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方法

2014-09-17 02:54魏运辉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中学语文探索

魏运辉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创造为目的的学习方法,鼓励创新,激发个性,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开发智力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进行语文学习。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方法 探索

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挑战,更给了我们前进的依托和方向,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和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溶入到每一节课中,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人性的光泽,使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进步。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現在阅读教学中,内容的解读替代了思维的训练。阅读内容的教学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容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思维的训练更是不能忽视的。观摩课堂上学生们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但总少不了教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学生永远无法逃脱“教参”或教师“圣言”的牵引。更多呈现的是对内容和结论的传递,为了答案而教学。如此阅读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成了对老师、对教参的理解,难免跟在“教参”、教师的思想后面亦步亦趋。高度控制的导读又从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一元思维的死胡同。学生的阐释和“自由”的思想很难超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就无从谈起。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阅读方法的探索。

1.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方法。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2.教师应打破传统阅读模式,充分尊重个别差异。

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首先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同时,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必须正视高中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为简单划一的规定。为了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不要肢解文本,误解文本。更要尊重学生,互动导读,鼓励探讨,非暴力排斥,也非无原则认同,而是真正将学生引入阅读,引向思考,让作者与读者、生活与文本互动起来。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精神的成长。

3.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内讲读和课外导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巴金曾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我们的手中大多是不高贵的孙子书”(曹文轩),而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并不可靠,他们须要被引导,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学校家长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去读。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的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引入了一多并举的选文内涵,以优秀的文本激起学生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以导促读、以读促教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

总之,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让我们的人性在前人思想结晶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而当今社会,信息时代卷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阅读更愈来愈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历来倍受关注。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做很多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中学语文探索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