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哥的魔鬼训练营

2014-08-01 05:50孟祥怡
汽车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跑者训练营魔鬼

孟祥怡

很难让人相信郑建是个跑者。并且是可以拿奖项的专业运动员。他太温和,没有任何攻击性,不露锋芒,却又有着太多身份和故事。不说话坐在那里,像个儒雅又理性的工科生。却在内里,总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气势,好像随时都在矛盾着,随时等待喷涌而出。

监狱般的体校岁月

初中毕业后,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郑建选择了报考体育生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所谓为了梦想、热爱而学习体育,他的目的简单粗暴——只为应试,应付升学。

这个目的却没有实现。郑建来到了体工队,并且一呆就是6年。6年时间,都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没有电脑和网络,连基本的通讯设施——手机都没有。

最青涩而懵懂的年少时光,帅气的郑建却没有遇到初恋。原因也是学校的规定,不允许体育生谈恋爱,免得影响训练成绩。

体育生扎堆的地方,打架是避免不了的。郑建却极少打架。他说:“很多人的眼里,运动员都是一群头脑简单的肌肉男,其实他们很单纯,没有勾心斗角,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会想到用最直接的方法解决。”他和伙伴们极少有矛盾,内心却有对教练的逆反心理。高强度的训练,不人性的失衡管理,让他想过放弃。

当被问及有没有想过反抗的时候,他想了一下,笑着说:“怎么反抗啊?我们天天就只有被教练打的份儿。”

就是这样的训练方式造就了郑建性格的隐忍和沉着。即使他现在不是运动员,只是一个单纯的跑者,还是会按运动员的套路出牌,对每一次的活动都格外专注,对自己掌管的跑步公园“魔鬼训练营”这个分项目,也是严格把关,绝不打折扣。

运动员与跑者的角色转换

体工队出来之后,郑建在厦门国际马拉松上认识了一位重要的人生导师,也因此报考了电子科技大学,从山东来到四川。

痛苦的是他的专业就此搁浅。管理学的专业,让他无法再像之前那般整天在田径场上训练,也让他面临一个重要转型,是继续把自己的运动员身份保持下去,还是就此搁浅,单纯变成爱好?郑建选择了后者。“把专业变成职业是痛苦的。在体校的六年我已经体验过了。”他把精力都开始投入到了学习和考研上面,研究生毕业后更是从事了华西体育版文字记者的工作。

郑建从来就不把自己当专业的运动员来看待,不摆老前辈的架子,和每一个新加入的人都谦和热心地交流。和几个跑步公园的小女生聊过之后,她们都娇嗔地说道:“建哥人超好!”

指导业余的跑步爱好者的时候,郑建十分耐心,有的女生连一公里也跑不了,他就会全程陪着她们,教她们如何呼吸、换气、跑步的节奏以及手臂动作的幅度等。带着她们尽快入门,最重要的是让她们感受到跑步的魅力,并爱上跑步。

而在管理魔鬼训练营的时候,郑建的严格要求就会不打一丝折扣。魔鬼训练要比马拉松还要累得多。全速跑1000米,立刻急停,再走200米,再跑1000米,再走200米,如此循环10组。这是针对高水平跑者的训练,对心肺都是极大的刺激。如果跑步的方式不当,有可能对训练者造成身体上的致命伤害。郑建说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高速奔跑时,如有路人突然进入跑道,并在一再提醒下都不避让的时候,是十分危险的,这种急停会造成运动员的肌肉拉伤,如果与路人产生碰撞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此时的他,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狮子,要把奔跑路上所有的障碍铲除,因为他必须要对所有人的安全负责。

两种角色,融二为一

现在的郑建,开始一门心思做赛事。他说,任何事物都有着发展的趋势,跑步也是如此。现在组织不断壮大,就要对新成员负责,保证这个平台高质量地运行下去,公益和商业并不是冲突和对抗。跑步公园和商家,和活动,都是共同成长,相辅相成。

郑建就是这样一个跑者,一个睿智尔雅,内心却包含火焰蓄势而发的人,相信跑步这种坚韧拼搏的精神力量,会让他无论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能无往而不利,做到最好吧。

水桶腰 大象腿 啤酒肚 脸又大了一圈

被严苛的老板、刁钻的客户折磨了一天,神经早已从工作的亢奋状态转向疲惫和麻木。终于可以打卡,下班走人,让老板和客户的咆哮滚蛋,让自己的身体从为挣钱而运动的状态缓慢停止下来。

夜晚时段,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荷尔蒙对身体锻炼的反应最为强烈。在晚餐以及一段适当的休息后,请庄重地穿上你的运动衣、跑鞋,系上鞋带,圣洁如某种仪式,又或是拿出你的智能表、夜行装备,如身负使命的夜行忍者。吸一口气,关灯、出门,这是你的时间,你的夜晚。你需要的是用身体深处的兴奋去唤醒那麻木的大脑,用关节与肌肉的磨砺、口鼻与肺泡的磨砺来换回一些畅快。

猜你喜欢
跑者训练营魔鬼
魔鬼也温柔
休闲个体的分类及其收益研究——以马拉松跑者为例
魔鬼鱼,翻啊翻
起而行之 初级跑者的跑-走-跑计划
中国跑者
马拉松,过热了吗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魔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