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2014-05-30 22:29朱芳敏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摘 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是国家扶持农业的重点项目,对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浅析了我县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建设与管理方式,为同类工程实施的管理和运行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建管结合

东至县地处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2011年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规划,科学设计,突出重点,规范实施,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的建管思路,充分结合县情,积极探索创新,经过严格的建设监管和建后管护,使得该项目成为服务“三农”的亮点,在农业抗灾中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和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1 项目完成情况

三年来,重点县项目累计实施排灌沟渠疏浚防渗衬砌204km,完成占计划100.5%;桥涵闸配套建筑物747座,完成占计划104%;硬化生产道路12.3km,完成占计划184%;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实际装机容量744kW,占计划91.4%;重点县项目区经过工程配套改造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新增高标准农田6.95万亩;灌溉用水利用系数由0.58提高到0.68;项目区受益人口4.0万人,年均可节约用水250万m3,年新增粮食产量1780万公斤,经济作物年总增产值2403万元,项目区年人均可增加收入600元。

2 强化领导,规范制度明责任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2011年9月30日东至县委办公室以办[2011]57号文,成立了东至县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2011年8月11日,东至县人民政府以东政秘[2011]104文,成立“东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作为重点县建设领导机构,成员由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等部门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计划的落实、项目资金整合等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此项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同时县政府办公室批复同意组建“东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作为重点县工程项目法人,建管局由水务局局长为局长,局和项目乡镇分管领导为副局长,负责重点县的组织实施。先后制定完善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细则》、《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建后管护办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规范运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 提前规划,项目实施出效益

早在2009年我县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安徽省东至县2007~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政府以东政秘[2010]30号文予以批复,同意规划建设内容和规划方案。《规划》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紧密与《规划》结合,经县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研究,确定2011年度重点县项目区为香隅镇有庆圩、张溪镇东湖圩,2012年度为大渡口镇广丰圩、东流镇七里湖圩、洋湖镇奠龙村,2013年度为胜利镇新胜圩、龍泉镇大板灌区。三年建设方案涉及农田灌溉供水工程和农业节水建设工程投资总额4.31亿元,《方案》中计划新建和改造防渗渠940km,改善灌溉面积17.88万亩。三年重点县建设新增高效节水面积7.28万亩,新建和改造防渗渠23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28万亩。

三年实施方案及年度财政标准文本报省财政厅、水利厅,经专家审查后报送水利部审查。年度实施方案报市水务局、财政局,由水务局、财政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再由编制单位修改后报水利厅、财政厅批复。

4 加强建设管理,创新模式出质量

4.1 招标投标工作

我县三个年度的监理、施工标段和2012、2013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按照省水利厅的文件规定均在安徽省水利招标投标中心平台选择代理机构进行,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办理。根据安徽省水利招标投标中心公示的监理、施工单位,由建设单位同监理、施工企业签订监理、施工合同,对流标的勘察设计单位有局党组研究按规定确定后与其签订勘察设计合同。

4.2 施工管理

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的“四制”加强建管,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监理控制、施工企业保证、政府监督”的管理体制,全面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2011、2012、2013三个年度已验收项目施工质量均合格,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和安全事故。

建设管理由项目法人负总责,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下设监管科、技术科、财务科、办公室,负责赴各工地检查工作,解决和协调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有关后勤和保障工作,确保建设资金结算支付,加强宣传报道、材料汇总。开工前,项目法人在组织召开项目区政府、设计、监理、施工、质检单位技术交底会议,设计单位对施工图及施工技术进行技术交底。建设单位每月最少召开调度会一次,对施工质量、进度、生产安全进行统一调度。

4.3 建设监理与质量监督

监理有限公司派总监理工程师一名,每各标段工地另派1~2名监理人员进驻工地,从工程建设和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

施工企业在工地设项目部,认真执行“三检”制度,从公司有关部门到项目部管理人员到班组,基本能高标准、严要求,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对检查出有质量缺陷的要求立即整改,对靠板渠道混凝土预制板标号和厚度不合要求的,监理单位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直至合格才准施工。

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其临时工程以总价承包,其余工程以单价承包方式。建设单位与各中标施工企业签定施工合同,同时与监理公司签定监理合同,监理工程师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规定以及工程设计图纸规定,从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了各地职责。

本工程所有材料和设备均由承包人负责采购、验收、运输和保管。承包人查验每批材料的货单、合格证书、化验单等有关证件,并将这些证件的复印件提交监理人员审核,承包人对每批材料是否合格作出鉴定,并将鉴定书提交监理人员复查,经鉴定合格的材料方允许验收进场、入库。对于重要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还必须经过业主组织参建单位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关键部位(如混凝土浇筑、回填土的填筑、碾压等)的施工中,由监理人员实行旁站,跟班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另外业主以不定期的检验抽查工作督促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参建施工企业一方面自觉接受地方群众监督和监理监督,加之业主不定期、不间断的检查;另一方面,县水利工程安全监督站派员现场抽查,对工程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作出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5 规范资金管理,严格使用保安全

计划投资。2011~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批复7847.06万元,其中中央投入3600万元,省级财政2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00萬元,群众自筹1247.1万元。

到位资金。目前实际到位资金7734万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到位3600万元,占其到位资金的100%,省级财政资金到位2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到位900万元,群众自筹1134万元。

资金管理。为搞好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按照两部文件要求,设立了“小农水”建设专门账户,所有建设资金一律专户储存,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批复要求使用财政资金,无任何违规使用、挪用、贪污、截留建设资金现象。

资金支付。本工程按进度付款,中标施工单位根据完成进度向监理、项目法人报工程价款月付款证书,监理、法人一起到实地进行测量验收,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按照验收核准的工程量和施工合同付款条款付款。发包人在收到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月进度付款证书后,经审核确定应付金额,按80%进度款支付给承包商,工程完工后,待工程验收合格后按审计的决算额结算90%,保修期满后结清余下的10%。

6 结束语

借省市实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试点的东风,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末级渠系管护工作交给村、规模企业、用水者协会或服务队管理。灌区的管理主体都建立健全了《工程管护办法》、《灌溉管理制度》、《水费征收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本着“互相合作、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依章程对各项涉水事务进行商议和表决。正是这一民主管理平台的建立,让受益村民感受了平等尊重,激发了村民参与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相继开展的管护监督及管护人员选择等工作,顺应民意。

参考文献

[1]朱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苏水利,2010(08).

[2]刘敏.陇西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探讨[J].发展,2013(07).

作者简介:朱芳敏(1979-),女,工程师,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