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

2015-01-07 02:19史文璇
声屏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家文化

史文璇

当今时代,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身处网络时代,国家间的交往模式、争夺对象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诸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家主权和政府权力逐渐弱化

由于国际竞争的领域扩展至互联网,各国信息技术力量的差异造成了各国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当前的全球网络空间中,美国无疑在软、硬件技术领域实力超群,雄踞网络超级大国地位,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中掌握主动。而发展中国家对信息技术强国的信息、技术依赖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主权的行使受到牵制。美国互联网技术领域有“八大金刚”一说,指的是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等八家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很多都被用在了中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2013 年6 月爆出的“棱镜门”事件震撼了全球,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的爆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而中国更是美国监控的重点,在美国的全球入侵电脑行动中,很多目标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范围涵盖政商学界。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受到牵连的微软、苹果、高通等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极为抢眼: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中国市场占有90%以上的份额,苹果的iPhone 和iPad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在60%以上,而高通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建设,承载着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不仅仅是中国,美国公司的产品已深入全球各个角落,各国的国家关键信息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面前自由流转。“棱镜门”给各国的国家安全敲响了警钟,技术垄断的当今时代,超级大国可轻而易举侵犯别国“虚拟疆域”,国家的信息安全在超强的技术手段面前不堪一击,国家主权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提高了个人获取信息、交换信息的能力,人们受到他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决策也往往会受到世界舆论的左右,政府掌控国内事务的难度增加,控制信息扩散的能力逐渐减弱。近年来,网络的发展给各国政府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网络民意、微博大V 的声音再也无法被忽视,民众通过互联网集结起来造成政局混乱的也不乏有之。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10 年底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这场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运动浪潮先后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多名领导人先后下台,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爆发之突然、来势之迅猛令全世界震惊。

2011 年1 月,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及也被革命浪潮席卷,多个城市发生民众大规模集会,民众要求执政已有30年之久的穆巴拉克总统下台。抗议活动从开始直至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共造成100 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与以往的反政府运动不同的是,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埃及的这场革命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首先,“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充当了社会矛盾的“放大镜”。埃及人乐于上网,喜欢通过“Twitter”“Facebook”网页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表达怨恨,国内的各种矛盾和民怨随之在互联网上不断放大,在蝴蝶效应的持续作用下逐渐升温,最终演变为群体事件。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又是埃及动乱的“燃料提供者”。示威者与警察之间的冲突流血事件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几何式散播,网民看到视频后又通过“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站进行交流互动,不满情绪愈演愈烈,从而使越来越多的示威者参与其中。此外,社交媒体还被西方国家利用,通过在互联网上编造冲突事件、夸大事态严重性来抹黑政府、鼓动民众,使得原本复杂的局势变得愈发不可控制。由此可见,“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在埃及革命中充当了反对派和民众动员、集结的平台,成为革命爆发重要的“助推工具”,以至于许多媒体干脆把埃及和之后中东北非地区掀起的这波公众抗议浪潮称之为“推特革命”或“脸谱革命”。网络时代,人们交流、交往、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生产内容、传统的“守门人”式微等,催生了各种“自媒体”“众媒体”“自组织”和网络群体,网络的渗透力、动员力、影响力和组织力越来越不能忽视,这无疑将给政府带来更大挑战。

经济安全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全球经济与信息网络结合度的加深,经济安全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2005 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黑客程序侵入了为万事达、VISA 等主要信用卡服务的记账处理公司网络,造成4000 万张信用卡信息被窃,诸多账户被人盗用消费。2006 年底,中国台湾近海发生强烈地震,所有经过太平洋的海底光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东亚以及美洲地区通信网络中断,相关国家金融交易受到严重影响。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网络安全厂商迈克菲2013 年发布的报告称,由于病毒或恶意软件感染电脑、个人邮件账户和社交网络账户被盗用、在线信用卡诈骗等给全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0 亿美元。网络时代,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信息网络的安全、平稳运转,信息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成为各国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

国家文化安全脆弱性凸显

当前,文化入侵悄然在网络上展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英国的流行音乐、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偶像剧等源源不断地涌入全球文化市场,使一些国家的文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本土传统文化甚至逐渐走向“边缘化”。网络渗透是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另一潜在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力利用互联网向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大肆宣扬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中国为例,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大量针对中国境内网民进行宣传的中文网站,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天候、不间断的舆论战。除此之外,还通过各种非政府组织,长期支持“达赖集团”“法轮功”等多个境外敌对组织网站,并利用互联网对中国进行宗教渗透。西方国家利用自身的优势散播自己的文化,意图使西方文化渗透到世界上每个角落,使网络成为其和平演变的工具。

捍卫国家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时代,国家安全可谓“腹背受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威胁,如何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种种挑战并采取妥善措施合理应对,是关系到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捍卫中国的国家安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强化制度层面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互联网是世界各国的惯例。美国自1978 年以来,先后出台《计算机犯罪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等130多项法律法规,涵盖了互联网管理的方方面面,美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立法最多的国家。“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又相继颁布了《爱国者法》《国土安全法》《加强网络安全法案》,构成了当前互联网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三十多部针对互联网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基本形成了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管理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互联网法律制度。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法管理互联网提供了基本依据,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涌现出的新问题。我国不断健全相关法律,完善网络传播秩序,并对破坏、违反秩序者进行相应的制裁,以维系网络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让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效用。

其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网络安全防御力。当前,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还存在两个薄弱环节,一是严重依赖技术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二是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初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为打破美国等技术强国在技术领域的垄断,中国应加强自主网络的研发能力,让国人可以放心享用自主品牌技术。2014 年1 月,中科院发布了COS“余弦”操作系统,使中国人在智能手机平台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打破了技术强国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面的长期垄断,是自主创新的突出体现。我国的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与关键资源的自主可控能力不强,网络攻击、信息窃取等事件呈多发态势。随着下一代互联网启动商用试点,云计算、无线网安全等问题也将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应提前规划,防患于未然,不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互联网环境治理力度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等,提高网络追根溯源、域名系统的安全、用户信息保护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和公众利益,使“防火墙”真正发挥“硬”作用。

第三,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增强对危机事件的掌控力。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在网络的传播下逐渐放大,社会事件呈频发态势。记录危机事件现场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作为第一手资料,在给公众带来直观体验的同时,也给公众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而随之产生的负面情绪、负面心理反应等伴随着信息的传播辐射开来,极易导致社会群体性的心理危机。而且,由于现场采集信息的视角不同,通过网络发布的内容呈现多元性,在传播速度快于政府官方信息发布的情况下,使得公众接受到的信息鱼龙混杂。政府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需要,令公众感到失望,对政府怀疑、不满的心理加剧,进而容易产生影响政府危机处理、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在特殊的网络环境下,政府监管部门应该下大力气来做好网络监管工作,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内容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于网上的“煽色腥”内容要在第一时间予以清理,努力打造绿色、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也要站在大局的角度,谨防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为“主旋律在互联网唱响”营造良好氛围。

第四,积极开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网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构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核心的网络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过诸多突出贡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渐渐淡出世界主流舞台,逐渐被西方强势文化的光芒所掩盖。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缺乏了一些与时俱进的自我调整、自我适应。因此,应将网络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不断推出与时代相适应、兼容并包的文化产品,在网络文化舞台上谋求一席之地,从而更好地宣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而安全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尽管网络给国家安全带来不少麻烦与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作用远远超出其负面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不应逆流而上,而要顺势而为、沉着应对、正确抉择。在强化网络管理的同时,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捍卫好国家在网络中的正当权益。这样,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必将更有保障,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将从网络的发展中汲取到更多有益的资源。

猜你喜欢
国家文化
国家公祭日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国家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