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作品:事件的刺点与凝视的反向

2014-12-12 01:40夏可君
投资与理财 2014年18期
关键词:王煜尖角水墨

夏可君

王煜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这来自于他对日常生活感觉的提取,他把内心的挣扎付诸于一个情绪象征的场景,这个场景体现为一个冲突的关系,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然后把这个关系明确为一个独特的画面构成,观众是从画面本身的紧张上体会到艺术家的心事。这样,绘画就成为事件的见证,让一个个破碎的瞬间,在事件的闪耀时刻,充分传达心灵的挣扎,并且迫使观众进入其间,进行思考。

2009年的作品,比如《在场》系列,画面都是一个个体与动物的关系,看似人在训导动物,其实人与动物处于一个紧张的“顶撞”关系中,或者画面上的动物成为了主角,而反倒不是人物。为何王煜要把我们的世界置于人与动物的关系之中呢?或者赤裸的人体面对赤裸的动物,或者动物与人类并不相关,或者二者顶撞,人与动物在一個逼仄关系中的相遇,是我们内心与世界不和谐的暗示,而且画面总是有着指向画面里面的尖角构图,这是内心之心尖颤栗的形式化?

没有当代艺术家比王煜对日常瞬间的那些看似无意义却异常折磨人的“碎念”更为敏感。日常的心事是破碎的、琐碎的,但又是折磨人的,艺术家对此有着神经质的敏感,王煜却使之成为画面上某个揪心的时刻,某个画面动作的痉挛姿势,某个局部的扩张与放大,让我们看到了细节的抖动。这是王煜的独特触感!

从画面的构图似乎可以看出王煜深深受到培根的影响,只是并没有培根作品上两个肉体搏斗的肉感,而是更为冷峻。以线条勾勒轮廓,躯体大片留白,轮廓线的勾勒也是不规则线条,或者以彩墨涂染躯体的某个部位,似乎是血管的某种肿胀,是内心情感的宣泄管道。这些画中人物处于尖角上,处于一个事件的中心,但他并不能控制自身,他处于身不由己的兴奋之中,只能通过与动物的关系来发现自我。对动物的表现,实际上是最为现代性的发现,王煜作品上的动物不再是花鸟画上的那些安静的动物,而是有着现代性个体的生命情感。回到动物性,乃是回到所谓的赤裸生命,如同王煜喜欢阅读的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所言,赤裸生命更为揭示生命的真相,因为这让生命处于例外的时刻、例外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主体的身体成为事件疼痛的焦点,这里有着主体感受的艺术真理性。

王煜的笔墨能力体现在对于这个个体身体躯体的线条每一次的不同表现,对于动物形体的每一次变形,没有程式化,没有图示化,每一次都不同,因为每一次都表现出一次内心挣扎的苦楚,一次半戏剧的记录。说是“半戏剧”,是因为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戏剧冲突,而是某个无意识的记录,艺术并非要成为社会事件的记录,而是某种心绪象征的无意识书写。

这个层层的转换,体现了王煜的思考方式与绘画能力,这也为一般人理解王煜的作品增加了难度。王煜的作品并非小清新,并非一般好看的水墨作品,而是具有极强的反思力,这是与他自己喜欢大量阅读哲学文本,喜欢思考与观察,有着一双冷静而含蓄的目光相关。

能够把内心的思考,把不可捉摸的瞬间“碎念”,即人性的深沉欲望,转换为心象,再转换为画面鲜明的语言,并且付诸于画面视觉的表现力:向心的尖角指向、倾斜的人物形体、动物的奇特变形、色彩的夸张与墨色的多变,王煜的水墨作品对于“可见性”的表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为节选

世界是片断的集合,是琐碎的象征。

片断式的集合方式,呈现某种断裂的表征,斩断画面故事与意义线性时间的流动。在此刻,时间结构不断被拆解,作为时间的碎片存留着,犹如镜头的闪回,无因果、无中心、感知残留 ,在片断与片断间的裂缝间隙浮现意义。水墨语言的特质恰恰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事件片断瞬间,产生一种即时的水墨效应。

作为具有现实感瞬间的阻断,在这种阻断的片刻下撕开了生活的表面,而显现其真实的隐面。绘画的张力在片断间相互牵扯与发生,生命的意义也在其间悠荡。 通过断裂与不连续性来抵抗时间的同质化,事件本身也同时带来了断裂本身。

——王煜

猜你喜欢
王煜尖角水墨
抗菌药物序贯治疗对改善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
星星没有尖角且会死亡
水墨
星星没有尖角且会死亡
豫园尖角
山羊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捕捉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