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水资源对策研究

2015-01-01 15:42魏宪云
西部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辽河流域辽河河段

魏宪云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通辽 028000

辽河流域水资源对策研究

魏宪云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通辽028000

辽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该流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流域水污染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辽河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城市下游河段污染突出,水体丧失自净能力,主要的污染河段分布在大中城市下游段的城市群附近。但随工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增加,工业、城镇、农业争水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与对策:节约用水,强化水资源的监管力度,加强水土保护工作,重点对大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和重点企业废水治理,跨流域调水。

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自净能力废水治理

辽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位于东北地区南部,流域面积21.96×104km2。该流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经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的调节,洪涝灾害已得到初步控制,水资源利用程度显著提高,促进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近年来,该流域水污染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辽河流域水资源演化,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水质恶化

辽河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城市下游河段污染突出,水体丧失自净能力,主要的污染河段分布在大中城市下游段,主要有东辽河辽源——二龙山段、西辽河通辽下游段、招苏太河四平下游段、老哈河赤峰下游段、浑河抚顺——沈阳下游段、太子河本溪——辽阳——鞍山下游段、大辽河、双子台河等。浑河超V类水体河段达230km(占总长的57%),太子河超V类水体河段154km(占总长的37%),辽河干流和大江河全部为超V类水体且枯水期重于丰、平水期,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耗氧类物质、石油类、SS等,个别河段也有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污染。从空间分布看,辽河中下游重于上游,特别是辽河下游的抚顺——沈阳——辽阳——鞍山——本溪城市群附近。从年际变化来看,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这与废(污)水的排放量密切相关,辽河流域1995~1998年的废水排放量达20×108m3~25×108m3(工业废水占40%),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增加。

2.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

辽河流域由于地势相对低平,农业发达,城镇化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大城市密布,加之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的调节,水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地表水利用程度已达81.2%,其中中下游达85%,远高于松花江流域(哈尔滨以上为29.9%),促进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工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增加,水资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又不平衡以及水质污染,导致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工业、城镇、农业争水问题突出,如四平市每年占用东辽河二龙山水库的农业用水0.37×108m3;全流域缺水达25×108m3/a,因缺水减少工业产值82×108元/a,其中中下游就达64×108元/a,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旱涝灾害频繁

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地表侵蚀加强,大量泥沙防汛期地表径流进入干流河床,淤积于下游河床。辽河干流柳河口至卡力马河段1956年至1977年间河床平均淤高了2.1m,河床平均每年以10cm的速度抬高,该河段河滩已高出两岸地面1~2m,现已成为“悬河”。同时,由于河床淤高,过水断面变小,河道过水能力已由600~800m3/s降低到200~300m3/s,且河槽摆动,险工险情加重,严重威胁两岸的防洪安全。由于上游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加快,洪峰加高,呈现“峰高量小”的态势,植被的削峰作用减弱,旱涝加剧。如十九世纪辽河流域旱灾的发生几率仅为0.3次/10a,二十世纪增加至1.5次/10a,最多的10a达3次(六十年代)。水利工程的不合理建设也导致了河床的加速淤积,双台子河上的盘山闸建在感潮河段受潮汐影响,闸外河道淤积严重。同时,由于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需长期关闸蓄水,造成闸内河道淤积加剧。闸上57.6km河道内已淤积泥沙283×104m3,最大淤积厚度5.22m;闸下淤积泥沙3,900×104m3,淤积最厚处达8.58m,原设计的泄水能力(5,000m3/s)如今已降低到2,670m3/s,泄洪能力降低了46.6%。

4.辽河断流的可能性分析

黄河断流问题已引起全国上下的极大关注,给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破坏,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将逐渐显现出来,这是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必然后果。辽河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中径流量最小的河流,历史上虽洪涝灾害频繁,但河道稳定,水量丰盈,明清时郑家屯以下还可以通航。目前,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81.2%,远大于我国河川径流的开发利用限度40%(陈传友,1998)和我国水资源的平均利用率19.85%,而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枯水期多数支流干涸,干流水量也很少。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因素。

5.解决辽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与对策

(1)节约用水、有效降低灌溉定额是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是流域两个用水大户,农业用水达136×108m3,目前的灌溉定额在9,750~18,000m3/hm2(水田),2,700~6,000m3/hm2(小麦),3,750~5,250m3/hm2(旱田)。农灌用水量很大,其利用率也只有35%~50%,与发达国家的70%~90%的利用率有较大差距,即使节水5%~10%,也相当一座大型水库提供的水量。考虑到流域工业比重较大,灌溉水量不可能再增加,应逐步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耕作技术,降低灌溉定额;加强渠系的维护。现有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仅0.45~0.52,对渗漏严重的渠系实行衬砌等防渗处理,减少渠系的渗漏损失;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的回用率,每年排放的20×108m3污水应积极开展污水资源化。

(2)提高水价,强化水资源的监管力度,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目前水费偏低,多数企业水费支出仅占总支出的千分之几至1%,我国水费仅占工业产品成本的0.1%~0.3%,占居民消费支出的0.23%,农业用水水价仅占供水成本的50% ~60%,如此低廉的水价,造成水资源浪费惊人。因此,应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制订并实施节水奖励、浪费惩罚机制。生活用水存在包费制和喝大锅水现象,应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实行按量收费制,杜绝包费制;实行计划用水,取水口统一管理等流域尺度的水资源系统管理。

(3)加强水土保护工作。特别是柳河和西辽河上游,逐步治理荒山,稳定沙丘,退耕还林还草,抓住目前粮食盈余的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土保持林建设,涵养水源,减少蒸发。

(4)实行流域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重点治理大城市生活污水和重点企业废水治理。目前,辽河中下游河段环境容量已基本达到,应减少排污量,使水质逐步得到好转。同时,对农业污染也不容忽视。待建耗水大户(电厂等)布局时,应考虑充分利用海水做冷却水、洗涤水,靠近沿海布局;充分利用滨海平原地下微咸水(矿化度1~3g/L)资源(可开采量6~7×108m3);充分运用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蓄能力,汛期加强地下水的回灌,发挥地下水库的作用。

(5)保护辽河下游湿地,缓解沿海地区淡水短缺。利用辽河下游大片天然湿地的滤过作用,对污水中生化需氧物质、悬浮固体、N、P、絮凝胶体、病原菌等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湿地系统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油井注水、城市绿化用水等,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的短缺。

(6)跨流域调水。辽河流域地表水的利用率已达81.2%,属资源性缺水。根据流域发展的需要,逐步实行东水西调或南水北调工程,充分利用外流域富余的水资源,可解决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问题。

魏宪云,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工程师。

猜你喜欢
辽河流域辽河河段
辽河口
倾听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辽河文讯
基于ELM算法的辽河沈阳段水污染评价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辽河流域水生态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辽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浅析黄河河段维修养护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