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管理

2014-01-25 09:06李荔荔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危儿妇幼保健保健

李荔荔 杨 柳

(辽宁省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110032)

高危儿管理

李荔荔 杨 柳

(辽宁省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110032)

依托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进行高危儿管理,包括高危儿筛查、监测、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及转诊,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预防残障、提高高危儿童的生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高危儿;管理;筛查;监测

高危儿管理是依托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从个体的医学监测入手,对新生儿访视及儿童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重点管理,早期发现发育异常小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医学干预,达到预防残障、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目的。

1 管理对象

①早产儿(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②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③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④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等。⑤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⑥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 管理方法

2.1 登记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为儿童进行新生儿访视或健康检查时,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围产保健手册,确定高危儿童。填写“高危儿登记表”,并记录于“儿童保健手册”首页,将高危儿列为专案管理并进行随访。区、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季度填写“高危儿管理统计表”上报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2.2 定期监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应对所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定期健康检查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评估,每季度至少1次。检查内容除了健康体检常规项目外应对脑损伤表现进行检查,包括运动发育、神经反射、姿势、肌张力和感知觉等方面的检查。

2.3 监测方法

2.3.1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 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描绘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3.2 小儿智力发育筛查法(DDST) 建议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进行筛查,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养育及发育问题进行咨询指导。社区及乡镇医院无能力完成DDST测试的,由医生开具转诊单,转到区(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筛查或诊断评估,并及时追访检查结果。

2.4 监测时间 每个高危儿应监测2~4次,监测时间:第1次,3~4个月;第2次,8~9个月;第3次,1~1.5岁;第4次,2~2.5岁。

2.5 结案与转诊 ①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年满1岁的高危儿童可结案。对已恢复正常的儿童及时转入健康儿童系统管理程序。②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转诊到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

构的相关专科门诊进行诊断评估和早期干预。③转入的高危儿检查完毕后,上级单位应填写转诊回执单,由家长带回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防保站。

3 干预指导

3.1 家庭干预 对所有高危儿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在早期教育基础上进行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这些方法可以教家长在家中进行,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张力发展。同时纠正不正常姿势,发展正常姿势。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脑瘫的发生。

3.2 门诊干预 对于轻度功能障碍患儿可以在儿保门诊给予干预训练。根据其发育程度,遵循正常儿童的发育进程制定训练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一对一训练,并定期复查,详细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并给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R179

A

1672-7185(2014)01-0013-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1.009

2013-11-05)

猜你喜欢
危儿妇幼保健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基层医院NICU出院高危儿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探讨
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预防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