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特性

2014-03-22 10:55周丹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特性

周丹

摘要:在《义教美术课程标准教参》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指导下,熟练掌握美术课堂设计特性,能够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美术设计;特性

美术是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门类之一。首先,美术教育从感性方面就具有审美趣味、人文内涵、情感表现、信息传载等特质。其次,在理性方面又涵概和涉及了如数学、地理、物理等多种学科常识。以《新课标》的全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我国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尝试教改,美术课程教材的科目编制由原来专业美术内容的具体设置转换为以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为主的三大块内容。在《义教美术课程标准教参》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指导下,要熟练掌握美术课堂设计特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特性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特性反映了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計教师有关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从趣味性引导到审美性

趣味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具体活动中体味乐趣。二是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如审美趣味等。在这里谈的是让中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味乐趣。美术作品本身具有审美特性,创新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审美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审美活动要随堂处处可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契机通过欣赏-体验-感知-评述—评价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创设多元文化情境,通过文学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等,进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增加学生兴奋点,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运用灵活教学手段,以游戏、互动等活泼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味乐趣。一堂好的美术课,是美术教师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能从兴趣出发诱导和激发学生从产生兴趣,之后到产生审美的体验和感知,再到产生探究的兴趣,最后使学生达到主动的创造。

2.从教育性延伸到人文性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传统基础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着种种偏失,忽视了情感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功用。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是对传统基础教育课程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情感教育偏失的一种矫正。优化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美术教育的载体。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教育的实效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美术教师应普遍思考如何将美术的教育功能与人文相联系。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在进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如美术与自然科学、美术与社会科学等,来进行横向拓展性教学尝试,以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成为有深度文化内涵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观。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让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接近艺术,打破对艺术的神秘感,让艺术从神坛上走下来。

3.从悟性到创造性

人类是通过创造不断进取和发展的。创造性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创新美术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由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教学活动风格多样,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它为启发学生的悟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认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摒弃陈腐的习俗、单调乏味的惯例,不断给予儿童机会,使他们透过所达到的惊异之心挖掘自身无限潜能”。潜能即潜在的能力,悟性是人先天具有的潜在能力。它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是感知到觉悟的发展过程,它是“人”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基础。悟性的发展是要靠后天的教育来逐步养成的。悟性是产生创造的前提条件之一,有了“悟”才能创造。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教育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师通过具体优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悟性。只有在不断的启发和培养下,才能够使学生的悟性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由单向思维方式向发散性思维方式转换。

4.从情境性到联想性

想象是联想的基础,因此也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发明创造”美术教师在创新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对文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情境体验的创设等诸多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加以巧妙的利用,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入手,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思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教育目的。创设文学情境:“艺术是模仿自然”(塞万提斯)。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文学作品中利用语言艺术对自然描摹时产生的美仑美幻的联想情境。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若能巧妙运用这种文学艺术语言情境,就能将学生从艺术的形象性引向更高级的审美情境和审美体验,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感知。学生在这种神奇瑰丽的文学艺术语境中能够产生美妙的情感体验,得到精神境界升华。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设计时应围绕教学目标,把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巧妙的设问。

结束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掌握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是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特性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中学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中国十八大名酒的度数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