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刍谈

2014-03-22 10:55王晓芳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王晓芳

摘要: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偏颇,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存在着情境创设漫无目的、合作学习形式主义、媒体辅助运用失当、课堂民主放任自流等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顾追求形式的翻新,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甚至丢失了数学的本真,造成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与师生共同劳动的价值追求更是相去甚远。具体说来,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情境创设漫无目的

情境创设成为课改后数学课的一道亮丽风景,大约80%以上的小学数学课堂创设了情境,一些新颖、有趣、富有思考的情境令人拍案叫绝,一些热闹、“悄”而“虚”的情境却令人忧虑。情境创设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教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

二、合作学习形式主义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科玉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教师走进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就要求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开展讨论、研究,教师既不指导,也不监控,其结果是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有的没有明确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有的小权威一统天下,其余学生只能依赖盲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有的分组不科学,学生趁机偷懒玩耍……以上种种,令许多课堂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并没有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等。

三、媒体辅助运用失当

过度依赖或利用多媒体未必能增强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中,媒体辅助特别是课件的泛滥已成了数学教学的一大痼疾。现在的观摩课、示范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教师不惜花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媒体,干脆不再板书,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没留下任何痕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教学时常中断,只好配个“助教”……凡此等等现象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失当,不仅无助于教学,反而会对教学产生负效应。教师只有把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放教学离题万里

新课改下的课堂开放了,开放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思维的展示舞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课堂因开放而获得了难以预设的精彩。然而许多课堂却又因“开放”而“变味”了。如某老师教学“9加几”,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课本中的“运动会”场景,老师引导说:“今天 我们来参加运动会,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操场上有的学生在踢毽子”;有的说:“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跑步,跑得满头大汗”;有的说:“我发现小朋友在跳绳、鼓掌加油”……十分钟过去了,但始终没有涉及“9加几”。如此开放的课堂,岂不是在浪费时间?从表面上看,问题开放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了,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但细细品味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开放到底为了什么?开放的背后掩盖的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空乏,数学课失去了原有的数学味,变成了一节看图说话课。开放,要以“有效”为目的,要体现数学本身的特征,要体现数学的思维品质。

五、课堂民主放任自流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这一新理念的确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在听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别人发言他不听,想讲就讲,想说就说,课堂秩序混乱,老师见此情况不制止也不批评,似乎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有的课堂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喊声不断,即便有人问答问题课堂也不会安静。这种课堂民主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思考问题,没有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没有区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更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民主充其量是一种放任自流的“伪民主”,对教学并无好处。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有失偏颇。所以,数学教师应认真地解读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省,冷静地审视、剖析课堂,在实践中减少机械追随与模仿,力求课堂设计的个性与特色,创造出“新、实、活、乐”的绿色新课堂,如此方能讓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继军.新课程背景下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若干案例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6).

[2] 皇甫立同,周莉.论数学新课程中的评价与反思目标[J].江苏教育研究,2010(2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