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罨画池园林景观空间特色

2014-05-30 10:48陈熙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纪念性

摘 要:罨画池起源于唐代衙署园林,成景于宋代赵抃任职时期。后经几代文人县令苦心经营,罨画池成型为罨画池、陆游祠、州文庙三位一体的特色格局。本文从园林的景观空间特色切入,以分区的形式介绍不同空间的结构与布局,分析其带有江南地区风格的景观特色,并适当融入园林纪念性的体现。

关键词:罨画池;四川园林;纪念性;陆游祠

“罨画池”公园位于崇州市崇阳镇大东街南,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陆游祠和崇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是集园林、祠堂、庙宇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历史上此三位一体的格局甚为少见。

罨画池的前身为始建于唐代的衙署园林,史称“东亭”或“东阁”,成胜景于宋代。现罨画池内存建筑多为清代陆续重修、增建。罨画池上景色美不胜收,外湖湖面氤氲,视线广阔,周有烟柳古木环绕,罨画亭掩于绿树倩影之中。琴鹤堂庭院中有水渠环绕,假山嶙峋,野趣盎然,大有江南園林精致典雅之风。陆游祠布局紧凑,小巧朴素,过道深邃,院内广栽梅花。整个园林中风格各有特色,是川西地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园林佳作。

1 空间布局与结构

罨画池公园以南北向一条贯穿文庙建筑群的主轴线引导园区,罨画池位于轴线末端,池中岛建有罨画池。另一条次轴线以尊经阁前广场为节点向东延伸,引申出琴鹤堂庭院以及陆游祠建筑群。

罨画池的规模基本延续清代的基础,水面分为外湖与内湖,风格迥异。外湖视线开阔,景致舒朗,大气磅礴,池中岛上有罨画亭,掩于葱葱树木之中,成为罨画池的视觉焦点。内湖周有假山环绕,亭台水榭,颇有江南园林之细腻。

文庙建筑群依地势而建,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建筑布局紧凑,气势宏伟,层层递进,严格遵循文庙制式。尊经阁的地势在整个轴线中达到极致,是全园的视线控制中心。

陆游祠位于的罨画池东南部,系一组中轴对称,左右廊庑的纪念性建筑群,有川西民居风格。原为纪念赵抃、陆游的二贤祠,现有梅磬千代过厅、香如故堂序馆、诗韵陈列室两庑、放翁堂正殿等以专门纪念爱国主义诗人陆游。

琴鹤堂庭院位于罨画池内湖以西,中有水渠环绕,假山嶙峋,野趣亭立,景色秀美。琴鹤是对北宋江原县令赵抃的纪念,意为“为官清廉之堂”,是整个园林的灵魂。庭院中建筑风格颇有江南文人之雅趣,多有榭、轩、廊等,临水而建,轩廊融通,视线开阔。

2 园林特色分析

2.1 几朝文人,千年罨画池

罨画池的水系梳理堪称川西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早在唐代蜀州东亭时期,还尚未有池,北宋时期,罨画池作为官府地方官们待客的衙署园林。水体的引入,使园林中野趣昂然。明末连年战火使罨画池园林遭受重创。清康熙年间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大修。

知州孙开嘉等重新梳理了原来的水系,开凿湖池西北角的五云溪入水口。再扩凿其东南角的小沟渠为一小池,并建三折廊桥横跨内、外湖之间。引湖水入琴鹤堂建筑群庭院,穿过陆游祠大门后的小石桥流出。沿水道南下,与文庙建筑群的泮池相通,再向南流入宫墙外月儿池。从园林西北大门开始至南侧宫墙外的月儿池,形成较为丰富的水体形态和一套功能完整共长400余米的水系。

由此可见,罨画池得水系在清朝已十分完整,能够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贯穿整个园林,利用水体营造多处新景观,且局部引入江南园林的元素,体现了其设计者与改造者高超的园林理水水平。

2.2 罨画池南高地起,琴鹤庭院嶙峋石

2.2.1 堆 山

根据史料载,唐宋所传“东阁”建于罨画池内高地之上,此小山丘可追溯北宋,江源令赵抃开凿罨画池时推土而生。从今天来看,尊经阁建于此土丘上,一来可居高临下,东面可观陆游祠建筑,南边可观州文庙,北可览尽池内风光,二来作为文庙建筑的延续,从南至北达到一个最高点,成为整个园林的控制中心,三来成为交汇罨画池、陆游祠、文庙建筑三区域的重要节点,把三组性质不同的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却又不失散漫。

清乾隆五十五年,重修罨画池外湖土台。道光三十年,移西江桥上的桥亭于湖心土台之上,改名罨画亭。建罨画亭于土台之上。从景观角度看,外湖水面较为宽阔,周围古木林立,有一岛一亭兀立池中,丰富了构景元素,增添了游憩空间,也使罨画池布局更为完整,远远看去,罨画亭浅浅地掩于层层苍劲绿古之中,景致粗放、宏大,湖面视线开阔,体现了罨画池早期的古朴与野趣。

2.2.2 掇 石

现园中可考有三处经典的叠石筑山之作。

一位于园林西北入口处的叠山飞瀑小景。虽为近代所建,石材的选取、垒砌方式却十分的考究,此景既有四川园林之古朴,又不失江南园林之精致。远在大门之外,便能听到溅落水声。

其二处现位于琴鹤堂庭院附近。系清光绪年间崇庆州知州孙开嘉、祁鉴开凿罨画池内湖时所建。开凿内湖后,陆续又增建琴鹤堂、问梅山馆瞑琴待鹤之轩、半潭秋水一房山、风送花香入酒卮、水面风来菡萏香、野趣亭、三折廊桥以及云墙曲巷等颇富民居风味建筑。以“琴鹤”之名来表对“铁面御史”赵抃之寄托。

琴鹤堂庭院之东、南面各筑有大假山,东面假山依墙而筑,有曲折小路隐于石峰、仓木、翠竹之中。遥看西、北两面可远观半潭秋水一房山、问梅山馆、三折廊桥,池中有红鱼供游人喂食、赏乐。在此假山中逡巡,视线短促内聚,道路曲折多变,景致玲珑紧凑。与外湖的阔气宏大风格截然不同,内外景色对比强烈。南面假山从过琴鹤堂前琴鹤桥便入假山区,清知州孙开嘉引内湖水入庭院,湖水呈溪流状环绕着琴鹤堂前假山而下,假山为钟乳石堆叠,为蜀中现存完好的大型假山。石假山堆砌自由得体,有的峰峦迭起、有的怪石嶙峋,多植翠竹、古木于其中,遮掩视线,营造吸引性空间。内有道路曲折宛转,三弯九折,又有石桥从水面跨过,又有假山中有营造洞穴,交通空间复杂多变。山顶建有野趣草亭,古香古色,登亭可览园中秀色,琴轩茗茶。

虽属蜀地园风洒脱古朴,却因几代江南文人县令的苦心经营,大有江南园林精巧、多变之风。在其中处处能体味到江南园林步移景异的意境与情趣。

参考文献

[1](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

[2]赵长庚.西蜀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贾玲利.四川园林发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廖嵘.唐代衙署园林——崇州罨画池[J].中国园林,2004(10):11~18.

[5]刘庭风.巴蜀园林欣赏(七)罨画池.园林,2008

作者简介:陈熙(1993-),男,汉族,重庆市万州区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建筑学。

猜你喜欢
纪念性
从秩序感到纪念性:宗教建筑的空间构建
纪念性景观设计初探
当代校园景观雕塑问题现状及建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城市纪念性广场与周边环境互融性缺失探究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国外纪念性景观对我国公墓设计的借鉴意义
纪念性景观的隐喻性研究
纪念性景观的地被植物及其景观特色研究:以南京市雨花台风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