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缺失与重塑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集体主义

陈 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在这个高等教育普遍大众化、家庭呈现独子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凸显其独立个性、生活和交流等方式的许多变化,但是“集体主义”思想、团体意识缺失严重,所以“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反思传统的“集体主义”

关于传统集体主义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与之相近:“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由此看来,传统的集体主义是欠缺的,它只是片面的注重集体利益至上,而忽视了个人利益的存在价值。而现实的集体主义在传统的集体主义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个人利益存在的价值,在尊崇集体主义至上的前提下,也注重个人的发展,二者辩证统一。

依上面所述传统的集体主义相比于现在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有很多不足,下面就其二者做一下对比:

第一,传统的集体主义坚持以社会为本位,认为个人的价值只能体现在社会之中,因而个人必须以社会为中心;现实的集体主义不存在本位的说法,是在社会中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二者辩证统一。

传统的集体主义这样把社会和个人对立起来,完全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来思想。马克思说过:“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人存在于社会中,人就构成了社会的总和。这说明,社会所强调的应当是组成这个社会的所有的个人。如果背离了这一观点,社会也是虚空的社会。所以,现代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就避免了这一问题,是强调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并且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个人要积极关心、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还要具有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所谓的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是以尊重公民个人的自觉自愿为基础的,而不是国家、集体对个人的强迫。其次,对于国家和集体而言,要高度重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尽力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使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再次,集体和个人都要从各自的角度重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于的统一与协调,在协调中使双方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发展。

第二,传统的集体主义只注重集体主义的方面,忽视个人的发展。现实的集体主义在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传统的集体主义只讲集体利益包含个人利益,不讲个人利益具有独立性;只讲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不讲集体对个人利益的发展;只讲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不讲这种牺牲不是社会的理想状态,因而并没有真正走出禁欲主义的误区。所以,传统的集体主义并不是真实的集体主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来思想,真实的集体主义应该尊重个性自由和发展,注重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

第三,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实的集体主义都与西方个人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现代的集体主义在尊重个性和维护个人利益方面,还是与其存在某种共性。

关于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重集体利益而轻个体利益,另一种是重个体利益而轻集体利益。就主要的和基本的倾向来说,我国传统的价值观更偏重于前者,而西方价值观偏重后者。中国传统价值观崇尚道义至上,主张整体优先,强调义务为本,忽略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西方价值观倡导个人至上,效果优先,追求工具理性,崇尚实用真理,忽略整体利益。马克思主义则认为集体是由个体组成,必须注重个体利益的实现,同时个体依赖集体,集体利益是个体利益实现的前提,当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时,必须牺牲个体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总之,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体,个体的生存发展同样也不能脱离集体,要注重集体利益,又不忽视个体利益,达到两者利益的辩证统一。

2 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缺失

第一,在家庭独子化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集体主义缺失。

自从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全面推行,我们每个家庭最多就有两个孩子,孩子就开始享受“小皇帝”的待遇,家长把孩子看作家庭的核心和生活的重心,无论做什么事都以孩子为准,哪怕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也会尽量去满足。而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德育教育;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忽视引导孩子关心集体、帮助他人。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学生品格的培养、思想境界的提升以及对他人和集体的关注都被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

第二,网络的盛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化越来越严重,它一方面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方便,一方面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交往方式,网络既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它使上网者脱离集体,过着各自的生活,大学生长时间地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极其不适应,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

第三,当代大学生自身“集体主义”意识淡薄。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是家长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这样的生活使部分人在做事的同时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更不会重视“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逐渐的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 。而且对家长的过多依赖,使自身自立能力很差,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所以,他们在大学生这个集体中就显得格格不入,才会出现一些班级或宿舍关系不和谐,因为奖学金或助学金而抛弃同学情谊的事件。

第四,社会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个人利益。

我们当今的社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社会上的人和事都具有多样性,在这个主张张扬个性的时代,无论是什么样的思想及生活方式都能被社会所包容。这种社会多元化的形势就因为能容下所有不同的思想,允许任何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更强调个人利益至上,而忽视了“集体主义”思想。

3 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重塑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坚力量,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在社会上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缺失的事件却频频发生,说明我们要重视“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下面就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第一,强调传统集体主义与现实集体主义的区别,避免人们误解当代的集体主义精神。

很多人都对集体主义有误解,他们理解的程度还是传统的集体主义的范畴,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现实集体主义与传统集体主义的区别,使大家走出集体主义只是强调社会本位,认为个人的价值只能体现在社会之中,因而个人必须以社会为中心的误区,使人们懂得现实的集体主义不是与个人主义绝对对立的,而是在注重集体利益的前提下适当的保障个人利益。

第二,高校教育应注重集体主义、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群体,所以高校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在高校教育中、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的注重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的讲授。教师应该更好的利用现实中这方面的事例,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同时,在实践中,要注重社团、班级和宿舍的管理,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不同的集体中,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其中,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平时课余生活各学生组织都会有其自己的学习及娱乐方式。在组织活动上,要注意多举行一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宣传“集体主义”思想。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在帮助我们的同时也在侵蚀着我们。自从网络盛行以来,我们国家就出台规章制度来净化我们的网络环境。但是,我认为网络带给我们的还是利大于弊,网络上有着大量的文化资源供我们参阅,网络也是我们作宣传很好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庞大的系统来宣传“集体主义”思想,使更多人不局限于传统的集体主义的弊端中。

第四,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

无论多好的思想和体制都需要制度作为保障,“集体主义”当然也不例外。只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才能让大家更好的遵守。只有提倡没有根本的制度作保障,人们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难提上来。本文所提到的制度应是两个方面:其一,小范围的,如学校的规章制度;其二,大范围的国家的法律制度。当今社会有了制度和法律人们还是会去做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更何况是没有制度保障。所以制度保障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没有集体利益和集体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也注重提高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创建更具朝气和活力的集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表明,集体主义教育不仅关涉整个社会道德原则的建设,更关系到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发展。

[1]赖恩明.论传统的集体主义及其扬弃[J].兰州学刊,2004(6).

[2]王天兵.试析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的缺失与建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3]狄奥.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4.

[4]张雷,刘俊杰.对大学生加强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1(2).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集体主义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漫画哲理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