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特有的词汇

2014-03-03 14:00郭英剑
博览群书 2014年7期
关键词:哈佛本科生词汇

○ 郭英剑

作为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哈佛有一些独有的词汇。他们出在哈佛,有些也仅在哈佛才使用,就连词典上也很难查到其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词汇大多出自哈佛的本科生,既反映哈佛学生的特点,也是哈佛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我把这些特有的词汇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主要与哈佛的历史、文化有关。一提到这样的词汇,人们自然而然、有意无意之间都会想到哈佛。比如:

Veritas: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是哈佛大学用拉丁文书写的校训(motto),用英文表述就是“truth”,即“真理”。

The Yard:是哈佛园(Harvard Yard)的简称,这里是哈佛最古老的校园,坐落着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宿舍,大学生都住在这里。这里也是游人密集“朝圣”世界名校的地方。有趣的是,这里也是早年哈佛教授饲养牲畜的地方,而且在他们得到的教书合同书中,校方鼓励他们在此有此作为。

第二类与学生的学习有关。这一类词汇最多,也最能反映哈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时的一些习惯特征。比如:

Brain break:其意为“大脑休息时间”,主要指在本科生宿舍中,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一段休整时间。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间开始于晚上9点钟。而每到晚上,学生餐厅会为学生准备一些甜点,供大家享用。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往往会有学生在宿舍中相互高喊:“嘿,大脑休息时间到了!走啊!到食堂去,今晚的加餐选择是:白面包与小麦面包!”由此,大家可以想象哈佛学生的学习状态。

Concentration and secondary field:这是哈佛对“专业”(major)与“辅修专业”(minor)的特有表达形式。

GenEd: 这 是“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的简称。自从2009年以来,哈佛要求本科生必修八门通识教育课程。这八门课程分别来自八大门类,从美学到科学应有尽有,对此,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做过较为详细的介绍。在哈佛,这些课程大都被认为是最好过关的,但阅读量极大。

Harvard Time:这里的“哈佛时间”实际上是指“整点过后7分钟”。我初到哈佛听本科生课程的时候,都是按照时间提前到达,因为课程表上的时间写的都是整点(比如上午11点)开始上课。但到了整点时间,往往是才看到少数几个学生到来。但在仅有的几分钟时间内,学生会陆陆续续地到来,仿佛在瞬间就把教室坐满了。而每次教师也会在大约整点过后的七八分钟时间才开始讲课。由此,在哈佛,一堂课的时间也就是50分钟左右,而非一个小时。有趣的是,哈佛人由此认为,自己在哈佛养成了从不准点的习惯,毕业之后也不例外。

Lamonster:这个词是哈佛独有的词汇。Lamont Library(拉蒙图书馆)是哈佛校园中唯一一个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或为了考试,有时候不得不在图书馆熬到深夜乃至在这里过夜Monster这个词是“怪物”的意思。由此把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哈佛称这些半夜三更或者在凌晨时分走出拉蒙图书馆的人为Lamonster——或许可以翻译成“拉蒙怪物”吧。

第三类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比如:

The Berg: 这 是“Annenberg Hall(安纳伯格大厅)的简称。安纳伯格大厅位于哈佛著名的“纪念堂”(Memorial Hall之内,这里是哈佛本科生的餐厅,每天大概要供应三四百顿饭的规模。这里也是哈佛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

The Kong:这是哈佛附近、位于麻州大道上的一家中国餐馆——英文名称为“Hong Kong Restaurant”,汉语名称为“香港楼”。这里不仅有餐饮,也有酒吧,且以价格便宜而闻名。它每天开放到凌晨3点因此颇受学生欢迎。我时常与哈佛的朋友在此聚餐聊天。

Primal Scream:其意为“原始呐喊”算得上是哈佛学生的一个传统。每个学期结束、考试即将开始的时候,一些学生就会聚集在哈佛园,围绕着校园裸奔。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裸奔还要由哈佛管乐队的伴奏,当然,更少不了成百上千的围观者!这样的活动,在每学期结束和要考试之前都会进行,要知道,新英格兰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裸奔也是需要勇气的。

第四类是与社会交往有关,比如:

The Game:名为“比赛”,其实是指在哈佛和耶鲁之间一年一度的足球赛,大都在每年11月份举行。每年举办的地点有变化,但一般来说,赛前的聚会则会从早晨就开始而持续一整天。其实,比赛就是“游戏”,人们今天的比赛,目的就是为了尽情地狂欢,因而比赛总是伴之以聚会,一点都不奇怪。

Gap Year:这个词意为“空档年”、“空白年”或说“间隔年”,如果从起源讲,应该说这个词源自英国,指学生离开学校一段时间,从而去经历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但在哈佛,一般指的是在进入哈佛之前,离开学校一年的时间。据哈佛学生开玩笑地说,进入哈佛之前,你最好是到五个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去旅行一番,最少要给1万名儿童打过预防针,否则将来等到在“The Berg”(安纳伯格大厅)大家开始讲述各自的“空挡年”故事的时候,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

H-bomb:其原文看上去是“氢弹”,“dropping the H-bomb”自然就是“丢下一个氢弹”的意思了,但实际上我们知道,这里的H,指的是哈佛。其意为:我要上哈佛了!想象一下吧,在人声鼎沸的酒吧中,当人们询问你考上了哪个大学的时候,你骄傲地宣称“我要去哈佛”,那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啊!

Safety school:所谓“安全学校”,实为报考学校时的“保底学校”——对申请哈佛的学生来说,耶鲁大学就是这样的“保底学校”。当然,这是一种玩笑话。但有趣的是,在美国,像这样互相戏谑般的称呼与演绎,并不少见。我在哈佛书店就见到过徽章上印制着:Beat Yale(打败耶鲁)这样的字眼。在其他州的其他大学,也有类似的笑话和说法。但从这样的笑话与戏谑说法中,人们在莞尔之间,无疑想到的是两校之间的友谊。

意义在词汇中表达,文化也在词汇中传递与传播。上述简单列举的这些哈佛特有的词汇,从某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哈佛特有的文化氛围与历史传统……

猜你喜欢
哈佛本科生词汇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哈佛中国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