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多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14-06-25 01:09朱晓鸣
计算机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特派员管理

朱晓鸣

摘要:目前多数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停留在“建”而未能“深”合作,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专人负责、多层次推进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项目共建共实施、企业项目共开发、教师深入企业、企业兼职教学、企业员工共培训、职业技能共同鉴定、企业技术咨询、学生实习就业、企业订单培养等多位一体化、立体式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建立紧密型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企业与专业共建共赢的全方位长期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关键词:紧密型;多位一体化;“分线分块”管理;“特派员”制;基地协作会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探讨良性运行的体制、机制与模式,对促进高职教学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均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多种途径,建成一批校企资源互补型、稳定、优质的全方位合作、多层次推进的“专业走出去、企业走进来”紧密型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关键。

1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没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拥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且基本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部分学校还有少量企业々家参与人才培养方式研讨与培养方案制订,而且实现部分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少数学校部分课程外包给校外实训基地实施教学等合作,但合作的紧密度不够,多数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未能深入,因此计算机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合作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因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齐全,导致相当一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只签订协议而未实施合作。

(2)学校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较少,与相应企业专家进行专业研讨的频率较低。

(3)计算机类专业许多校外实训基地的IT企业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缺少大规模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只有少数企业能接受批量顶岗实习学生,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能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或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低。

(4)计算机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多数只出现在IT企业中,未涉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其实许多大型企业涉及计算机岗位,甚至许多企业能提供的实践岗位比IT企业还多。

(5)校外实训基地只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部分,企业共同承担的培养任务相当少,只有少量限选课外包给企业实施教学。

(6)企业提供的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较少,学校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的也不多,教师很少到企业学习、指导、交流,企业专家很少来校进行指导交流。

(7)基地企业参与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项目共同开发方面的工作相当少,基地企业项目引进共同开发、基地企业科研共同公关、基地企业员工或客户进修培训与技能鉴定、专业为基地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专业为基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几乎没有。

(8)基地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在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功效不大。

因此,在计算机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开展校企深入合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应该紧扣“紧密型”开展建设,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企业是专业部分、专业是企业部分”校企全方位合作的场所。

2 计算机类专业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措施

2.1 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采取校企共建、利益分灶等多种途径,建成一批校企资源互补型、稳定、优质的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技能教学、订单式培养、企业实际项目合作、师资互用、企业新职工培训进修、企业储备干部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等方面多方位合作的“专业走出去、企业走进来”紧密型实训基地。关键是要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形成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项目共同开发、企业项目共同开发、企业科研共同公关、教师企业挂职、企业专家兼职教学、企业员工或客户进修培训与技能鉴定、企业技术咨询、学生专业与课程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就业、企业订单培养等多位一体化立体式合作模式,深化、丰富校企合作内容,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2 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建设保障制度,形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校企合作建立和创新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管理办法,确保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

其次,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根据专业实践教学、校外基地常规管理及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划分管理岗位并赋予工作职责,承担实训基地的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成立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的校外实习基地领导小组,由实习基地方任组长,学校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成立由专业负责人组成的校外实习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校外实习工作,组织和协调有关生产实习方面的重要事项。

第三,依托紧密型实训基地,成立实训基地协作会并建立紧密型实训基地激励机制。南校外实习基地会员单位组成的协作会定期召开协作会议,旨在加强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探讨教学实习发展的新思路,促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年度协作会议上及时检查和总结表彰,不断总结和交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根据在实习基地发挥作用的情况,对实习基地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最后,建立紧密型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机制,保障实训基地长期紧密合作。为了紧密型实训基地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校企必须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可以设立紧密型实训基地基金,主要用于双方共建项目资助、实习保障设施共建、双方研究成果奖励、年度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表彰、调研工作的差旅费和工作量补助等,基金来源主要是示范校建设中紧密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为紧密型实训基地服务所得以及专业与紧密型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横、纵项科研项目所得部分资金。endprint

2.3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基地与专业紧密互用,有效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1)紧密型基地共建专业。

首先,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选择紧密型基地部分优秀管理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信息产业局、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专家领导,以聘请客座教授的形式组建专家建设委员会,一方面参与各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为专业发展出谋划策。

其次,采用一调三稿制,开展共同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一调三稿制,一调即组织开展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确定专业调查项目并给予一定资金,由紧密型基地根据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协助开展专业调研,根据调研制定人才培养初稿,然后与部分专家共同研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稿,召开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认证会,确定第三稿。

最后,专业与紧密型基地开展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研讨,开发和建设专业综合实训大纲、实施方案、项目、流程、岗位建设等,规范顶岗实习流程并共同开发和建设学生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2)紧密型基地共建核心专业课程。

每门核心课程与对应紧密型基地进行共建,将紧密型基地建设落实到具体课程,校企合作管理使用,具体实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校与紧密型基地研讨确定课程建设方案、教学内容;②与紧密型基地共同开发教学项目,实现课程教学项目实际应用化;③与紧密型基地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④在紧密型基地开展课程,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短期实践、实习,

3)紧密型基地与专业实践教学实施,

首先,安排相应学生到各紧密型基地开展顶岗实习,根据专业特点,尽量以分方向、分类别、少批量、多家基地共承担实践教学、紧密型基地项目引入校等多种方式开展综合实训,使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训、紧密型基地顶岗实习率达100%。

其次,建设紧密型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库,颁发聘书并根据实践指导情况给予一定报酬。

第三,紧密型基地参与专业毕业实。专业平时应与紧密型基地积极保持联系,使紧密型基地接纳专业毕业生开展毕业实习并从实践指导教师库中指定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

最后,紧密型基地参与毕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由紧密型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毕业答辩及就业则邀请紧密型基地专家和领导共同指导完成。

4)紧密型基地与专业资源共享,

(1)专业服务紧密型基地企业业务。

①将企业部分操作性、维护性、服务性业务引入学校,由专业教师或学生完成.企业给予一定报酬;②企业开发性、设计性项目或科研公关项目由专业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③企业的部分简单岗位活动由专业学生完成,如产品促销、宣传、网站维护、客户服务等;④专业可以为企业员工或客户开展进修培训并进行技能鉴定;⑤专业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基地单位培养人才和进行科技咨询与开发、文化建设等。

(2)紧密型基地与专业人力资源互用。

紧密型基地与专业人力资源共享可以从两方面开展:①教师到紧密型基地进行挂职或实践,可以是全挂、半挂,也可以只是利用平时业余时间,专业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员,企业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②紧密型基地专家兼职教学、技术讲座等,为专业提供实践教学师资。

5)紧密型基地与专业学生就业、创业。

紧密型基地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决定是否将学生推荐给客户单位或其他单位,同时积极开展基地订单式培养合作,要求基地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创业或根据基地企业自己业务需求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

3 结语

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到了围绕品牌建设时期,通过发展内涵,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和项目合作,强化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强专业、课程、基地实践教学协调统筹,建设好校外基地应用、交流平台,做好基地应用管理工作,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紧密型合作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参考文献:

[1]学校走出去企业走进来宁波高校坚持开门办学[EB/OL].(2011-04-07)[2014-02-IO].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1/04/07/006895618.shtml.

[2]杨毅,蒋文胜,黄宁.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创新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5.

[3]吴雄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途径与保障机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

[4]王增春,李刚峰.校企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1(15):151.

(编辑:宋文婷)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派员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河南省启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麦播专项活动
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及存在制度问题的探究
广州国民政府农民运动特派员与广东农村革命关系探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时期推进巴州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思考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