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汉辞典》看少数民族辞书的成就和局限

2012-03-20 02:19杨彦宝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辞典辞书词典

杨彦宝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从《景汉辞典》看少数民族辞书的成就和局限

杨彦宝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景汉辞典》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系列中一部优秀的词典,它的优点和不足也是多数少数民族词典共有的,该文从《景汉辞典》来透视少数民族辞书整体的成就和局限。

景汉辞典;少数民族辞书;成就;局限

《景汉辞典》[1]是由徐悉艰、肖家成、岳相昆、戴庆厦编著的景颇语和汉语双语辞典,1983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词典后被收录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丛书。《景汉辞典》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景颇语研究的一项空白,而且也必然影响到后出的少数民族辞书。所以,从《景汉辞典》出发,我们可以认识到少数民族辞书编纂中的一些成就和不足。

一、《景汉辞典》的词目

1.普通词目

《景汉辞典》收词15000余条,属于中型的语文词典。“辞典在编纂过程中,使用了1957年三月原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编写的《景颇语汇本》(油印本)的材料。”(《景汉辞典》后记)词典在原语汇本6000余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

词典在说明里说“本词典以较详细地记录现代景颇语为主要宗旨,因此,口语中的常用词、词组和语素均尽力收入”。作为描写性词典,收词偏重于景颇族的日常生活用词,如用具名、动物和植物名称、动作行为词、性质状态词,以及景颇族所特有的文化词语等。由于受《景颇语汇本》的制约,加之景颇族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词典收录的词语反映出景颇人所生活的农业社会的浓重色彩。在辞典的S部的近2000条词目中,842个词目是指称一般事物的名词,653个是描述一般动作的动词,副词136个,句尾词60个,形容词38个。名词和动词在词条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名词中特别是景颇族生活地常见的动植物名词最多,动词中除了普通的动作词外,多数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行为。除此之外,辞典也收录了一定数量的文学词语和古语词,但数量较少。

词典在收录词语时,应尽可能做到完整、系统地收录,如按照相同标准收录同一语义类型的词语。《景汉辞典》收录了大量的文化词语,如人名、地名、节日名等,这些词收录标准是否统一、有没有遗漏词语,都需要进行系统考察后才能下结论。

2.同形词词目

同形词分立词目,这在20世纪80年代编纂的词典中是很难得的。同形词分立词目是现代词典学的重要发展,语言理论中虽然已经明确区分了同音同形词和多义词,但在词典实践中,分立出的词目往往存在同音同形词和多义词混淆的问题。景颇语中同音同形词较少,《景汉辞典》中同音词占词条总数的10.68%。

分立的词目多数是合理的,但也有部分词目存在分立不当问题。如hkai词目有四个义项,但四个义项从现实看并无直接联系。诸如此类的例子较多,如hkat、hko等。词典是按照现实的感觉来判断同音词和多义词,还是按照从词源的分析来判断,在词典中分立词目是否能贯彻一致的标准,这是需要分析的问题。

3.等义词词目

景颇语中存在一定的等义词,词典在收录和处理等义词时,采取比较保守的方式。基本处理方式是在词目音标(以下国际音标省略)后利用括注的形式体现,等义词的释义和例句绝大多数是完全相同。如:

dantok(同dingtok)<形>直:lam~直路。

等义词在词典中以三种方式表现。

(1)词条微观信息完全一致,从释义到例句均完全相同。

ginlang(同hkinlang)<名>①[叶子的]主脉:namlap~叶子的主脉;②条:hka numri~.柳条;③[伞]把:jong~伞把。

hkinlang(同ginlang)<名>①[叶子的]主脉:namlap~叶子的主脉;②条:hka numri~.柳条;③[伞]把:jong~伞把。

(2)词条微观信息完全一致,等义词均无例句,释义完全相同。

hkabong(同hkinbong)<名>框。

hkinbong(同hkabong)<名>框。

(3)词条微观信息大致相同,等义词释义相同,部分例句存在细微差异。

ginran<形>(同hkaran)松:Magap~sai.盖子松了。

hkaran<形>(同ginran)松:Nachye walang~ maisai.锄头把松了。

词典收录了一些等义词,它们从读音到形体都近似。在描述等义词时,词典主要提供给阅读者的是等义词的等值性。但实际上,等义词也不是完全相同,只能是基本等值,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对于等义词之间的差异,词典没有显示,而这方面恰恰是读者最需要的内容。如何在词典中,既描述出等义词的相同点,也体现出差异性,这是词典研究需要思考的课题。

二、释义

释义是最能体现一部词典质量的指标,是辞书的核心内容。《景汉辞典》的释义方式“尽可能使用词或词组对释。若无恰当的词或词组对释时,则使用解释的方法说明意义”。这种释义方式是少数民族双语词典最常见、使用面最广的一种方式。但在双语词典中,两种语言符号是不对等的,这也形成了词典在释义时努力寻求两种语言符号的大致相等,这方面词典的注释做得较好。

《景汉辞典》在释义方面有以下两大优点。

1.标注词性。

词典发展的历史到了近代,编纂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某些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词典中提供语法信息是词典编纂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单语词典中可以不标注词性,但在双语词典中标明词性是必要的。《景汉辞典》在词条注音后为词语标注了词性,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景颇语非常重要。

2.大量使用括注。

在释义中大量使用括注,这是《景汉辞典》的又一重要特征。由于两种语言中绝对相等的语言符号数量不多,词典在释义时采用了为同义词加括注进行限制的方法。这些括注有些是为了显示词语出现的典型环境,有的是说明词语的文化信息,有的是说明词语的附加信息等。括注的使用,使同义词对释的释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释义功能。

作为一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双语词典,《景汉辞典》有这些优点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由于时代和辞书理论的局限性,这部优秀的辞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词性标注和汉语释义词的不对应

标注景颇词语的词性是《景汉辞典》的重要贡献,但是在标注词性时,没有考虑到使用者的语言背景。对于母语为景颇语的使用者而言,词性标注是一个次要的因素。但对于母语为非景颇语的使用者来说,词性很重要。释义时,选择两种语言中词性相同的词语来对释,对于语言学习、翻译等都有重要价值。问题是,词典所标注的部分景颇语的词性和释义使用的汉语词的词性出现了差异。如(例句均略去):chyatsam<名>朽的;hkrit<动>恭敬;hkrithkrit<副>有点胆怯。

这些释义词的词性或释义短语的语法类型,与词目所标注的词性存在偏差,使用者如果凭借母语来理解目的语就必然会出现错误。这种释义不当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编纂者过分追求同义词释义方式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两种语言符号在各自语言中的所指不同而形成的。

2.释义语言不规范,用词不准确

释义语言应当使用标准语,避免使用方言、不合标准语的语法、生造词等。《景汉辞典》在选择同义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部分词语也存在一些释义语言不规范、用词不准确的问题。如:phpang la<名>后夫。汉语中有“前夫”一词,但是却没有相对应的“后夫”,这种称谓的缺失导致了编写者在同义词对释的方式下,生造了一个汉语词。又如:chyaulang<名>丫口;lum<名>趸批、整批;lupdui<名>一种树(其果实可制酒药)。

释义用词最好采用常用词,因为释义是帮助学习者认识陌生语言的,使用方言土语和生僻词都会使理解更复杂。

3.对文化信息的显示不足

虽然通过《景汉辞典》的收词能了解景颇族和人民的一些信息,词典的释义部分也通过直接释义和部分括注显示了一些文化信息,但对于一部力图“详细记录现代景颇语”的词典来说,还稍显不足。特别是释义部分,应当区别不同的词语类型,适当增加对文化的描述。词典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如图表等,显示景颇语的文化内容。这一方面,国内外的辞书已经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三、配例

词例是词典中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部分,“没有配例的词典只不过是一副骨架”[2]这句话已为词典学者认同。在双语辞书中,词例主要用来显示词目的细微含义、表明词目的常用搭配方式、提供词目的固定组合等。

《景汉辞典》的举例和其他辞书一样,在释义后列举例证。除此外,在部分常用词目下,列举了包含词目的短语,这是一种在少数民族语言辞书中常见的配例方式。这种做法一方面节约版面,容纳更多内容;另一方面将词的常用搭配显现在词典中。整体上看,《景汉辞典》存在例句过少、配例标准不一的问题[3]。当然,这和词典的收词密切相关。词典收录的大量动物、植物、器物等词语,一些普通名词、亲属名词、部分动词、代词等,均没有配例。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词典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词语进行配例的?特别是相同类型的词语,有些在释义后配有例句,有些却没有任何例证。

《景汉辞典》的优点和局限是几乎所有少数民族词典共有的,虽然少数民族词典编纂的水平和技巧已经较为成熟,从选词、释义、配例到附录、凡例等,都能按照传统词典学的理论来编纂。但是,词典编纂缺乏理论上的深化,较少考虑阅读者的认知水平,辞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远不及汉语辞书,所以需要系统地对少数民族语言辞书进行研究。

[1]徐悉艰,等.景汉辞典[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

[2]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徐桂珍.编纂《汉景词典》和《景汉词典》的几个问题[J].辞书研究,1983(6).

Z38

A

1673-8535(2012)05-0059-03

杨彦宝(1979-),男,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中央民族大学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比较语言学。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2-06-26

猜你喜欢
辞典辞书词典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亚鲁辞典
2017年2期《IQ辞典》答案
2017年1期《IQ辞典》答案
2016年12期《IQ辞典》答案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