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

2014-05-30 21:18曹荣平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造价成本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曹荣平

摘 要: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建筑结构设计在体现建筑工程安全性、功能性及舒适性特征的同时对于建筑造价成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实现了对建筑物整个结构的优化,同时对于造价成本控制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是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保障。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出发,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实现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是现阶段建筑企业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造价成本;影响;优化措施

引 言

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造价成本控制的有效环节,是当前建筑工程在造价控制方面的重要技术指标,同时也是扩大建筑企业利润空间的必要举措。建筑造价成本控制应当从基本的结构设计环节着手,将造价成本控制与工程设计有效结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趋势,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纷纷采取限额设计的方式来实现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尽可能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性与规范化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对结构设计优化来达到控制造价成本的目的。

1 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造价成本之间的关系

當前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途径,为工程建设实施提供了最为全面的设计保障。结构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建设方案的合理性置于首要地位,通过规范化政策的监督与管理来尽可能保证建筑施工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建筑造价成本涉及到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以及实际施工阶段等诸多环节,因此积极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同时对于提升结构设计的实施效果也有积极影响。据相关资料统计,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约占总造价成本的40~70%,因此完善结构设计环节对于工程造价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造价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描述:

(1)建筑工程投资与结构设计方案之间的关系。工程建筑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选择与方案落实与工程建设投资之间有着必然关联,无论是基础结构类型的选择还是结构形式的确定都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合理性,这在减少材料用量的同时也是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2)造价成本与结构设计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构设计工作的展开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查,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结构设计方案,其中任何细微环节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比如钢筋连接方式的选择或是钢筋结构与形式等都是需要在结构设计中切实考虑的重要内容,切实体现结构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原则。

(3)工程造价成本与结构设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当前施工建筑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情况,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其中设计因素不容忽视。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工程的受力状况难以达到实际的规范化要求,甚至导致工程建设成本的重复投入,这些资金浪费问题的产生显然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实施。

2 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

2.1 结构形式对造价成本的影响

结构形式的选择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内容对于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的经济和美观方面,在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突出建筑结构设计的主体功能,这对于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极为有利。鉴于如此,我们需要在了解建筑结构体系的前提之下来对其结构形式做出合理设计,尽可能减少额外的工程投资。

2.2 基础构造对造价成本的影响

作为工程建筑的核心组成要素,地基构造被划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两个部分,它们对于造价成本的控制不容忽视。天然地基由于避免了人为加固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程投资都相对较少,然而天然地基虽然有着较好的地质条件,若是发生地基与构造设计之间的矛盾时也是需要通过复合地基的应用来保证基础构造的稳固性。地基中的加固区由改良之后的天然地基土体与增强体两个部分构成,是常见的人工地基形式。桩基本身具备相对应的承载能力与沉降能力,由于操作灵活便捷因此其应用范围也相对较广。可见,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成所耗费的造价成本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在尽可能保障结构稳定的前提之下来选择最为合理的基础构造形式。

2.3 结构延性对造价成本的影响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其中的结构延性是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保障,因此结构延性越好的设计其建筑物对应的抗震能力也就越高。抗侧力结构与抗震能力有着密切联系,而这一设计过程势必也会提高建筑物本身的安全风险。由此可见,延性较大的结构设计对应的抗倒塌能力也相应更强,其中针对抗震结构成本的有效控制也是减少造价成本的重要过程。

2.4 钢筋混凝土强度对造价成本的影响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受力钢筋的选择普遍采用的是HRB335,而辅助钢筋则一般选择HPB,混凝土类型为C20-C40。不难看出,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相较于国外而言显然强度较低,价格高的混凝土势必将导致混凝土整体造价的提升。相同的施工情况下若是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则会导致构件界面尺寸的减少,针对垂直运输量的成本控制对于减少工程造价极为有利。钢筋选择方面,强度较大的钢筋也势必将导致钢筋用量的减少,这也是控制造价成本的有效方式,这些内容都应当在结构设计环节中引起高度重视。

3 通过建筑结构设计控制造价成本的有效措施

3.1 将价值工程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当中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造价成本控制需要在施工全过程得以体现,结构设计对于造价成本控制达到40~70%,因此重视结构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极其必要的。价值工程理论对于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最低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当前建筑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方式,其基本公式为V=F/C,这一工程突出了成本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其中价值用V来表示,而C和F则分别代表成本与功能,通过价值工程理论的计算能够有效推动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同时作为价值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功能与成本之间的组合划分也实现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2 强化设计阶段对建筑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劣可从建筑物的传力途径、体系构建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得以呈现,因此从设计阶段来合理控制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是极为有效的。设计阶段需要关注的内容除了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与外观之外,还需要从建筑物的空间高度、使用功能以及内部平面设计等方面来促进结构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从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不难分析,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结构设计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從结构效益出发合理规范建筑构造设计需要将工程实际状况与工程造价相联系,在对建筑物地质条件以及地基状况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再对建筑结构设计做出必要的调整与优化。从图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流程不难看出,从起初的概念化设计阶段到最终的结构设计验证都需要与结构工程投资相结合,尽可能突出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3.3 突出限额设计的合理化

从工程建设的实际使用功能以及抗震能力角度分析,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在特定的建设环节中得到确切落实,若是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势必将造成资金浪费问题的产生,因此突出限额设计的合理化是尤为必要的。工程造价的合理实施与工程施工周期以及经济效益有着必然关联,因此限额设计还需要与设计竞争机制相联系,完善结构设计方案实施,将阶段内的投资额落实到每一个结构设计环节之中,通过动态管理的方式促进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3.4 推行设计与建造工程一体化的承包方式

设计与建造工程一体化承包方式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运用使得设计预算能够真正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来实现对工程造价问题的解决,从材料及设备等方面完善一体化承包的实施过程,这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结构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作用。

4 结束语

专业化的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立在结构理论基础之上配以工程实施经验的结构分析过程,这是对结构设计的合理优化过程,而并非是通过控制结构设计阶段的必要投资来达到控制建筑造价成本的目的。在有效的监控和审核环节中,结构设计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工程项目投资的各个环节,在控制好工程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基本前提下实现对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从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出发,针对造价成本控制工作的展开需要在主动控制中通过价值理论的指导完善限额设计实施过程,这对于突出结构设计对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献萍,张义忠.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2012(06):53~56.

[2]王杰.谈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98.

[3]刘秀玲.工程造价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关系及优化措施研究[J].建筑与工程,2013(35):259.

猜你喜欢
造价成本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房建造价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试论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房建工程施工阶段对造价成本控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