浮萍祛风止痒之效,临床用治风疹瘙痒、汗斑、顽癣等外科、皮肤科疾患,使浮萍的临床应用得以进一步扩展。近现代临床医家在继承前贤经验基础上,又结合现代研究,取浮萍解热利尿作用,临床用治肾炎、脱肛等病症。可见,随着时代发展,医家对浮萍药性、功效之认识愈加全面,临床应用亦为广泛。概而言之,本品质轻上浮,善开毛窍,既能疏风散热,又能利水消肿,且能透疹止痒。为治风热表证,水肿,麻疹不透,风疹作痒等的药物之一。但因本品功效相对缓和,临床多配伍他药而用为特点。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674.

[2]凌云,鲍燕燕,吴奇,等.三种浮萍利尿作用比较[J].中药材,1998,10(21):526.

猜你喜欢
研末浮萍主治
池上
茉莉花根巧治病
沧海浮萍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治疗带状疱疹后疼痛验方
治头发脱落
《红浮萍》中的女性诉求与空间哲学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