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014-02-20 07:22朱彦生李树国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朱彦生 李树国

[摘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53-02

[作者简介]朱彦生,李树国,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四平13600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要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双证”融通的人力资源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已制约了高职教育的更快发展,解决好高职教育的师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变得逐渐陈旧、老化甚至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同时,学校也应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派到企业或国家重点高职院校进行学习。高职院校要不断开展专业知识竞赛、专业知识教学研讨以及教研室同行的专业知识交流,使老中青专业教师的知识形成良好互补。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丰富,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上取得进步,在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坚实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产生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真正动力。

(二)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时需要有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把自己的知识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消化和掌握。面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学校要经常开展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研讨,尤其要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开展教学学术交流,促进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和热爱,把最新的方法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受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显得极为重要。一个成功的教学方法,将会使一批学生终生受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研究教学方法,只用那种陈旧的方式教学,教学质量是永远不会提高的。

(三)教师的专业研究

专业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一个教师在他的专业上如果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或对专业前沿没有新的认识,他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师。大学生敬佩的教师都是学术上很有造诣的教师,尤其是专业上有突破、有成果的教师。作为专业教师,在某一方面没有一点学术态度就不可能从事好自己的专业教学。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研究,要有一定的专业研究经费,有一批领衔专业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物。教师更要注重学历的晋升,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术为主的学校,但是高职院校不是一般工人实践技术的学校。它是培养学生在实践技术领域内一定基础性和方向性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可能从事一般性的实践技术工作,也可能从事高技术领域的工作。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学历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部分达到硕士、博士学历,这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教师的文化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水平不仅要体现在专业研究上,更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个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质,有先进的文化思想,才能循循善诱地感动学生,激起学生心中的理想。教师工作有时很像一个演员,在三尺讲台上表演得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体现的方面很多,归纳起来,总体有思想、政治、道德、人文、文学、历史、美学、演讲与口才、仪表、体育等等,这些方面对学生都有启发和教育意义。所以,一所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文化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培养出大批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多为合并学校,教师来源于不同的学校,所从事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都不一样。过去的教学难免存在一些惯性,现在统一步调就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需要重新建立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以实践为主,培养实践性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就必须具有“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走进学校,形成了一支专兼职型的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和管理好这支队伍,就成为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实行教学行政的三级管理

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学的行政管理,科学的管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管理就很难建设好师资队伍,甚至可能造成教师队伍的一盘散沙。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比较合理呢?就目前看,多数院校通过实行三级管理来开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三级教学管理主要指的是:一级管理是由学校的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对全校教师的业务、人事、评价进行管理,对学校所设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大纲等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调整。二级管理主要是由教学系、部对所在系的教师进行管理,系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全系的教学工作,完成教务部门规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水平、备课情况、授课情况、学生反映情况、教师专业研究与教学研究、课程考核办法与改革、新专业的建设、青年教师进校教学水平的评价等都要有相应的措施与制度。。要研究专兼职教师的合理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专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三级管理主要是由教研室担任的,教研室或教研组是教学院、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它肩负着最基本的教学工作,是教学任务最具体、最直接的完成单位。教研组长是本组教师最优秀的讲师和最具权威的教研和科研水平的最直接的评价者,是学校开展教学竞赛、学术答辩会等优秀教师的推荐者,是教学执行与反馈情况的汇报者。同时,对老中青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加强教师人才的梯队建设

学校的教师队伍是由老中青教师组成的。在教学体系里,一般来说,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比较快,能够耐心地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具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和科研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往往带有一定量的偏激性,需要老教师的指点与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是知识体系严谨,新知识掌握得多,但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比较弱,需要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梯队至关重要,教学上离不开传、帮、带,学术上离不开相互支持和团结协作。良好的梯队建设可以使教师人才济济而不断层。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老中青教师的梯队建设,只有加强这种建设,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打造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品牌,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人才。

三、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在我国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高职院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受制于经济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同于普本院校,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来源于各种学校,有的院校还有中学教师以及工矿企业人士。因此,教师的高等教育思想也不一致,教师的年龄参差不齐,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

(一)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学生的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教师的内涵,教师的文化内涵越深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学生只有内在的社会责任与人生追求被唤醒之后,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和勤奋精神才能被激发出来。教师是学生心灵的镜子,教师所树立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一生有影响,甚至比父母的教育作用还要大,这就是教育的功能。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忽视的,忽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就等于误人子弟。教师队伍的素质体现在教师的修养和良好的教育职业道德上,它是学生对教师信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极其深远的。

(二)“双师型”教师要体现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实践技术人才,因此,懂实践、有专业技术的教师就显得极其重要。学校要加大力度派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并提高实践技术。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虽然比例有所提升,但“双师型”教师主要侧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技术相对薄弱。因此,要求学校必须有专门的教师培养计划,并派他们到相应的企业和学校学习,使教师的实践技术不断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只有在实践环节中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