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2014-02-27 12:03何俊峰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指征病历不合理

何俊峰

(湖北省黄梅县濯港卫生院,435507)

·特别提示·

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何俊峰

(湖北省黄梅县濯港卫生院,43550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3年1—6月归档的785份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8例住院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合理517例、不合理161例。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严重,需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和监督管理。

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由于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造成了药物的细菌耐药、药源性疾病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下发了一个又一个“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了严厉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政策,在县级以上医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效果不理想。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笔者通过抽查在我院住院患者的病历,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抽取我院2013年1—6月归档的住院病历785份。

1.2 方法 将785份归档病历分为手术病历213份和非手术病历572份,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行评判。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785份病历中,678例使

用了抗菌药物(86.3%),107例未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17例(76.3%),517例病例是根据患者病史,结合辅助检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必须有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抗菌药物依次是头孢类占40.1%(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脂),青霉素类占22.5%(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喹诺酮类占12.4%(左氧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基甙类占7.4%(阿米卡星、链霉素),大环内酯类占12.4%(阿奇霉素),硝基咪唑类占6.4%(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酰胺类占6.0%(克林霉素)。

2.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678例使用抗菌药物中不合理的有161例,不合理使用率23.7%,具体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表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当 是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经常性把三代头孢类药物作为轻重度感染的首选药物,预防感染,导致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同时使用抗革兰阳性、阴性菌药物,导致耐药菌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究其原因,是临床医生对各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不了解,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不清楚。

3.2 抗菌药物使用方法不当 部分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知识掌握甚少,不明白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不能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方法,需分次给药的没有分次给药。有的病例用药剂量偏小,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能发挥有效的抗菌作用。有的盲目加大药量,增加了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过长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因感染不同而不同,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 h,Ⅰ类切口总预防用时一般≤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调查的病历中,无症状、体温不高、末梢血白细胞正常者,继续用药多天甚至>2周。持续用药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菌群失调。文献报道,降钙素原已被广泛用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并已证实据此能明显缩短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而没有临床症状复发[1]。

3.4 联合用药不合理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必须要有明确指征,联合用药仅适用于少数患者,一般用二联即可[2]。调查病历中,大部分无联合用药指征,但是个别病历甚至使用了三联和四联。联合用药一定要清楚所联合使用药物的性质,通常以繁殖期杀菌药和静止期杀菌药联合,以获得协同作用。避免繁殖期杀菌药与快效抑菌剂联合可能产生的拮抗作用。

3.5 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调查病历中,有些患者无抗菌药物用药指征而使用了抗菌药物,如脑梗死、高血压脑病、Ⅰ类切口手术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适应证。

3.6 其他 主要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他们的病理生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适宜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以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我院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我们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加强临床医师培训,转变传统用药观念,提高抗菌药物药理学的学习,健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经常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强化临床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使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水平不断提高。

[1] 赵允召.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诊治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4):303-306.

[2] 徐叔云.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43-244.

1672-7185(2014)01-003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1.022

2013-10-09)

R96

A

猜你喜欢
指征病历不合理
强迫症病历簿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