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朝花夕拾

2014-05-30 10:48须弥
才智 2014年9期
关键词:如云罗大佑光阴

须弥

曾经看《中国合伙人》,当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心脏蓦地抽动,几欲落泪。

罗大佑一首《光阴的故事》,用80年代歌曲一贯式的煽情,唤醒了无数人的旧情怀。当然,也包括我这个90后。就像影片最后的字幕写的那样,“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细想来,我们也曾经有过忧郁如云的青春,也曾像成东青一样无知而无畏过,最后那些相似的青春都被流水光阴带走得一干二净,最后变成了凝固在相框上的缄默光影。

世上最让人无可奈何的,大概莫过于时光吧。

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不论你以何种姿态生活,时间都会像空气里的水一样从你身边悄无声息地溜走。在日与月的交替轮回里,在昨天和今天的更迭取代中,一抬手,一投足,便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欢声笑语也罢,泪眼问花也罢,人物和光年,都在匆匆一瞥之间,虚化成了脑海里浮动的模糊影像。

第一次听大佑的歌,我还是个褦襶懵懂的孩子。乡下老家的父亲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放歌。现在商店里早已绝迹了的那种大录音机,把长方形的磁带插进去,歌声就飘了出来,回荡在清晨的竹林里,宛如一缕袅娜的轻烟。那节奏分明的旋律让我着迷,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哼起来。

那时《恋曲1990》早已红遍大江南北,仿佛全中国都在哼着那乌溜溜的黑眼珠。他用温柔磁性的声线唱:“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

字面意境都很美,淡淡的离别哀愁,仿佛青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只是那时年幼的我,阅历浅薄得还不足以体悟歌曲背后的感情。

极擅长煽情,这也是80年代歌曲的魅力所在。常常融入人生况味,字字入骨入髓。相比之下,70年代以前的红色歌曲太过单一空洞,90年代泛滥的爱情歌曲则如过眼云烟,悲情喧嚣之后归于平寂。

初中时,老师教了一首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歌声婉转悠扬,有种温厚的魅力。那条弯弯的小河,在无数个夜晚,就这样流进了我的梦里。少年时代就是那么多情,对静物亦有如此浓稠的爱意。直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朦胧读懂歌里的意味深长。

第一次为大佑的歌落泪,是那首《童年》。初三的时候,偶然看到课外书上的歌词,读完之后满脸涔涔。孩提时光,年少情怀,通通都到眼前来。

走过岁月荏苒,在爱与疼痛中慢慢长大,把歌中的境况一一尝遍之后,那些旋律就像陈酿美醪一样,沉淀在方寸间,历久弥香。

到了后來,经历了各种聚合离散,体味过青春的酸辛甜蜜。相知故旧各奔天涯,前尘往事沉入烟海,这时才忽然想起大佑歌里唱的——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个中滋味,又岂是一言能够表尽?经历之后才会明白,感动之后才会想念。

很喜欢一句话:十月的灯光啊开成了河,遥远的远方能有多远呢,每一条街道花开如云,聪明的人都喜欢快乐,不喝无谓的酒。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姑且,以此作结吧。

猜你喜欢
如云罗大佑光阴
“一寸光阴”怎么量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喘息的红对联
罗大佑58岁做父亲:幸福没有错过
流年无恙 光阴留香
未来,是一个没有预兆的故事
爱的力量
光阴散
往事如烟
罗大佑:与香港娱乐圈一起寻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