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抗感染中应用的药理分析

2015-01-26 20:17姜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6期
关键词:内酰胺类抗生素依赖性

【摘要】 抗生素因其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效果因而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但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或者服用过量,那么抗生素在人体内产生的抗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加大了患者疾病的治疗难度。本文从抗生素的药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抗生素在抗感染中应合理使用提出几点建议。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6.060

作者单位: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建华医院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of Antibiotic in Anti-infection

JIANG Jia Jianhua Hospital in Qiqihar C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Antibiotic is widespread used in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because of its anti-infection efficiency, however, improper application or over-usage of antibiotic would generate antibodies that could be harmful to patients’ health seriously. At present, antibiotic is abused so seriously that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patients’ treatment. This thesis makes an analysis on major issues caused by clinical antibiotic application in terms of pharmacological aspect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antibiotic application in treatment of anti-infection.

【Key words】Antibiotic, Anti-infection, Pharmacological

抗生素属于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主要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微生物或者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并且这种产物具有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目前,抗生素在临床上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医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1 抗生素药物的药理分析

1.1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依赖性杀菌剂抗生素药物所具有的浓度越高,那么清除病原菌就越快,例如喹诺酮类与氨基甙类抗菌药物等 [1]。对于该类抗生素而言,预计参数最好为峰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或AUC/MIC。对于氨基甙类抗生素来说,峰浓度≥MIC 10~12倍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抗菌效果。同时在动物模型中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呈现出与之相似的结果。用环丙沙星对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AUIC的增高与临床和微生物学治愈具有相关性,AUIC能够保证疗效的比率大约是MIC的 125倍。同时如果低于该值,那么微生物学治愈率将会低于30%;与之相反,如果高于该值,那么微生物学治愈率将会高于80%。

1.2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指的是在4倍的MIC条件下时,MIC和PAE(抗生素后效应)达到最大值,如果再对血液浓度进行增加,其抗菌效果也不会再加强的一类抗生素,又被称之为非浓度依赖性抗菌素,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曲南、林可胺类、β内酰胺抗生素等 [2]。与浓度依赖性杀菌剂不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峰浓度相对不重要,最为关键的则是药物浓度维持于MIC以上的时间对于病原菌的清除,也就是说感染部位药物水平超过MIC的持续时间才是与临床疗效有关的关键参数。对于该类抗生素而言,当MIC之上的时间>40%时细菌学治愈率较高。根据病原菌的不同,那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大活性所需要的浓度高于MIC的时间也是大不相同的。根据动物试验显示,对于葡萄球菌来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浓度超过MIC以上时间>给药间隔的40%时效果最好;而对于肺炎球菌和肠道细菌而言,只有给药间隔的60%~70%时间高于MIC时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抗菌效果。

2 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细菌耐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而言,由于该种药物比较特殊,不仅品种多、治疗所需要的药量也很大,所以在目前临床医学中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无指证用药:临床医生通常会在诊断以及感染不明确的情况下就给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而对于患者不合理的要求医生盲目迁就,甚至任意使用各种抗生素 [3]。(2)联合用药不当:部分医生因自身专业知识欠缺而认为使用抗生素品种越多越好,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虽然能够增加保险系数,但是却严重危害了患者的长远利益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而如果是同类的抗生素联合使用则会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3)特殊患者:很多医生对特殊患者没有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新生儿、妊娠期患者、慢性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不应该使用或者慎用抗生素等。

3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对策

3.1 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

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大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医务人员能够熟悉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特点以及抗菌作用,明确抗生素的种类、其抗菌作用、作用机制、给药途径等,要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并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明确感染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指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要给患者选择最合适以及最优的给药途径,这样能够显著提高药物在患者体内生物利用度,将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对患者进行详细解释,能够避免因更换或中断药物而引起的耐药性。

3.3 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下的应用

对于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根据其感染的程度选择无肝、肾毒副性或者是毒副性小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对于老年患者应该按照轻度肾功能减退的用药原则给药,有明显肝、肾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尽量不要给小儿患者使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副作用的抗生素尽量不要给妊娠期孕妇使用等。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数十种,在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和某些传染病时采用抗生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但是抗生素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滥用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员应该加大抗生素药物药理方面的研究,并对抗生素给药方案进行更合理的设计以减少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猜你喜欢
内酰胺类抗生素依赖性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