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下消费者品牌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2014-07-04 10:40沈璐璐朱焱斐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食品安全

沈璐璐 朱焱斐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曝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日益下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公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消费者对于这些品牌的消费的心理、行为等也出现了改变。本文以普通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问卷从食品安全需求所占的消费需求比例,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以及消费行为改变等角度分析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企业、相关行业提供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品牌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一、前言

由05年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到去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蒙牛奶事件,再到今年的地沟油事件,在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见诸报道之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日益下降,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的同时,消费者对于品牌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都发生了变化。

为此,我们课题小组对此展开了课题调查,希望对与在食品安全问题下消费者品牌消费的行为进行调查,能够充分了解消费者对此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为企业、相关行业提供建议。

二、调查简介

(一)调查方法:采用实地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学校教室,图书馆、菜市场,超市和网上分别发放调查问卷。

(二)调查样本分特征:问卷数量:共发放1000份问卷,有效问卷943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于品牌消费的需求比例

1.人均每日对奶制品的消费量

奶制品在消费者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又关乎到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因而奶制品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消费者选择奶制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多数消费者在选择奶制品时会首现考虑选择国内外知名畅销品牌,表明很多的消费者愿意相信国内外的知名品牌的产品是有质量保障的。消费者购买奶制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吸收奶制品的营养成分。由此商品的成分和营养价值便成为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主要考虑因素。

3.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的频率

不同于奶制品的普遍,酒类产品就有了明显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酒类产品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来说不同于奶制品的普遍,但需求量也相对较高,而市场上对于假酒的问题也时常发生。酒类企业应该加强自身产品的质量安全。

4.消费者主要购买的酒类产品

以国内的需求情况而言,啤酒同样是最普遍的。由此可见,对啤酒类企业来说,销路是非常广的,但是更加要注重食品安全问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

1.消费者判断购买的食品放心的因素

消费者判断购买食品放心可食用的因素主要是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与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以及通过自己对商品颜色和气味的判断。但是仅仅从产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是不够的,应该学会从食物本身上去判断,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的监管。

2.消费者关注品牌食品安全信息的程度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問题的关注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虽然大部分消费者也都有食品安全的意识,但整体关注食品安全信息的意识很薄弱,多数集中在一般的程度上。

3.消费者获取品牌安全信息的渠道(图1)

图1

图2

据图1的调查结果表明,食品安全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产品,媒体以及亲朋好友,而像消费者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相对较全面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却不够通畅及时,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往往导致了消费者无法及时了解到正确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

4.消费者对获得的食品安全信息准确度的认可度(图2)

据图2调查数据中表明,现今消费者对所获取到的食品安全信息普遍表示并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来源于近几年来双汇、蒙牛、光明等知名企业频频曝光出食品安全问题,使得消费者对名牌企业的信任度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对安全信息的信任度降低,使消费者对于相关产品的购买失去信心。

5.消费者认为品牌食品安全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程度(图3)

图5

据图3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上,消费者普遍都能意识到它的危害性,而在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者们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愤怒和失望,信任度降低。

四、措施与建议

1.消费者:消费者作为发生消费行为的主动者,应积极主动的获取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在也需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准确冷静分析相关的信息,不要被一些促销,打折等活动所迷惑,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能够全面准确的了解信息。

2.企业:良好的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能够是企业获得良好的长远发展。同时高效率的制度维持企业的运转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企业仅仅只着重于眼前的暴利,而置产品的质量不顾,那只会使企业获得短暂的利润,却不能获得长远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当企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消费者对于相关产品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而这之间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在生产管理,以及监管方面的力度。

3.政府:政府更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更切实履行服务型政府的义务。要做到这一点,政府还需要做很多,任重而道远。除了在制度上加强完善,更要带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制度上对企业的鼓励,定期的食品检测,主动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管理方法,避免不正当的官商联合。

参考文献

[1]赵延东,马缨从食品安全问题看公众信任与风险治理[J]太原科技,2009(2):68

[2]王威,尚杰乳制品安全事故:“信任品”的信任危机[J]社会科学家2009(4)48—51

[3]李克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入持久推进食品安全重点整治[J].行政管理改革,2011(6):58.

作者简介:沈璐璐,学位:本科,工作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

猜你喜欢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食品安全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低价不低相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