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朗读在语文课改中的作用

2012-05-10 02:11张引贞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绿水桂林山水朗读课文

张引贞

课堂改革波澜不断,势不可挡,一改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不断的追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不断探索中深感朗读的重要,朗读在课改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观点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一、在朗读中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变换方式反复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受语言,体会语意,做到领悟作者的感情,达到教学的目的。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多读是浪费时间,与其让学生读还不如自己讲的快。其实这是对学生的摧残,对学生思维的压抑,学生灵感的火花永远不会闪现出来。学生只是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不会有发现、有创造。只有让学生多朗读,多动脑,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也就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在朗读中积累

“博览才能强记”。要提高语文水平,就要多看,多读,在读中才能领悟,才能记住好词、好句,脑子里装的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枯燥无味。有些学生不注意朗读积累,写起作文来平铺直叙,不能吸引读者,更不能感染读者。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如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广泛吸取养分,脑子里收集的东西多了,说起话来绘声绘色,写起作文来栩栩如生。

三、在朗读中创造

有想象就会创新。学生不断的朗读,刺激大脑,激活思维,就会进入境界,进入想象,激发灵感,就会有创新诞生。

我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思路,收获很好。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层读出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充分领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学生在读中仿佛身临其境,犹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样,我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被文中的美同化了,大部分学生不但说了,还诗兴大发,如杨川奇的“奇峰怪石峋立,清波绿水轻见底。绿水红花遍山岩,非云吐雾峰顶尖”……创造出了抒发自己情感的佳作,且不说质量如何,单有一个大胆的创新行为就足以值得表扬,这能不说是朗读的结果吗?

以上谈这些只是我在课改浪潮中的亲身体验,不知正确与否,请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绿水桂林山水朗读课文
青山绿水幸福长
迎春曲
浣溪沙·莲
《青铜葵花》选段
桂林山歌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赵学敏书法作品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溯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