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的周瑜

2015-01-17 22:22
关键词:困厄用兵东吴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东汉末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就想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他亲自率领80万大军沿汉水、长江东进,企图先消灭刘备,然后顺江东下,兼并东吴。

当时东吴部门谋臣被曹军号称80万的声势吓坏了,主张议和,孙权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一回来便为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劣势:第一,曹操大军并没有80万,实际上只有20万人,而且长途跋涉非常疲惫;第二,曹兵多为北方人,不善于水战,水上作战无法与东吴抗衡;第三,北方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容易生病;第四,曹操的后方还没有安定,马超、韩遂在关西,随时可能叛变,曹操对此并不放心。所以,东吴只要上下一心,一定能够取胜。

东吴君臣听了周瑜的分析,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致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1.迷:迷惑,困惑。2.举:行动。3.穷:困窘,困厄。4.殆:危险。

所以会用兵的人,对于行军去向不会感到迷惑,他作战的方法也会变化无穷。因此,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就能胜利而不会有危险;知道天时和地利,那就能完全取得胜利了。

领兵打仗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所以用兵的方法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能上懂天文下晓地理,就更有獲胜的把握了。

猜你喜欢
困厄用兵东吴
东吴·名家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文化创新管理的困厄思考
困厄与出路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传统小说三要素的“困厄”例谈
东吴为何没有五虎将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未来面临的挑战:语言学与中国——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发展与困厄:铁路与山西煤矿业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施琅用兵的特点
曹操地下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