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引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研究

2015-01-26 20:17滕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6期
关键词:静脉炎胺碘酮输液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1例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静脉炎原因,探讨其防治及护理对策。结果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因素(6例,28.57%)、药物因素(5例,23.81%)、疾病因素(5例,23.81%)、穿刺给药部位(3例,14.29%)及护理技术因素(2例,9.52%)。结论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主要受药物作用、输液速度及给药途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等对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6.204

作者单位:221400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

Prevention and Care Methods for Phlebitis Caused by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TENG Li Xinyi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Xinyi 22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and care methods for phlebitis caused by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1 cases of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induced phlebitis, analyze the causes of phlebitis,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thods. Results The main reason of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induced phlebitis were patients factors( 6 cases, 28.57%), drug factors( 5 cases, 23.81%), disease factors( 5 cases, 23.81%), puncture site of administration( 3 cases, 14.29%) and nursing technical factors( 2 cases,9.52%). Conclusion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induced phlebitis mainly affected by drugs, infusion rate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many other factors, a reasonable choic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strictly control the infusion spe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Phlebitis, Preventive measures, Nursing strategy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过程中常存在静脉炎症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将影响临床急救效果 [1]。本研究分析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并分析了其预防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心律失常发生静脉炎患者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30~85岁,平均为(59.12±3.42)岁。静脉炎表现为注射局部灼痛、发胀,可观察到注射局部血管存在条索状红线,经触诊存在发热以及发硬等症状。减缓输液流速或停止输液后症状可缓解。

1.2 方法

采用回归性研究法,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统计静脉炎发生率,并对静脉炎严重程度进行分度评价。分析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制定预防护理措施。

1.3 静脉炎分度

Ⅰ度:患者主诉疼痛,经查体可见局部红肿症状,但无静脉条索状改变;Ⅱ度:患者主诉疼痛,静脉走向存在发热以及条索状红线,但无硬结存在;Ⅲ度:患者存在明显疼痛,静脉走行明显发热以及红色条索,触诊有硬结存在。

2 结果

21例患者的静脉炎程度:13例Ⅰ度,6例Ⅱ度,2例Ⅲ度。发生静脉炎的原因:6例(28.57%)患者因素,5例(23.81%)药物因素,5例(23.81%)疾病因素,3例(14.29%)穿刺给药部位,2例(9.52%)技术因素。

3 讨论

3.1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原因

3.1.1 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由于严重脱水、休克等,导致微循环损害以及血管的通透性提高,容易出现药液外渗而诱发静脉炎。老年人群由于血管弹性较差、静脉脆弱以及反应迟钝等,在穿刺静脉输注过程中容易导致穿刺失败而造成机械性静脉炎或者药液外渗而出现外渗性静脉炎 [2]。部分应用麻醉镇静药物者、昏迷患者等因知觉障碍,对于静脉不良反应未及时察觉,导致静脉炎发生。

3.1.2 药物因素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具有特殊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特征,具有较强的血管内膜刺激性作用。此外,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时给药浓度过高等均将造成静脉刺激,诱发血管内膜通透性增加以及炎症渗出等,诱发静脉炎 [3]。

3.1.3 疾病因素 部分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例如动脉血管硬化性疾病,或者糖尿病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而造成血管硬化等,均将增加穿刺难度,容易引起穿刺机械性静脉炎 [1]。

3.1.4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对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药理特性认识不足,对于静脉穿刺技术掌握不熟练等,未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注射速度过快、给药浓度过高等,均容易诱发静脉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足或者对静脉炎的识别能力不强,未能及时发现静脉充血、水肿以及痉挛等症状,最终发展为静脉炎。对患者的宣教不足,患者在给药后过早洗澡、穿刺肢体过度负重等,均将导致血管壁上残留的药物渗透至皮下而引起静脉炎 [3]。

3.1.5 给药途径因素 关节以及皮下组织的活动度较大,经关节局部或皮下注射容易造成血管损伤,诱发机械性静脉炎。经外周静脉穿刺相比于中心静脉穿刺更容易发生静脉炎。

3.2 静脉炎预防护理方法

3.2.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开展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药理知识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药理特性、主要毒副作用及其表现,提高静脉炎的预防和识别能力。要求护士严格遵医嘱正确配置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药液,遵医嘱控制给药速度,给药前后分别应用10 ml 5%葡萄糖溶液进行穿刺以及冲洗,以降低局部药物浓度及其停留时间、刺激作用,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3.2.2 合理选择静脉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血管条件合理选择静脉,并计划性地使用静脉,尽量选择回流通常、走向较直、弹性较好的静脉,尽量避开关节部位。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对于需要维持注射者尽量选择中心静脉给药; 应用外周静脉输注时,持续滴注超过24小时即使无药物外渗或出现红肿热痛现象也应更换注射部位,降低血管损伤风险,从而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3.2.3 加强输液巡视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仔细观察输液局部是否存在发热、发红、肿胀等症状,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倾听其主诉,以便及时发现静脉炎,及时拔除穿刺针并尽快进行治疗处理。拔针时应迅速,在拔针的瞬间迅速采用面前按压穿刺局部,直至不再出血为止。按压过程中切勿来回揉动,按压力度适宜,避免局部形成淤血等而造成静脉炎。

3.2.4 完善宣教工作 向患者讲解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优势以及保留方法,提高其配合度。讲解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特性与可能不良反应,嘱患者穿刺后尽量减少活动,一旦发现局部发热、疼痛或肿胀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2.5 静脉炎处理方法 一旦诊断为静脉炎后,在48 h内予以50%的硫酸镁溶液进行湿敷,如出现Ⅲ度静脉炎,则应予以654-2以及维生素B 12加入至硫酸镁溶液中进行湿敷,采用保鲜膜进行覆盖,同时适度抬高患肢,以促进局部回流以及炎性水肿的消散 [4]。

总之,静脉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过程中容易发生静脉炎,早期针对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及其危害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猜你喜欢
静脉炎胺碘酮输液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颈枕输液袋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