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2014-03-22 10:55焦国新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中数学

焦国新

摘要:随着高中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從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本文就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概念;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本人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

1、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提到创新教育,人们往往认为就是抛弃教材,要有所发明创造,搞些小制作,或是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胡乱猜测,不同于别人就是创新。其实,一个问题及其解决的方式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个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新的解题思路,新的解题方法,新信息,新观念,新模型等等。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互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竞争合作的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学习,就要摈弃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好的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而且,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恰当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恰当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要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锻炼思维,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也就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每次总结中,要挑选多名学生发言,要求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

2. 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 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三、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要使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在创新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创新,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创新中来。在小组合作开展创新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注意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