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墨合璧―――楹联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1-11-20 00:11高宝庆
对联 2011年19期
关键词:联语楹联书法

●高宝庆

我想就『联墨双修』即『联墨合璧』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楹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不折不扣的『国粹』。那么这门艺术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呢? 它是听觉艺术还是视觉艺术?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才能构建起完整、科学、系统的楹联学思想理论体系。

从大楹联的视野出发, 从宏观上把握楹联这门艺术, 是研究楹联艺术的关键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楹联在我国整个艺术史上的地位。 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然而它又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性的艺术门类。 它是听觉艺术又是视觉艺术。它既包含楹联文学的内容,又包含楹联书法的内容。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是楹联艺术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所谓听觉艺术, 主要是指楹联文学,所谓视觉艺术,主要是指楹联书法。 单纯的楹联文学或单纯的楹联书法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楹联艺术。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既不是姊妹艺术,又不是兄弟艺术,它们之间是血肉一体的关系。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都是整个楹联艺术有机体的构成部分,是灵魂与筋骨血肉的关系。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 如同京剧艺术的剧本文学与表演艺术一样, 只有京剧剧本不能称之谓完整的京剧艺术,只有与表演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起京剧艺术。同样,只有楹联文学―――联语,而没有楹联书法的表现形式,楹联就不能称之谓一门完整的楹联艺术。

在整个的楹联书法艺术当中, 联语是题旨、是灵魂、是内容,书法是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同时,楹联书法又是对楹联文学―――联语的深加工和再创造,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质』, 即楹联艺术整体的『质』, 这种『质』即包括了楹联文学的『质』,又包含了楹联书法的『质』,然而它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质』―――即楹联艺术整体的『质』。

从宏观上来讲, 楹联与书法是姊妹艺术, 但是做为楹联文学的联语与联语书法的关系就不是姊妹艺术了, 对于这一点是研究楹联艺术时必须要分清楚的。 楹联文学是整个文学艺术的一部分, 楹联书法是整个书法艺术的一部分, 然而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有机结合又构成了楹联艺术这一新的艺术门类。

二、目前楹联艺术发展中的两种倾向

楹联学是研究楹联艺术的学问。 在楹联艺术中,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问题, 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然而现在看来, 又是一个不得不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楹联与书法从楹联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在当前的楹联、书法界却存在着两种倾向, 这两种倾向都割裂了联语与书法的血肉关系, 直接影响着楹联艺术全面、健康、正常地发展。

(一)楹联界忽视楹联书法的倾向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书法热和楹联热。 这种形势历经三十年不衰, 这确实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在这大好形势下,楹联家与书法家大量涌现, 推动着我国的楹联书法艺术蓬勃发展。 但是,在这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存在着一些倾向,这首先是表现在楹联界对楹联书法的认识不足和忽视。

诚然,做为一位楹联家来讲,能编撰出好的联语就不容易了, 特别是能编撰一、二副传世佳联,那将是对楹联艺术的很大贡献。 但是如果再能提笔写自己的联语, 使其成为一副完美的楹联艺术佳品,那不是更好吗? 试想一位在楹联界有相当威望的楹联家, 有相当高的撰联水平,但是却不懂楹联书法,他到一个地方,人家慕名让其撰联书联,他只好说,我只会撰而不会写,这将是多尴尬呀。 然而现实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由于这种倾向的影响,楹联界对楹联书法重视不够,所以目前楹联界的书法水平大大低于书法界的书法水平,就楹联界组织的全国性楹联书法大赛或邀请展的作品而言,应该说作品的撰联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是大大高于中国书协组织的全国楹联大赛的撰联水平。 但是就书法水平而言,那与中国书协组织的楹联大赛入选作品的书法水平就相差甚远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有相当一批书写楹联的书家不

懂楹联文学也许是书法艺术这几年发展太快了,也许是书法界对楹联文学重视不够,或许是有些书法家认为书法主要是形式美,书写内容与作品似乎无关……,不管是何种原因,仅就书法界书写的楹联特别是自撰联来看,确实是问题不少。 就是在全国楹联大赛中获奖的楹联都有病联,甚至连评委的楹联都存在问题。 在一些名胜景点,病联也时有所见,这也不能不说是楹联书法界的一个遗憾。

以上这两种使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割裂分离的现象,都直接影响着楹联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影响着楹联艺术的全面发展。

三、联墨合壁是楹联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境界

纵观我国的楹联发展史,凡是历代的楹联大家,都是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都是既能撰联又能书联。 如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黄道周、徐渭、解缙、董其昌; 清代的王铎、傅山、郑板桥、刘墉、袁枚、纪晓岚、何绍基、康有为等。 他们的撰联水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同样,他们的书法水平也是名冠一时的。 所以,做为一位楹联家,必须具备撰写联语和书写联文的本领,也就是要做到联墨俱佳、联墨合壁。

楹联要继承、要发展、要创新,就得要在联墨结合上下功夫。 继承要全面继承,发展也要全面发展。 不能只注重楹联文学而忽视楹联书法,这包括编教材、写专著、出专集。 就拿中国楹联学会统一组织的《中国对联集成》来说,很多省市已出版了省卷,应该说联文收集得很全面,但是对于历史上特别是名胜古迹遗留下的楹联书法珍品却是收集得太少,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楹联界要加强书法修养, 书法界要提高文学水平,这是艺术发展的需要。对于楹联界来讲, 要处理好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 就应当在加强楹联文学修养的前提下,加强楹联书法的研究。要研究楹联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要研究楹联书法与一般书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要研究楹联书法的规律和特点, 要研究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题旨与表现的一致性, 要研究楹联书法与楹联文学意境的统一性, 要研究楹联书法的风格与审美,如此等等,这都是我们研究楹联书法艺术的重要课题。

总之,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有机性,决定了楹联艺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楹联书法的有机性,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楹联队伍的整体素质, 才能将楹联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峰,更好的为现代文明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联语楹联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孔府的年节楹联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左宗棠题写在西北的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