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2014-10-21 19:53吴蓓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职业院校

【摘 要】本文主要对目前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信息安全专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去认识体会,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一自身特点,对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

一、信息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行业在信息化应用和要求方面也在逐步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各重要业务系统相结合,例如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及生产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各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了众多威胁和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所有工作都无法正常完成,所以信息安全是各行业信息系统运作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人才、管理人才和运营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相对于其他信息安全理论,密码学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国内在信息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以密码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居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密码学仅仅是信息安全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他信息安全领域,目前各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形式单一 2、重理论,缺实践3、教学计划不科学4、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5、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总体来讲,当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相当匮乏,因而导致了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相对落后,且缺乏有效的国内、外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安全理论研究远落后于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开发,在该领域进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立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十分不利。

针对上述国内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国情及新时期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多样化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重点着手对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探寻一种较科学、可行的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模式。

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实训教学模式

1、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从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看,各个领域均要求该类人才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其实训教学应注重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并设置合理的实训教学内容。实训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是信息安全专业实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起优化、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才能加快人才培养预定目标的实现。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明确专业学科核心实训课程以及专业主干课程外,应紧密围绕信息安全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大量的实践类课程。因此,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应逐渐建立学生实践能力标准体系。依据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具体原则,专门制定信息安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并形成正式规范。

在实训内容方面应设计四大部分:一是计算机网络NT、Novell、UNIX的网络的连接;二是微机组装及故障排除;三是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及认证模拟训练;四是信息安全实训,主要有加密系统、防火墙技术、病毒的防范、黑客攻击与防范等。

2、实现多元化虚拟实训模式

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并结合各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实训教学分为基础网络实训、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系统安全综合实训、实践基地实训项目以及毕业论文(设计)6个层面内容,搭建这种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和多元化虚拟实训模式。基础网络实训一般应采用课内实训的方式;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实训和系统安全综合实训多采用集中实训的方式;创新、创业实训应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小组的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去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如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大学生竞赛项目,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基地实训项目应多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利用假期2~3月的时间到实践基地进行深入、全面的实训锻炼,也可以顶岗锻炼。通过实训锻炼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使其明确了自身的专业定位,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建设

基础网络实训、信息安全综合实训等是可以利用课内实训或集中实训的方式在实验室完成的,专用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纽带,因此,需要设计和搭建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从而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別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安全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它需要大量的专用安全设备、服务器、计算机,还需要大量使用各种专用的安全软件,同时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实验教师,才能使信息安全实验室发挥其作用。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实训基地的含义可以有两层,一层含义是为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而建立的实践场所。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大多是非“科班”出身的,几乎是相近学科或专业后转型而来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质量不会太高,而且缺少信息安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不能胜任安全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综合性工作。而信息安全专业注重实践的学科特色要求师资队伍既有精湛的学识和理论水平,又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和能力,故建立一个完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实践场所,有利于老师把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从而很好地指导好学生。

另一层含义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该专业所学的大量课程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应多方努力,与实训条件好的各高校、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重点选取一些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特征相符且适合大学生实践训练的友好单位作为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到某一实践基地去全面、系统的实训锻炼。

5、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

信息安全实训课程必须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训课程完成相关配套的实训,提高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水平。因此成熟完善的实训评价系统十分必要。实训教学的评价工作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内容,对实训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成立时间较短,没有现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借鉴,加上该专业的自身特点,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在这样的局势下,本文针对对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新时期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作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周顺先,甘金明.地方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0.

[2]李蜀娴,张桂东.信息安全专业创新教学与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0.

[3]张雪锋,范九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

[4]曾刚.校企合作下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5]刘坤.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实训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 第19期.

[6]胡铮.网络与信息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唐海涛,孟繁二,孙聪,韩璐,曲学楼.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第27卷.第9期.

[8] 陈传夫.美国图书馆学情报专业的课程调整与新课程模块[J].图书情报知识,Vol.20, pp.34- 35, 2004.

[9] 杨文祥,王景明.关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Vol.26, pp.23- 26, 2004.

作者简介:

吴蓓(1981.8—),女,汉族,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安全,软件开发。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
信息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