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师心性的追寻

2014-06-17 11:22孙倩倩周颖
未来英才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心性

孙倩倩 周颖

摘 要: 教师心性的培养是关乎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教师本身,能否积极主动去追寻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心性,又是教师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追寻教师心性,通过“用思想丰富主体世界”、“用关爱贴近学生内心”、“用真心赢得学生尊重”以及“用实践磨合教师心性”这四个方面呈现教师自身心性追寻的途径。

关键词: 教师素养;心性;追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育是最不能缺少爱的职业。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好老师?对于这些问题,初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未停止过思考,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称职又优秀的老师更是值得深思,同时当前浮躁的社会又更加需要一个静得下心来教书育人的好老师。那么,如何追寻教师的心性自然是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用思想丰富主体世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能够在讲台上站得住脚的老师必然是有深厚的功底的,但是倘若这样的功底里尽是死板的照本宣科,又如何能真的授人以渔呢?曾听过全国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关于教师心性及教师素养的讲座,谈及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俞老师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有哪些要求,但却旁征博引,由古及今地剖析了当前的教育现状,引导听者去发现国内外和古今教育构成要素,一连串的对比让人恍然明白,当前的教育最缺少的正是心性。这一见解跟肖川教授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中提及的“在今天,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少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缺少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缺少一种坚定的对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遗言以蔽之,缺乏‘思想”不谋而合。唯有自己的思想,才能让教师跳出日复一日的重复。

二、用关爱贴近学生内心

也许,再也没有一个职业比教师能这样地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再也没有一个职业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教师所具有的成就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解读过好老师的定义,“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什么样的老师叫好老师,我们不能马上就用一句两句话给出答案,但是,一个爱孩子的老师不会是个坏老师,一个懂得用心教书,以爱育人的老师并落于实际行动的老师不会太差,一个有责任感,有思想,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也必定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了一个优秀教师所该有的心性与修养,也因此抓住了学生的心,这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财富。正如俞正强老师所说“教育里的幸福,如果要描述一下的话,就是你的小朋友,能够围到你的身边来,你对你的小朋友具有吸引力,然后你能得到小朋友开心的笑,你能得到小朋友很多问候,他们满意,那就是幸福。”

三、用真心赢得学生尊重

听过苏霍姆林斯基“一朵玫瑰花的故事”,也知道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有感于他们教育学生时体现出来的胸襟和气度时,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学生的爱。教育没有那么复杂,用心浇灌,用爱呵护已是最好的养料。

曾在小学实习过一段时间,起初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和期待,觉得小学老师工作多么轻松,学生多么听话。但在上课铃响走进教室看到还在教室里活蹦乱跳、完全听不见铃声和自己的声音的学生那一刻,我觉得我的第一次就这样被他们打败了,这样的开始粉碎了我对轻松的教师工作的幻想。教他们并不轻松,他们班主任郑老师每天忙碌得几乎没怎么停下脚步,但就是这样的忙碌里,郑老师还耐心地对每一个学生,仍然每天都是笑容洋溢的样子,让我感触不已,“你爱孩子,孩子会感受得到的。爱玩是孩子天性,不能泯灭,慢慢来,你要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在我意识到孩子们特别喜欢上郑老师的课并且总是听得特别认真,而且他们除了贪玩点外其他学习、文体成绩全部遥遥领先时,我突然明白,也许就是“用心来交换心”,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以及一切都是因为出于对老师的喜欢和对她的爱的回报。就是这样的一个优秀老师和一群优秀的孩子,让我明白,只有用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

四、用实践磨合教师心性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虽然我们还没有真正地走上岗位,但却已经开始体会到当老师的难处,尤其是一个有心性修养的优秀老师。教书不易,育人更难。教师的素养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去追寻,在能动的实践中获得的。无论你的开始如何落魄或光鲜,在你站上讲台成为真正的老师的那一刻,你开始了你的心性修养之路,所有的一切磨难与苦楚都是对你的考验与磨砺。

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唯有知行合一,以行求知,从实践中找寻成为好老师的途径,通过实践磨合自己的教师心性。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肯定会碰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行我素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特别较真的学生或是有抵触情绪的学生,但我们不该把这些学生当作一种负担,不该把遇到的这些情况当作一种压力,而是应该将其当作一种教学管理经历的增长,我们教师对学生也要有钻研精神,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独立的个案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会教授某个年段的学生,时间久了会对这一年段的教学产生疲劳,从而一直沿用几年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其实对教师自身成长是不利的。我们对统一教学内容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五、结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想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应该不断用思想信念丰富自身的主体世界,因为这是育人的职业,更需要我们对所做的事有一份钟爱,有一份耐心,有一份执着,有一份坚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就在于你的心。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不断用实践来磨合自身的心性,找寻成为好老师的途径,使自己进一步贴近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沈又红.教师幸福:一种基于师德的心性能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2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9)

3 单云芳.爱与责任[J].综合天地,2011(7)

4 孙世莲.用“心”赢得学生的心[J].2006(11)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心性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牟宗三“道德创造心性论”探微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女性向心性肥胖与难控制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胡宏心性观中的“儒佛之辨”
“气”与船山心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