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草胺在玉米田除草产生药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2014-11-06 10:30杨修槐徐伟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乙草胺补救措施药害

杨修槐 徐伟

摘要:本文简述了双阳区近年来玉米田乙草胺药害成因、药害症状、危害程度及补救措施。目的是为农民今后正确使用乙草胺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乙草胺;药害;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68

长春市双阳区近些年玉米面积一直稳定在80万亩左右,99%以上的玉米田除草采用苗前化学除草剂封闭除草。一般用90%乙草胺和莠去津、2,4-D丁酯等阔叶除草剂复配使用。2009年以来(玉米田开始全面推广单粒播种),乙草胺药害突显出来。据调查统计,除2012、2013年乙草胺药害较轻外,其余年份都较重,每年因乙草胺药害造成全区玉米田缺苗近一成,尤其是2014年玉米田乙草胺除草剂药害十分严重,全区因乙草胺药害造成缺苗近一成半。乙草胺药害除了造成玉米田缺苗以外,还造成玉米田较多的弱苗和三类苗导致小棒和空秆。乙草胺药害严重影响了双阳区的玉米产量,是双阳区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乙草胺药害症状

玉米田使用乙草胺封闭除草产生药害表现为两种症状:一种是在玉米种子发芽出土前,玉米芽中毒弯曲严重变形不能出土,造成缺苗;一种是在玉米出苗时芽梢中毒僵硬变成锥形,造成新叶无法正常生长展开,部分干枯死掉,部分直到芽梢干枯破裂新叶才扭曲展开,最终多数形成弱苗导致小棒或空杆。

大多数农民把乙草胺药害当成是2,4-D丁酯药害,其实玉米出苗期出现的药害不是2,4-D丁酯药害,而是乙草胺药害。2,4-D丁酯药害的症状出现在玉米五、六片叶以后,玉米苗扭曲畸形,叶缘皱缩、叶片卷缩成筒状,其显著特征是心叶牛尾状,俗称牛尾巴苗。区别乙草胺与2,4-D丁酯药害有利于在生产上预防两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

2 药害产生的原因

2.1 用药剂量过大

乙草胺是单子叶杂草除草剂,在生产上和双子叶除草剂复配使用,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双阳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化学除草剂,当时的乙草胺剂型是50%乳油,指导用量111~133毫升/亩,开始多数农民按照指导用量使用,后来逐渐加大用量达到167毫升/亩,一直没有产生明显的乙草胺药害。2000年以后市面上的乙草胺剂型逐渐变成了90%乳油,但是农民使用剂量还是和50%乳油一样,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乙草胺的用量。到2005年以后乙草胺用量不断增加到每公顷10瓶(400~450毫升),有的还要多一些,最多的是每公顷20瓶。药害随着剂量的加大逐年加重。好在2009年前双阳区玉米生产都是多粒播种,药害对苗情影响不大。2009年以后全区玉米生产由多粒播种转变成单粒播种后,乙草胺药害突显出来。严重影响了全区玉米田的苗情,成为制约全区玉米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2 使用技术不当

2.2.1 对水量小 播后苗期封闭除草,要求每亩用药对水量为30~45公斤。双阳区为半山区,多数农民人工打药,为了省工省力都少用水。一般都把1.5亩的用药对一喷雾器水(15公斤),离要求用水量相差太大,不能在地表面形成很好的封闭层,只有在打药后降雨量充足的情况下,才有较好的除草效果,所以多数年份受春季降雨影响除草效果不佳。农民解决除草效果不佳的方法不是加大用水量,而是加大除草剂用量,导致乙草胺药害严重。

2.2.2 打药时期不当 农民在玉米播种后多数等雨打药,导致打药时间偏晚。在玉米种子发芽施根后(俗称楔橛子)打药极易产生药害。玉米芽很容易接触吸收过量的乙草胺药液中毒致畸,影响出苗。播种后及时打药可以避免药害的产生。

2.2.3 不因地施药 不同地力、不同地块用药量不同。土壤肥沃,地力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一般增加的药量在20%左右。对于土壤瘠薄地力较差的地块要适当减少用药量,一般减少20%~30%。不同类型的土壤草荒情况不同,土壤肥沃地块草荒要重些,瘠薄地块草荒轻些,所以用药量要有所增减;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块的土壤对农药的吸附能力不同,土壤肥沃地块对农药吸附能力强,农药不易随水下沉使玉米芽吸收大量农药中毒产生药害,而瘠薄地块正好相反,容易产生药害。所以要因地施药。

2.3 封闭除草效果与打药后降雨情况密切相关

打药后不降雨或不能形成有效降雨,除草剂效果不佳;打药后降雨量充足,除草剂效果就好。因为,打药后降雨量充足才能保持除草剂封闭层湿润,草芽出土前接触到湿润的封闭药层才能吸收到足量的药液,使杂草中毒死亡。然而,降雨量过大就会产生较严重的药害(用药量适当,任何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严重药害)。在用药量过大情况下药液随水下沉导致玉米芽吸收到过量的除草剂中毒产生药害。双阳区2009~2014年的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发生情况正是和打药后降雨量密切相关。2012年和2013年打药后降雨量适当,即取得了较好的除草效果。其余年份因为在用药量过大的情况下降雨过多导致药害严重,特别是2014年打药后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药害最重。全区因药害严重缺苗,毁种面积3000多亩。

3 预防药害的方法和补救措施

3.1 预防方法

因此,大多数农民在玉米田产生乙草胺药害时,认识不到是药害,培训普及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十分必要。进行科学培训,提高广大农民使用农药的技术水平。改变播后等雨打药的错误观念,播后及时打药;学会因地确定乙草胺用量,按要求对水,提高封闭效果。避免播种时苗埯形成凹陷,导致降雨过大时积水下沉产生药害。大力推广使用机械打药,机械打药对水量大,喷洒均匀,封闭除草效果好。

3.2 补救措施

产生乙草胺药害要根据药害程度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一般药害较轻八层半苗的地块不需要处理;六层苗至八层苗的地块要及时补种,补种的原则是缺两颗苗补种一穴,缺三颗苗补两穴,不能补全,以免补种苗被欺形成三类苗。缺六层以上要及时毁种。补种的苗要在五、六片叶时追施一次氮肥促生长。乙草胺药害没有有效药剂防治,激素、腐殖酸、叶面肥都不起作用。

作者简介:杨修槐,中专学历,长春市双阳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乙草胺补救措施药害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试论室内装修过程的常见问题与补救措施
60%氯氟吡氧·乙草胺·莠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第四讲 棉花药害诊断及其防治
2,4-D丁酯对棉花造成的药害及补救措施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稻田如何合理使用乙草胺
乙草胺在酸化黑土中的吸附行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