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经济要强化“大数据”意识

2014-11-14 10:22蓝蔚青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杭州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用户服务

蓝蔚青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2013年被一些媒体称为世界的“大数据元年”。

大数据技术就是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其战略意义就是在掌握庞大数据的同时,提高数据的加工能力,实现数据的增值。它能使数据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大数据正日益显现出对各个行业的推进力,预示着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时代的到来。未来的市场将更多地以人为中心,主动迎合用户需求,前提就是要找到这部分人群。而大数据技术正可以让卖家了解买家,让买家买到喜欢的东西。互联网营销将在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向个性化时代过渡。更重要的是社交网络产生了海量用户以及实时和完整的数据,同时也记录了用户群体的情绪,使对人们行为和情绪的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从凌乱纷繁的数据中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将用户群精准细分乃至直接找到用户,找到更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服务,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

数据的价值使它可能成为最大的交易商品。数据集成和数据管理是开发数据价值的核心所在。社交数据挖掘公司将分析后的数据卖给需要的品牌商家或营销公司。数据的交叉复用将大数据变成包括数据提供方、管理者、监管者的一大产业,它使手中握有数据的公司站在金矿上。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消费群体所产生的数据量与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具备数据挖掘能力的公司倍受资本青睐。数据挖掘会导致很多商业模式诞生,能帮助企业降低营销成本,开拓用户群,提高产品销售率,增加利润。企业拥有的数据规模、数据活性和运用、解释数据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开启循“数”管理的模式,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未来将属于能够驾驭所拥有数据的公司,属于能最好地理解哪些指标影响自己发展前景的人。

大数据技术正在改变着从零售到媒体,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食粮的一系列行业的行为规则,对国家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也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如预测犯罪的发生和高危传染病的散布,利用手机定位数据和交通数据完善城市规划,预测选举结果和失业率,打造高效反腐的体制机制等等。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的合作,把自身在信息质量上的优势和社交媒体通过数据分析掌握用户需求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优质内容产品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用户,使大数据时代的视听服务更加凸显对人本身价值的契合和追求,从而增强文化产品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发展智慧经济,一定要注重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促进转型升级,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把大力发展数据集成、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加工,作为培育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拓展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提升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水平,深化企业信息化应用,拓展公共服务信息需求的重要方面。鼓励发展数据处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落实民间资本经营数据中心业务等相关政策。

——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消费潜力,把加强用户信息的收集加工作为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把浙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从销售优势拓展为用户信息优势,以数据分析支撑的用户需求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服务化。

——加强对信息消费需求的数据分析,用以引导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改变供给导向、效果递减的传统“灌输”模式,鼓励文化企业根据用户需求生产提供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有效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网络传播。

——鼓励用数据分析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提升公共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教育、医疗和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残疾人服务、地理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的均等普惠水平,推进优质资源共享的同时,加强对需求信息的收集加工,引导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改善。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加强数据资源建设,用以引导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科学发展。

——在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公共服务精细化。

——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腐败新动向,作出预警,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

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达到产品或服务优化,必须打破部门的信息垄断,推动公共信息开放,协调数据的开放与利用,提高数据的质量、相关性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解决市场中数据噪音(如刷量以及水军好评差评)等太多导致数据价值降低的问题,建立起一套合理搜集和使用大数据的法则,使数据产品能够不断地超越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必须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划清保密信息、商业公开信息、免费公开信息、义务公开信息之间的界限,加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信息保护。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必须将大数据关进制度和法律的笼子,规范服务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及使用。允许公开和交易的只能是数据分析的结果,不能是消费者个人信息。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收集信息用于犯罪的行为,同时落实运营商对垃圾信息的堵截责任,建立完善垃圾信息过滤系统,并向消费者提供主动屏蔽垃圾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

猜你喜欢
大数据用户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注用户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