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

2014-10-21 19:53胡澎李雅霖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竞争情报高校教育

胡澎 李雅霖

【摘 要】竞争情报专业教育不成体系,竞争情报公共教育明显缺失是高校竞争情报教育的基本现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建设,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是高校开展竞争情报的重要意义。积极发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稳步推进竞争情报公共教育,强化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实施竞争情报教育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校;竞争情报;教育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1]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对竞争情报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践,随后竞争情报理论逐步引入我国。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竞争情报已被国内不少企业逐步认识和重视,一些企业已经逐步探索将竞争情报用于商业竞争和技术研发。因此,企业对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和具有一定竞争情报意识与技能的人才需求量逐步提升。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高校竞争情报教育发展滞后,与社会需求和培养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亟需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加强竞争情报教育。

一、高校竞争情报教育现状

1.竞争情报专业教育不成体系

目前,我国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尚不成体系。从人才培养规格上看,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局限在研究生阶段,主要通过在情报学、图书馆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开设竞争情报、信息分析与决策等研究方向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层面也仅仅是一些高校在本科相关专业设置《竞争情报》或《信息分析》课程,但并没有能够构建相对齐全的课程体系,与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高职高专教育则基本没有涉及。从专业教育布点上看,相关专业主要分布在“211工程”院校且布点较少,培养人才数量非常有限,而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鲜有涉及。因此,我国竞争情报专业教育与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亟需大力发展。

2.竞争情报公共教育明显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对竞争情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认识到竞争情报对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很少有高校为学生大面积开设竞争情报类公共课程。虽然一些高校开设有文献信息检索类课程,但该课程并不能取代《竞争情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二、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重要意义

1.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通过人才培养,可以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竞争情报专业人才,进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构建有助于企业提升战略水平的竞争情报体系。通过对竞争环境的分析,发现机遇和风险,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和策略,获取战略决策依据,做出市场反应,规避决策风险,实现企业绩效和效益的持续改善,进而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2]不仅如此,在企业技术研发过程中,竞争情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随着科学技术创新的加快,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技术优势很难保持,因此,企业通过引进人才利用竞争情报可最大程度上规避技术研发风险,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

2.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目前,高等教育已实现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每年进入社会的毕业生达600多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学生之间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不少1个岗位千百人竞争的局面,而与此同时,一些待遇优厚岗位却难以招到合适人选的局面,沿海發达城市技工荒的情况依然严峻。其成因除国家和学校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多的学生缺乏竞争情报意识和技能,在校期间没能利用竞争情报知识和技能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进行科学分析,缺乏相应的定位和战略规划,日常学习和毕业就业常常随大流,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单一的问题,没能做到多元化和错位化发展。

3.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建设

由于竞争情报已经在企业管理和技术研发中广泛使用,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情报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一定竞争情报专业素质的其他专业人才。因此,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将竞争情报作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来培养,如经济管理类、商贸旅游类、新闻传媒类、公共管理类、艺术设计类、生产制造类等相关专业其培养的学生都应具备一定的竞争情报素养。所以,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竞争情报纳入有关专业课程体系,进而有利于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建设。

4.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通过普遍开展竞争情报共公共教育,逐步培养起竞争情报意识和观念,掌握基本的竞争情报理论、搜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和手段,具备情报搜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情报利用能力,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为踏入社会,投身职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发展以决策支持为导向的情报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情报搜集能力、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同时,竞争情报课程不仅需要向大学生传授情报检索技能, 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情报获取能力,还要让大学生掌握一整套情报分析方法, 如 SWOT 分析法、基准分析法、情景分析法、专利分析法等, 应用这些方法分析特定的事件,得出相应的结论,来指导行动,进而正确进行战略判断和具体开展各项活动。[4]这些能力都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并能够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

5.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首先,通过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可以使广大学生正确合理判断竞争环境,不断调整就业思路,能够及时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并能在应聘过程趋势避害,成功就业。其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可利用竞争情报原理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职业理想、兴趣爱好等内因条件确定职业目标,根据社会基本环境和发展趋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等外因条件确定实现职业目标的技术方法路径,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进而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同时,将竞争情报理论用于创业,可以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对技术研发与引进、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风险防范与控制、经营管理等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解决方法,同时也有可能发现竞争对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竞争对手尚未占领的市场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5]

三、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基本策略

1.积极发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

目前,虽然高校竞争情报专业教育有了一定规模,但无论从培养层次、类型和专业布点上来看结构都十分不合理,而且人才培养数量有限,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因此,高校可在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除依托现有博士、硕士学科专业外,还可在相关本科专业设立竞争情报专业方向,以满足社会对竞争情报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高校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可以在有关专业探索职业教育模式下的技能型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

2.稳步推进竞争情报公共教育

为整体提升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与技能,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稳步推进竞争情报公共教育。首先,高校可通过整合校内师资和教学资源形成实施竞争情报公共教育的基本条件,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和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探索竞争情报公共教育,逐步积累经验并扩大受教育面,最终实现竞争情报课程覆盖全部学生。对一些商科和工科专业还要进一步加强,把竞争情报作为专业课或专业核心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服务机构,在实施竞争情报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可以探索将图书馆开设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与竞争情报课程有机整合,或者作为互补性课程开设,把图书馆作为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和竞争情报教育的教研中心,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和情报素养。

3.强化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高校竞争情报教育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理论讲授较多,课程体系仍以学科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际案例和方法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学时较少,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参与竞争情报的实践,相关技能薄弱,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本科和高职教育可根据情况较少学科理论的过度灌输,加强基础理论对应职业技能的教学和实训,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形成以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还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竞争情报教学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梁晓天.试论工科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J]. 图书馆界,2006(4).

[3]孙志梅,马莎莎.浅议我国高校竞争情报教育现状与对策[J].晋图学刊, 2010 ( 5).

[4]郑 敏, 朱连花, 翁惠芳, 曲忠仪.竞争情报教育在大学生专业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5]龙必尧,陈峰.利用竞争情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

作者简介:

胡澎(1984.2-),男,安徽阜陽人,汉族,在读硕士,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图书情报、高职教育。

李雅霖(1986.6-),江西宁都人,汉族,硕士,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竞争情报高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与思考
面向企业管理创新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研究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竞争情报研究
企业招投标中的竞争情报保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