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注重”推进涉军维权工作创新发展

2014-01-11 13:57韩树栋
政工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军属维权军人

●韩树栋

坚持“四个注重”推进涉军维权工作创新发展

●韩树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部队在演习训练、军事设施保护等方面的涉法矛盾纠纷和官兵及其家庭遇到的涉法问题明显增多。涉军维权工作,事关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直接影响部队官兵安心服役,影响国防安全和军事斗争准备。当前,如何高标准做好涉军维权工作,已成为部队各级党委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注重营造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始终把涉军维权工作作为军地共同政治责任,调动各方力量关注维权、参与维权、服务维权。一是凝聚联管共识。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和习主席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利益、保障官兵正当权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涉军维权工作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军方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军问题的现实需要;是践行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维护部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军地融合、资源整合、多方配合、上下结合,形成合力抓落实。二是强化联管组织。市、县两级应建立政法委领导和司法机关为主体、成员单位广泛参与、军地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制订出台《开展涉军维权工作实施意见》《处理涉军案件工作细则》等文件,逐步建立联席会议、联署办公、联合督导的军地一体维权格局,做到重大问题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三是落实联管考评。印发《将涉军维权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治考评实施细则》,每年成立军地联合检查组对涉军维权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制度落实、设施完善、纠纷处理、经费保障等进行量化打分,并与党管武装考核、双拥模范城创建等挂钩,检查情况全市(县)通报讲评。四是搞好联管保障。市政务网、军分区政工网要分别开设涉军维权专栏,开展维权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市县两级将维权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保证场所、设施、人员、制度、资料、经费“六落实”。

二、注重恪守公平公正、快速高效的原则

牢固树立“涉军纠纷案件无小事”理念,要坚持做到涉军纠纷案件“零积压”。一是秉持司法公正。定期召开恳谈会,开展送法“进军营、进乡镇、进社区”活动,引导军人军属正确认识维权工作既保护军队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也要保证地方和其他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合理诉求,不谋求法外特权,不干扰正常司法活动,切实维护军队军人军属良好形象。二是兼顾军地需求。按照经济与军事兼顾、地方与部队共享、市场与战场双赢思路,在涉及土地承包、拆迁补偿、侵占军用土地等重大敏感问题时,涉事单位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通报情况,争取理解支持,力求军地共同协商、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国防效益有机统一。三是彰显军人优先。建立涉军维权“绿色通道”,对涉军纠纷案件一律优先办理,尤其对执行战备执勤、演习训练、应急处突、护航维和、抢险救灾等任务的官兵及家庭遇到的涉法矛盾纠纷,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做到快立案、快审理、快宣判、快执行。依法对困难军人军属实际减、缓、免诉讼费,并通过“福彩拥军”“慈善拥军”等形式予以救助,确保不让部队操心、不让官兵分心、不让军属忧心。四是持续跟踪问效。搞好诉内维权、诉外服务,对及时审结的每起涉军纠纷案件做好跟踪、回访、反馈等下篇文章,对投诉处理等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确实把法律政策解释到位、思想情绪疏导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到位。

三、注重完善关口前移、防疏并举的措施

坚持把涉军维权工作想在前、做到前,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变事后解决为事前预防。一是畅通渠道。建立“一本账”,完善现役军人数据库,从终端机随时能调出数据;印发“两张卡”,即涉军维权明白卡、维权联系卡,明确维权程序方法;畅通“三条线”,做到与部队经常连线、开通咨询热线、保持走访常线。二是前出服务。定期开展文化、心理、法律“三个服务”下基层活动,提高军人军属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要经常深入部队、深入官兵、深入军属家中,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认真倾听维权需求。通过抓教育、抓排查、抓调解、抓防范,着力从根本上、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三是构筑网络。以“一组一庭一所一站一室”为涉军维权的平台和载体,逐步完善地方、军队、军人军属和市、县、乡、村“三方互动、四级联动”维权服务网络,实现涉军维权服务全覆盖,确保不出盲点、空白点。四是活动牵引。持续开展“建功军营、增辉家乡(驻地)”“争当优秀复退军人为军旅增辉、争当优秀军人家属为军旗添彩”等主题活动,每年联合市(县)电视台举办优秀复退军人、优秀军人家属“双十佳”颁奖盛典和双拥晚会,大张旗鼓将优秀士兵证书、立功喜报等送到军属手中,引领军人军属增强自豪感荣誉感。

四、注重保持探索创新、拓展延伸的活力

坚持依靠创新增强涉军维权工作质效。一是延伸维权触角。在维权对象上,把服务部队和现役军人军属扩充到退伍转业军人、军烈属遗属;在维权内容上,从解决涉法问题扩展到解决军人退伍安置、家属就业、优抚优待等问题,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出台军人子女入学、军属司法救助、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在人员配置上,探索在村级单位设立涉军服务联络岗,实现县区有军人陪审员、乡镇有维权调解员、村级有维权联络员。二是升级维权机构。把县区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功能整合,统一在县区人武部探索建立涉军维权服务中心,协调县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成员单位定期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接访、“一条龙”服务、“一揽子”保障、“一盘棋”联动维权,简化维权程序,形成维权合力。三是创新维权模式。在涉军维权工作中,要逐步探索形成“四个三”工作模式,保障涉军维权工作常态化运行。即强化思想认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立案时沟通、审理中沟通、审结后沟通;推进立案窗口建设、推进绿色通道建设、推进异地维权落实;军人陪审员监督、特邀监督员监督、舆论监督。四是提升科技含量。顺应信息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先发优势,发挥信息网络作用,拓展军队联合指挥中心功能作用,增设信息维权子栏目,实现法律咨询、送法服务、维权诉讼网络化,提高涉军维权工作信息化水平。

【作者系防空兵学院教员】

猜你喜欢
军属维权军人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延安时期抗日军人优待和抚恤制度建设
维权去哪里?
德兴一中举行“光荣之家”授牌仪式
军人就该这个样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军属的名字是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