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成本分摊研究

2014-05-16 08:56张李浩范体军
中国管理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批发价格分摊增量

张李浩,范体军

(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37;2.普渡大学克兰纳特管理学院,西拉法叶 47907)

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成本分摊研究

张李浩1,2,范体军1

(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37;2.普渡大学克兰纳特管理学院,西拉法叶 47907)

RFID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扩展至供应链领域,为供应链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几乎都是上游投资、下游受益,这极大地损害了上游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积极性。为了采用RFID技术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其成本的合理分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适合不同行业的几种典型供应链契约——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回购契约,分别建立了相应的RFID技术应用的成本分摊模型,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了链上企业可承担的RFID技术成本阈值、成本分摊系数区间以及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并获得了相应的管理启示。该研究为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提供了科学的成本分摊依据。

两级供应链;RFID技术;商品错放;供应链契约;成本分摊

1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作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被看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技术动力,正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被认为是2l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得到了大量运用[1]。Keith等[2]研究了RFID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影响,指出RFID技术可以提高库存准确性、减少商品丢失、改进分销中心和零售商店的补货策略。2004年沃尔玛将RFID技术应用于供应链中,使供应链的物流更加流畅、库存管理更加精细,不仅降低了时间与人力成本,更提升了整个仓储流程的安全性及企业的获利能力。根据EAN的Erwin De Spielgelere预测,投资RFID技术每年为沃尔玛节省83.5亿美元。

然而,投资RFID技术影响供应链收益的同时,也会增加供应链成员的成本。长期以来,过高的RFID成本是阻碍其迅速应用的主要因素,要降低其成本,应进一步推广RFID技术的使用,形成规模效应。据业内人士预计,当全球RFID标签需求量超过50亿片后,其成本将会随着规模的扩大降低至2美分左右。零售商希望通过RFID技术减少错放的商品数量,以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投资RFID技术的成本却由供应商承担。如果不解决RFID成本分摊和供应链成员间收益分配的问题,RFID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会受到更大的阻力,而应用规模不足,降低RFID技术的成本则无从谈起。因此,现今关键问题是寻找一个合理的RFID成本分摊方案,以便解决供应链成员收益分配的问题。

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主要分为RFID技术对库存不准确问题的影响和供应链契约这两个方面。

关于RFID技术对库存不准确问题的影响方面,有些学者已进行了相应的研究。Rekik[3]采用报童模型,建立了市场需求不确定时,供应链库存不准确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需求服从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时,供应链的最优订货策略;Camdereli和Swaminathan[4]在供应链环境下考虑需求不确定的库存错放问题,分析并比较了集中式供应链和分散式供应链下RFID技术实施的可行性;Rekik等[5]针对零售店内商品摆放错误的问题,采用报童模型研究了RFID技术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并给出了可使供应链成员收益增加的标签成本表达式;Heese[6]研究了一个两级供应链模型,假设客户需求服从随机分布,并且零售商的库存是不准确的,其中,作为Stackelberg领导者的制造商制定批发价格,零售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订货量,分析了库存不准确问题对供应链最优库存决策和最优收益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分散型决策供应链和集中型决策供应链的收益,结果表明库存不准确问题加剧了分散型决策供应链的双重边际问题,最后对RFID技术消除库存不准确问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得到了供应链采用RFID技术的标签成本临界值。但是他们的研究没有考虑投资RFID技术后,如何对RFID的成本进行分摊及对供应链成员的收益进行分配这两个问题。

关于供应链企业的成本分摊,主要采用供应链契约的形式进行协调研究。Li和Zhang Hongtao[7]研究了一个由单制造商和多零售商组成的分散式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问题,采用批发价格契约协调供应链的收益,结果表明:零售商通过批发价格推断共享的信息,产生了使得制造商需求更富弹性的显示效应,获得了一个更低的均衡批发价格和更高的供应链收益;Giannoccaro和Pontrandolfo[8]分析了三级供应链(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中采用收益共享契约的供应链协作策略,他们认为通过调整供应链契约参数,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增加链上成员的收益;Chen和Bell[9]研究了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分散式供应链,并假设退货和零售价格是随机变量,在零售商同时决定零售价格和订购批量的情形下,通过对未售出及退货商品分别制定回购价格,结果表明两种回购价格能够完美地协调供应链的收益,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能获得双赢。尽管现有的文献对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以及回购契约这三个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但缺乏应用这些协调理论来考虑RFID技术投资后,供应链成员间如何协调RFID技术的成本及如何分享收益的问题。而物联网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战略性行业,RFID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成熟,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将是必然趋势,因此,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一方面集中于将RFID单位标签成本作为变量,研究供应链投资RFID单位标签成本的阈值,但较少研究投资RFID技术后,采用契约协调分散决策供应链成员的收益及分摊RFID技术增加的成本,未见对不同行业投资RFID技术应采用不同分摊策略的研究;另一方面集中于横行竞争企业RFID技术投资决策分析[10],较少地从供应链协调的角度考虑。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几乎都是上游投资、下游受益,为使供应链平稳有效地运行,投资RFID技术成本的合理分摊至关重要,但是相关研究甚少。由于RFID技术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效益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现实中不同行业间的差异较大,故有必要对不同行业投资RFID技术提出相应的成本分摊方案。

本文在不同行业对协调方案要求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对适合不同行业的几种典型供应链契约,分别建立了相应的RFID技术的成本分摊模型,通过对比投资RFID技术前后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收益,推导出供应链可承担的最大RFID成本和链上各企业成本分摊系数的区间,分别得出了零售商和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的激励条件,以便合理地分配收益。本文旨在寻找供应链上各成员收益分配、成本分摊的合理方案,为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增加的成本,提供了科学的分摊依据和一定的管理启示。

2 模型描述

考虑由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只销售单一商品的两级供应链。在销售季节来临前,供应商作为Stackelberg博弈中的领导者,先行定价,零售商作为跟随者,为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根据其对市场需求信息的预测和供应商所发布的批发价格,确定订货量。由于零售商的货架多、商品订购数量大等因素,在零散销售时,会出现错放的商品且不能被正常销售,但在季末盘点时能够被发现[4]。在订货过程中,为了弥补这部分商品引起的缺货损失,零售商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和统计数据,会调整订购量。当零售商采用RFID技术时,假定错放商品会被消除,虽然目前RFID技术的可靠性仍然无法达到100%,该假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一个假设对本文的最终分析结果不但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而极大程度地便于数学推导,从而得到更为直观的理论结果,因此,这一假设被广大学者所采用[4-5,10-12]。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应用RFID技术后,商品错放、耗损问题不能完全被消除的情况,本文模型同样适用。另外,相信随着RFID技术水平的提高,RFID标签的识别率将越来越趋近于100%。假设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信息对称,并且都是风险中性和完全理性的。

记p为单位商品的零售价格h为单位正常销售商品的库存成本;g为单位商品的缺货损失;s为销售末期单位商品的折扣价格;w为单位商品的批发价格;m为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c为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零售商承担θc,供应商承担(1-θ)c,其中0≤θ≤1;q为零售商的商品订购量;κ(0≤κ≤1)为正常销售的商品数量与订购量的比值,即订购量为Q时,κQ的商品可以被正常销售,(1-κ)Q的商品因错放作为剩余商品,不考虑其库存成本但拥有单位残值v;x为顾客需求,服从(μ,σ2)的正态分布;f(x)、F(x)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φ(x)、Φ(x)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为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则有v≤s≤m≤w≤p,这样保证了供应商与零售商各自的收益。

3 供应链企业不投资RFID技术的收益模型

在分散决策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作为不同的决策主体,各自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当供应链不采用RFID技术时,零售商需要承担商品错放的损失。记πr(q)、πs(q)、π(q)分别为零售商、供应商及供应链的期望收益。则有:

在式(1)中,第一项和第二项为期望销售额,第三项为折扣收入,第四项为正常销售商品的库存持有成本,第五项为缺货带来的信誉损失,第六项和第七项为批发成本和错放后产品的残值。

对式(1)关于q求一介微分和二阶微分可得:由式(4)可知,πr(q)为q的凹函数,故存在使得式(1)取得最大值,即,得:

将式(7)代入式(2),可得供应商的收益为:

将πs(Q*0)看作的函数,对求导并令导数为零,得到F(κQ*0)并代入式(7),可得供应商的最优批发价w*为:

此时供应商的最大收益为:从而我们发现,当不投资RFID技术时,供应链的最大收益为:

4 批发价格契约下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成本分摊模型

关于供应链契约的研究现状可见Cachon[13]的一篇非常优秀的综述性文献,而批发价契约在现实社会中被广泛的投资。它便于管理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从理论上来讲,协调运作的契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批发价契约为基础的。

4.1 模型建立

批发价格契约(Wholesale Price Contract)是指供应商和零售商相互签订契约,零售商根据市场需求和批发价格决定订购量,供应商根据零售商的订购量组织生产,零售商承担商品未卖售出的一切损失。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后,供应链成员通过协调RFID单位成本的分摊系数,确保投资RFID技术后各自的收益增量都为正。假设此时的批发价格为wW,在批发价格契约下,供应链企业采用RFID技术时零售商、供应商及供应链的期望收益分别为。可得:

此时零售商的最大收益为:

然后,我们得到供应商的最优批发价:

在式(10)中,第一项和第二项为期望销售额,第三项为折扣收入,第四项为正常销售商品的库存持有成本,第五项为缺货带来的信誉损失,第六项和第七项为批发成本和零售商承担的RFID成本。

依据第3部分的思路,可得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

由此,得到供应商、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分别为:

4.2 RFID成本分摊及供应链成员收益分配决策

在批发价格契约下,激励两级分散式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的条件和成本分摊决策可由定理1确定。

定理1 当批发价格w*W=m+(1-θ)c+(p+ h+g-s)φ(zW)(μ+zWσ),RFID技术成本c∈[0,min(ξW,ξW′)]的前提下,若供应链采用RFID技术且零售商分摊RFID成本的系数θ∈[ηW′,ηW]时,供应链成员都将获得正收益增量。

证明:为了研究投资RFID技术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对比RFID技术投资前后零售商的收益模型,设收益增量为,得:

为了研究投资RFID技术对供应商收益的影响,对比RFID技术投资前后供应商的收益模型,设收益增量为ΔWs,得:+h+g-s)φ(zW)(μ+zwσ)2]-[(p+h+gs)φ(z0)(μ+z0σ)2]≥0

5 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成本分摊模型

收益共享契约的实施需要供应商准确掌握零售商的收益情况,因此该契约需要以信息化管理为构建基础,如投资POS机、条形码技术、构建零售商与供应商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尤其在以第三方为中心构建的B2B电子市场中形成的电子供应链,供应商能够利用零售商的电子商务平台,发挥规模效益销售其商品,增加商业机会;零售商也通过更低的批发价格和供应商共享销售收益,共担市场风险。Mortimer的经济学分析显示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提高约7%的供应链收益。收益共享契约作为一种新的供应链协调方式,主要应用于音像租赁行业、大型超市和互联网销售[14],如亚马逊在线销售市场就投资这种销售模式。

5.1 模型建立

收益共享契约是指供应链成员在产品销售周期末,对产品销售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共担市场风险,改进供应链运作绩效的一种协调方式,供应商给零售商以一个较低的批发价格wR,并且获得一部分零售商的销售收入的协议。由于批发价格较低,零售商更愿意增加订购量,增加购买批次,降低缺货率,从而使得供应链各方收益得以提升。在此我们设定零售商获得销售收入的份额为φ(0<φ<1),供应商的份额为(1-φ)。此时,零售商依然对订购量Q进行决策,而供应商需要对批发价格wR和收益共享比例φ进行决策。供应链企业采用RFID技术时,记πRr(q)、πs(q)、πR(q)分别为零售商、供应商及供应链的期望收益。可得:对式(17)求微分并令其为零,可得:

由此可得零售商的最大收益为:

然后,我们得到供应商的最优批发价:

由此,得到供应商、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分别为:

5.2 RFID成本分摊及供应链成员收益分配决策

在收益共享契约下,激励两级分散式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的条件和成本分摊行为可由定理2确定。

定理2 当批发价格w*R=φp+g-θc-(φpφs+g+h)RFID技术成本c∈[0,min(ξR,ξR′)],收益共享系数φ∈[ζR,ζR′]的前提下,若供应链采用RFID技术且零售商分摊RFID成本的系数θ∈[ηR′,ηR]时,供应链成员都将获得正收益增量。

证明:为了研究投资RFID技术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对比RFID技术投资前后零售商的收益模型,收益增量为,得:

为了研究投资RFID技术对供应商收益的影响,对比RFID技术投资前后供应商的收益模型,设收益增量为,得:

证毕。

6 回购契约下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成本分摊模型

回购契约较早应用于高档商品销售渠道。由于其能很好地协调供销双方的利益,使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最大化,从而迅速广泛地应用于销售季节性强、需求不确定、期未残值较低的传统供应链,如书籍,杂志、报纸、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贺卡、以及医药产品等[15]。

6.1 模型建立

回购契约作为商业活动中协调供应链最常见的一种契约形式,指供应商用一个合理的价格b(b>s)从零售商处回购剩余产品,从而刺激零售商增加订购量,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供应链企业采用RFID技术时,记、、π(q)分别为零售商、供应商及供应链的期望收益。得:

对式(24)求微分并令其为零,可得:F(Q*B)=

由此可得零售商的最大收益为:

然后,我们得到供应商的最优批发价:

由此,得到供应商、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分别为:

6.2 RFID成本分摊及供应链成员收益分配决策

在回购契约下,激励两级分散式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的条件和成本分摊行为可由定理3确定。

证明:为了研究投资RFID技术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对比RFID技术投资前后零售商的收益模型,设收益增量为,得:

可得:b≤p+h+g-+g-b)=ηB

为了研究投资RFID技术对供应商收益的影响,对比RFID技术投资前后供应商的收益模型,设收益增量为,得:

得:

关于回购价格b满足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得:

证毕。

7 算例分析

根据Camdereli和Swaminathan[4]的数值算例的参数取值,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缩放,并假设μ= 100,σ=10,商品正常销售率κ=0.8,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m=5,单位商品的库存费用h=2,单位商品的缺货损失g=2,单位商品的零售价格p= 20,销售季节过后,单位商品的折扣价格s=4,单位商品的残值v=2。

7.1 批发价格契约

依据定理1,可以发现:当RFID技术成本c∈[0,0.588]的前提下,零售商分摊投资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系数θ∈[0,1]时,零售商和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都将获得正的收益增量。

在批发价格契约下,投资RFID技术后,随着c与θ的变化,最优批发价格wW和零售商的收益增量及供应商的收益增量的变化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c与θ的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W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影响

表1 c与θ的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W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影响

θ c 0.0 wWΔWr ΔWs 0.2 wWΔWr ΔWs 0.5 wWΔWr ΔWs 0.8 wWΔWr ΔWs 1.0 wWΔWr ΔWs 0.0 12.6 45.6 192 12.6 45.6 192 12.6 45.6 192 12.6 45.6 192 12.6 45.6 192 0.2 12.7 32.8 178 12.7 32.8 178 12.6 32.8 178 12.5 32.8 178 12.5 32.8 178 0.4 12.8 20.8 159 12.7 20.8 159 12.6 20.8 159 12.5 20.8 159 12.4 20.8 159 0.5 12.9 11.8 136 12.8 11.8 136 12.7 11.8 136 12.5 11.8 136 12.4 11.8 136 0.6 13.0 -1.6 115 12.9-1.6 115 12.7-1.6 115 12.5-1.6 115 12.4-1.6 115 0.8 13.1-14.4 93 12.9-14.4 93 12.7-14.4 93 12.5-14.4 93 12.3-14.4 93 1.0 13.2-21.6 73 13.0-21.6 73 12.7-21.6 73 12.4-21.6 73 12.2-21.6 73 1.4 13.4-47.2 31 13.1-47.2 31 12.7-47.2 31 12.3-47.2 31 12.0-47.2 31 1.6 13.5-58.2 10 13.2-58.2 10 12.7-58.2 10 12.2-58.2 10 11.9-58.2 10 1.8 13.6-65.6-11 13.2-65.6-11 12.7-65.6-11 12.2-65.6-11 11.8-65.6-11

图1 c与θ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W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影响

从图1和表1中可以看出:

(1)当c较小时(c∈(0,0.588]),零售商和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的收益增量为正值且呈下降趋势;

(2)当c值增大到一定范围时(c∈(0.588,1.302]),零售商的收益增量为负,而供应商的收益增量仍为正,并且供应链的收益增量也为正。此时供应商可以通过补贴零售商,以促成RFID技术的投资使用;

(3)当c值超过一定的范围(c∈(1.302,+∞))时,供应链的收益增量为负,此时,供应链不会投资RFID技术;

(4)当投资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c一定时,随着零售商分摊的成本系数θ的上升,最优批发价格wW相应降低,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收益增量不变。对照上表可以发现,零售商分摊的RFID技术单位成本与批发价格之和为一定值,亦即零售商订购商品所支付的成本不变,从而其最优订购量不变,同时供应商的订货价格不变,因而其收益亦不改变。

7.2 收益共享契约

依据定理2,可以发现:当投资RFID技术的成本c∈(0,1.62],收益共享系数φ∈[0.1006,0.7852]的前提下,零售商分摊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系数θ∈[0,1]时,零售商和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都将获得正的收益增量。

在收益共享契约下,投资RFID技术后,由于供应商分摊的RFID成本变相转嫁到批发价格wW上,当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c一定时,零售商分摊的RFID成本与批发价格wW的和是一个定值,分摊系数θ对零售商和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的收益增量无影响。

随着c与φ的变化,最优批发价格wR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变化如表2和图2所示。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

(1)当零售商获得的销售收入份额φ一定时,随着RFID技术单位成本c的增大,最优批发价格wR也会增大,此时零售商收益增量和供应商收益增量都减少。

(2)当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c一定时,若φ∈(0,0.4]时,随着零售商获得的销售收入份额φ的增大,导致最优批发价格wR增大,此时零售商收益增量和供应商收益增量都增大;当φ∈(0.4,1)时,随着零售商获得的销售收入份额φ的增大,导致最优批发价格wR过大,从而致使零售商的订货数量减少,此时零售商收益增量和供应商收益增量相对φ∈(0,0.4]情形时有所下降。

表2 c与φ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R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影响

表2 c与φ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R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影响

注:为列表作图方便,隐去成本分摊系数θ,θ可由式θ=求得。

φ c 0.1 wRΔRrΔRs 0.2 wRΔRrΔRs 0.4 wRΔRrΔRs 0.6 wRΔRrΔRs 0.8 wRΔRrΔRs 1.0 wRΔRrΔRs 0.0 0.1 81 132 0.4 171 433 3.3 423 764 6.3 242 622 9.4 122 486 12.6 45.6 192 0.4 0.2 58 82 0.6 139 358 3.4 394 720 6.4 221 590 9.6 89 472 12.8 20.8 159 0.5 0.3 45 73 0.7 121 324 3.5 364 681 6.5 201 550 9.7 77 464 12.9 11.8 136 0.6 0.4 32 61 0.8 108 296 3.6 336 668 6.6 181 536 9.7 77 403 13.0-1.6 115 0.8 0.5 16 42 0.9 90 238 3.7 309 643 6.7 162 513 9.8 62.8 379 13.1-14.4 93 1.0 0.6-4 18 1.0 67 174 3.8 281 621 6.8 143 491 9.9 48.6 358 13.2-21.6 73 1.4 0.7-19-3 1.1 24 87 4.0 229 587 7.0 107 455 10.1 20.7 320 13.4-47.2 31 1.6 0.8-26-23 1.2 3 22 4.1 203 573 7.1 88.4 440 10.2 7.1 303 13.5-58.2 10 1.8 0.9-38-45 1.3-27-49 4.2 178 562 7.2 71 427 10.3-5.7 286 13.6-65.6-11 2.0 1 -52-81 1.4-55-80 4.3 154 553 7.3 53.8 415 10.4-31.9 375 13.7-77.3-34

表3 c与b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B和零售商收益增量ΔBr及供应商收益增量ΔBs的影响

图2 c与φ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R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影响

7.3 回购契约

依据定理3,可以发现:当c∈(0,1.516],回购价格b∈(4,17.8]的前提下,零售商分摊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系数θ∈[0,1]时,零售商和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都将获得正的收益增量。但是,随着回购价格b的变大,确保供应商与零售商收益增量为正的RFID成本阈值会下降。

在回购契约下,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后,随着c与b的变化,最优批发价格wB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变化如表3和图3所示。

从表3和图3中可以看出,

(1)当回购价格b一定时,随着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c的增大,最优批发价格wB同时增大,零售商的收益增量和供应商的收益增量减少。

图3 c与b变化对最优批发价格wB和零售商收益增量及供应商收益增量的影响

(2)当RFID技术的单位成本c一定时,随着当回购价格为b的增大,最优批发价格wB也增大,零售商的收益增量ΔBr和供应商的收益增量ΔBs减少。这是由于批发价格wB较低,会导致最优的回购价格b也较低,因此零售商的订购量Q较大,因而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收益增量均较大。

7.4 比较分析

通过算例分析,我们发现:零售商分摊的RFID单位成本与单位批发价格之和为一定值,亦即零售商订购商品所支付的单位价格不变,从而其最优订购量不变;同时供应商所获得的单位订货价格不变,因而其收益也不变。其实供应链企业的成本分摊主要还是采用供应链契约的形式实现的,在分摊系数θ可行的范围内,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合理分配仍需通过契约协调策略来完成。本文考虑一个两级分散式供应链,供应商作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零售商作为跟随者,双方为实现各自收益的最大化,同时还要确保供应链能够长期合作,必然要达到一个稳定的均衡。因此,零售商分摊的RFID单位成本和单位批发价格合在一起的转移支付必然是一个定值,并且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都能获得正的收益增量。

8 结语

RFID技术特有的优势能使供应链收益增加,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RFID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成本过高成为影响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形,针对适合不同行业的几种典型的供应链契约,分别建立了相应的RFID技术的成本分摊模型,通过调整批发价格、供应链可承担的最大RFID成本以及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成本分摊系数,从而解决了收益增量的合理分配问题。在确保供应链上各企业投资RFID技术都将获得正效益增量的前提下,使得供应链平稳有效地运行,消除了目前RFI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上游投资、下游受益的“搭便车”问题。最后得出了能使供应链整体收益提升的RFID成本表达式,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说明了RFID技术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但是由于投资RFID技术对供应链的成本有较大影响,所以投资RFID技术前,供应链有必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即低于此值时,供应链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实现链上企业收益的Pareto改进。

[1]Angeles R.RFID technologies:Supply-chain applic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rit,2005,22(1):51-65.

[2]Keith A,Tig G,Kathryn G,et al.Focus on the supply chain:Auto-ID within the distribution center[R]. Working Paper,Auto-ID Center,2002.

[3]Rekik Y.Inventory inaccuracies in the wholesal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1,133(1):172-181.

[4]Camdereli A Z,Swaminathan J M.Misplaced inventory an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technology:Information and Coordination[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19(1):1-18.

[5]Rekik Y,Sahin E,Dallery Y.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RFID technology on reducing product misplacement errors at retail sto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264-278.

[6]Heese S H.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double,marginalization and RFID adoption[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16(5):542-549.

[7]Li L,Zhang Hongtao.Confidential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08,54(8):1467-1481.

[8]Giannoccaro I,Pontrandolfo P.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89(2):131-139.

[9]Chen J,Bell P C.Coordinating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with customer returns and price-dependent stochastic demand using a buy-back polic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1,8(2):14-21.

[10]张李浩,胡继灵,范体军,等.基于临界价格的易变质商品生产企业RFID技术投资决策[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2):144-151.

[11]Uckun C,Karaesmen F,Selcuk S.Investment in improved inventory accuracy in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3(2):546-566.

[12]佟斌,杨德礼,潘新.零售业供应链企业RFID技术应用决策研究[J].管理学报,2010,7(6):874-878.

[13]Cachon G P.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contracts[J].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2003,11:227-339.

[14]Wang Yunzeng,Li Jiang,Shen Zuojun.Channel performance under consignment contract with revenue-shar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1):34-47.

[15]Weng Z K.Channel coordination and quantity discounts[J].Management Science,1995,41(9):1509-1522.

Research on the Cost-sharing of Adopting RFID Technology among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ZHANG Li-hao1,2,FAN Ti-jun1
(1.School of Business,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2.Krannet School of Management,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47907,USA)

As the core technology of"Internet of Things",the adoption of RFID has been extended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also brought a great convenience.But now the fact is that the upstream firms invest but the downstream enterprises benefit in current situation,which greatly damages the initiative of upstream enterprises to adopt RFID technolog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of supply chain with RFID technology,the reasonable cost allocation of RFID needs to be solved first.In this paper,considering several typical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hich suit for different industries,the corresponding cost allocation models of RFID are established such as the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revenue-sharing contract,buyback contract.Through rigorous mathematical derivation,the cost thresholds at which RFID technology investment becomes profitable and get a reasonable region of cost allocation coefficient with different contracts are obtained.Further,a scientific allocation basis are providecl when the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investing in RFID technology.

two-echelon supply chain;RFID technology;misplaced product;supply chain contract;cost allocation.

C93

:A

1003-207(2014)04-0025-11

2012-01-13;

2013-0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082);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NCET-11-0637);国家公派留学基金(201306740017)

张李浩(199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普渡大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年),研究方向:运营管理.

猜你喜欢
批发价格分摊增量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研发信息的增量披露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吗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房产测量地下室分摊问题研究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
数据一览
数据一览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