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好作品永远稀缺

2014-05-15 00:51夏华东
中国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海清刘江高圆圆

夏华东

英俊的眉眼,胖胖的身材,如弥勒佛般的大耳朵……记者第一眼见到刘江,顿觉亲和友善。

在海清、黄海波的眼中,由刘江做导演的剧组是最让他们觉得放松的。

“海清、黄海波都说我随和?确实是。我做导演的时候,可能不会给大家带来压力。我会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伙儿放松,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他说。

事实上,刘江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也都显得很现实,很放松。

当同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同学陆陆续续开始接戏的时候,刘江因为对表演不感兴趣,考入了东方歌舞团,后来去歌厅当起了驻场歌手。

当蒋雯丽、许晴大红大紫的时候,刘江在妻子王彤的支持下,转行做了导演。

在刘江看来,导演不仅是混饭吃的职业,也给了他精神食粮。“我一直认为,给大家带来娱乐是功德无量的事。人生是非常需要娱乐的。”

先抓剧本

“圆圆,当时离开电视剧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怎么想到接这部戏的?”主持人汪涵在《天天向上》节目中这样问高圆圆。她是《咱们结婚吧》剧里女主角“桃子”的扮演者。

“剧本很重要。”高圆圆回答。当她翻开这个剧本时,就被吸引住了,用了一整晚的时间将它读完。

“我跟她原来不认识。她看完本子就答应了。面对一部好作品,演员通常都好说话。”刘江说。

“我一定在判断剧本到了70分以上后,才准备开机。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会让它锦上添花,争取达到90分。”但他也承认,“现在确实有一些不及格的剧本,很多人也去拍了。”

“写剧本如同画图纸,导演则组织施工。我肯定是先抓剧本,也就是先抓图纸。”刘江做了一个这样的比喻。

“如果图纸还没画好,就把地基挖了,万一尺寸不对怎么办?绝对有风险!”

但刘江认为,虽然剧本在影视创作中非常重要,但有时候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是一个特别成熟的编剧,话语权很强,导演可能就要听他的,他对市场的判断可能比导演强。但如果导演德高望重,创作经验、市场判断又很丰富,他就是创作的灵魂,那就得听导演的。”

一个集体活儿

李安曾说:“电影的本质是观众。”刘江认为,电视剧也一样。

“我终极负责的就是观众。”

谈到前不久宋方金与宋丹丹的争执,刘江很淡然。“有争吵,一般来说都是责权没有分到家,差一个真正的统领。”

“影视的特征就是一集体活儿,有前锋,也要有中场和后卫、守门员,否则赢不了。一定得集中,最后体现到一个人的意志上,这样就不会产生这种幺蛾子。”

对于演员的高片酬,他直言:“谁也没有拿枪逼着你必须用这个人,用他肯定是觉得能挣钱。这是一个市场调节的问题。”

在刘江看来,美国的制片人都是全才,尤其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所以说话有份量。韩国的编剧处于核心地位,跟周播有关系,需要随时调整方向,导演是做不到的。这些和国产剧的创作有很大不同。

未来需要观望

针对雷人剧高收视率的现象,刘江不置可否。

他认为,从制作到拍摄、剪辑,这套系统技术不过关才会造成雷人效果。“它诉求的目标是抓住观众,很正常。但手段上低级,就造成了这种现象。”

“对电视台来说,收视率永远是硬指标,而不是艺术水准。它宁要一个收视率高但口碑不好的戏,也不会要一个口碑好但收视率不高的戏。”刘江认为,这导致一些无良投资人走上捷径。

在他看来,整个电视剧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对自己作品有要求的从业者还是少数。

对于热议的“一剧两星”政策,刘江分析认为,一线卫视可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像央视和湖南台本来就是独播剧。二线台的损失会稍微大一点。视频网站将会变成电视台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和资金补充。

他现在的态度是观望。“因为好作品永远稀缺。”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清刘江高圆圆
我愿意死在舞台上
智取“私了协议”
高圆圆:39岁接受自己的平庸
How to Write a Cohesive Essay
孝心最可贵
谢谢
谢谢
遇记者同款手机壳上前打招呼海青自带表情包节目
刘江“话疗”秘诀:我“胡汉三”是这样养生的
高圆圆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