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路径探析

2014-08-15 00:43
关键词:文明理念高职

王 男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吉林 长春130012)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与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后逐渐步入公众视域。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来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最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什么,怎样建设,如何推行这些都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先要引导学生的是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是一个理念、观念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涉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关系。有了这样的理念,才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才会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是一个外来词,英文是Ecology,其前缀Eco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有生态才有家,没有生态就没有了我们的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态度和观点的总和,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生态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虽然我国城市和乡村生态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但随着我国公民生态和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对幸福生活向往越来越迫切、对生态文明建设期待值越来越高,使得对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强烈要求党和政府进一步改善生存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强烈需求和美好向往,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应尽义务,更是党和政府的历史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会后记者招待会上所表达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二、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

(一)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淡化

“开着宝马喝污水,是对现代化的讽刺。”环境部部长周生贤的话让世人警醒。曾经,我们一度将大自然的馈赠视作是理所当然,一味向自然索取,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忽略了生态环境自身的价值。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方式都是得不偿失的。高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教育首先需要亟待深化学生对生态文明观的认识,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二)生态文明责任意识欠缺

梳理人类文明的轨迹,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人类先后经历了被动适应环境,开发利用环境,盲目战胜环境到主动保护环境的曲折发展历程。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面对层出不穷的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等生态事件,在2013年5月至6月对郑州地区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8.3%的学生表示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愿意从事环保志愿者活动;有76.4%的学生认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应该为生态环境恶化负责。[2](P90-9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即使看到有人浪费水电、乱扔垃圾等现象,不会去阻止,原因是他们的生态责任意识欠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是政府的事。好多大学生认为这些都是无良的企业带来的灾难,认为这一切的后果都需要企业的来承担,而忽略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建设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不仅需要破坏者的改变,也需要普通人的参与。大学生要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对违法排污企业监督检举,大学生还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团体活动,身体力行地践行生态文明。

(三)生态文明意识强,行动弱

中国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于2013年启动了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显示,专科或本科、硕士及以上两类高学历群体的知晓度得分比其他群体平均高出1.5分以上,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态文明知识,但专科或本科类群体的践行度是所有群体中的最低值,践行度得分甚至低于小学及以下群体,表明大学生群体“知道”却不一定“做得到”,[3]知行分离较多,主要表现在行动意识上。高职学生群体是一群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追求主流的群体,但是针对生态环保理念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别人不做,我做就丢人”的心理,于是在生态文明践行度上就很低。虽然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也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一般问题,而是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左手拿存折右手拿病例”、“一手拎着钱袋子一手拎着药袋子”的生活不是小康,“城市越来越多乡村越来越少”、“汽车越来越多蓝天越来越少”的小康不是幸福。

三、开展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路径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要让生态文明观扎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在学生中广泛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的篇章来谈,足见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及全体民众应该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知道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态度是要求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按自然的规律办事,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体系。

(二)培养学生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生态文明理念,但是仅有理念是不够的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做一名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比如学校开展的“光盘行动”、“绿色进校园”的活动都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校教师针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结合教材连续两年开展了“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共建绿色校园”的主题实践活动,每个班级一小组为单位来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发现、自己构想、自己实践、自己义卖的流程,充分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的需求,加入自己的理念创造环保作品。大学生积极开展生态他律行为,在校园内可以随时监测师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并提出综合整改建议。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这一系列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不仅能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和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身体力行的实践不仅从中发现了乐趣,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生态文明观的教育让学生积极做生态文明观的引领者、宣传者。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高职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国家赋予学校和教师的新任务新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空话,是社会高速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和全民族共同繁荣的客观要求,就是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的观念三个因素中间搭建桥梁,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对任何一个因素不重视都无法建设生态文明。

[1]十八大报告(全文)[Z].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8.htm,2012-11-19.

[2]刘芳.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EB/OL].http://www.cusdn.org.cn/news_detail.php?md=3&id=275629,2014-03-25.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高职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