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4-09-17 02:54牛捍杰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尝试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牛捍杰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管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切实地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师要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尝试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现在,由于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教学方法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存在教学法上的“百宝箱”。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同一节课中,常常是几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的。巴班期基说得好:“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些条件、另一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用的。”“教师对合理地、适当地和有效地把各种方法加以结合,以便更好地、更快地完成某一任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了解得越丰富,综合选择方法就会越成功、越活跃、越有效。”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法上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组织学生看书自学。

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看书,自学实践等,便可学会,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看书前,我一般出示读书思考题。思考题的内容大体是:这部分内容包括哪些新概念?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有无不懂的地方?请举例说明你所学到的新知识等。要求学生根据读书思考题边看边想,边写边划。“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划”出书中的重点。

二、组织学生讨论解疑。

对于一些新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是否就一定由教师讲解才好?我觉得未必如此。启发学生思维,以讨论解疑为主,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要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

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首先,教师对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揭示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引导学生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从而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是为了表示一般化。其次问题要有利于加深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问:不用圆规怎样画图?用一张纸能剪出一个圆吗?怎样在一张圆纸片上找出它的圆心?怎样在一块圆铁板上找出它的圆心?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了深化的认识。

2.要把看书、設疑、解疑结合起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看书的能力提高了,提出的疑问也多了,如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学生看书就细致多了,想的问题也多了,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分数的分母的质因数是2和7,按书中的说法如果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但是可以化成无限小数,为什么?当他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举手,争着解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发言的同学就把问题解决了。他说:因为判断的前提是“一个最简的分数”,而不是最简分数,约分后是最简 ,按照概念来判断与书上叙述的就不会矛盾了。学生能讲得如此清楚明白,根本用不着老师解答了。又如一个学生回答2.2化成分数是2 时,同学们立即给予纠正,“应该约简成2 ”,理由是书上有言:“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个以往不知教师要费多少口舌,总被一些学生忽略的问题,同学们相互讨论、解题,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经常性的组织讨论和质疑,我欣喜地感到:不少同学学习时已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这正是新世纪教学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3.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看到,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不像判断能不能被2和5整除的数那样,看个位上的数,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然后,做摆火柴棒的实验,依次用3、6、9根和2、4、5根……火柴棒摆成在数位表上,一边摆一边讨论:用3根、6根、9根火柴棒能不能摆成一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用2、4、5、7、8根火柴棒能不能摆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了规律,正确地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各种感觉器官,从感性,从实践到认识,印象深刻,学了也不容易忘了。

几何初步知识部分的内容,也是较容易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从而“发现”知识的。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就指导学生用单位面积的方格硬纸片,去度量各自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通过度量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的活动,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明确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它的长与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从而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方形面积=长×宽”。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要求学生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和圆规等作图工具,学会画直线和定长的线段,一定度数的角,平行线、垂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仅可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作图能力,而且又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运用他们积累的空间观念进行再造性想象的能力。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改革教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动手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绝不能包办代替什么都“灌”给学生。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万万不能削弱的,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而且要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主动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尝试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