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实践的应用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为例

2015-01-27 06:10高莹莹邹亮刘达玉赵琦肖天华孙雁霞胡晓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学院专业

高莹莹,邹亮,刘达玉,赵琦,肖天华,孙雁霞,胡晓红

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

随着社会发展,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产业被认定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 中指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从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加大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是高校医药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实践教育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而开展的实践活动[1]。生物医药是一类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系的实践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较好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且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实践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2]。

1 围绕办学定位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确立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成都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持续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幅,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为加快生物产业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指出: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优势尚未发挥,特别是产学研结合不够。在实施《规划》措施中提出:为加快生物产业医药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在蓉高校联合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面对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作为一所“城市型综合性大学”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特色学院将药学系人才培养任务定位于为成都市及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确立了打造符合成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和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近年来,生物产业学院持续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产业需求与技能实用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育特色。在教学管理方面,构建多方联动、院企共推的管理运行模式,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领导、资深教授组成的“校企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行业导向作用。

2.1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实践教育保障机制

学院根据自身发展以及教学需要,不断引进以及加强内培具有工程师身份的双师型人才,目前学院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达90%以上;此外,从合作企业中外聘一些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富有较强责任心的生产一线工程师担任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这些双师型专任老师多有企业实际工作背景和产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优势,在日常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实践操作指导中能够更为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将业界的最新行业标准以及实践技能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为应用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从近年的教学反馈中得知,双师型专任教师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部分教师还兼任了学生的专业导师在学生的学业指导以及专业发展规划中起到了导航作用。

2.2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应用性,强化实践教育的理论指导

为保障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学院结合用人单位反馈以及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应用性,强化实践教育的理论指导。积极推行“3+1”培养模式,学生课程重心前移,到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增加了学生进企业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感性认知度;依据专业的特色,对基础平台课程进行了统一的修订,合并课程、压缩课时,使课程更加紧凑合理;积极申请省卓越计划及国家卓越计划,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要求来进行修订课程,例如,增加了电工学、工程制图、仪器仪表自动化等工程相关课程,增进学生对工厂操作车间的理性认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市场营销、文献检索、科研实践、创新实验等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及综合专业素质能力,增加专业大实验和专业实训课程;紧密联系四川及成都地方特色产业开设生药学等特色课程,突出地方医药学科专业特色。目前,《生药学》以及《天然药物化学》两门课程已经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2.3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知识技能来完成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多年来不断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专业社会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社团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竞赛及科技活动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教师科研团队与学生科创小组对接,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学术实践指导。通过定期组织举行学术沙龙、健康知识大赛、学术成果展示会等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促进师生学术探讨及交流。近2年各项活动学生总参与达近千人次,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依托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例如2013年度联合信息技术学院申报的“雅安地震灾区社会实践活动”获省级立项,学生进入灾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及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在当地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不断扩大学术竞赛的影响力,在学院内加强宣传和引导,学生投身科创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学生申报课外学术课题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13年度,学院学生荣获了第十二届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2.4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对用人企业,学生家长,相关高校进行的调研分析,了解到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业务基本素质均提出了明确要求,调研指出目前多数学生在此方面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学院依托“生物医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对该院实验教学内容及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统筹规划,力求达到为用人单位输送专业技能好,学习能力强,到岗即能用的应用型生物医药人才。进一步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力度,进而增强学生实际产业工作经验,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了“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企业(教学实习基地)”三级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室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深化课堂理论知识;以工程实训中心强化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并模拟企业操作场景,增强学生企业适应性;毕业前通过企业实习来深化学生的业务能力,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统一。

2.5 推进产学研道路发展,促进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科研与人才是生物医药行业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维系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之源。作为学校唯一的一个教学科研型学院,我院在加强教学实践的同时高度重视科研建设。利用与众多企业建立的密切合作关系以及拥有的良好师资力量两大优势,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发展道路,与众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中型企业联合组建了20 余个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众多教师积极探索将研究成果和技术直接服务于企业,通过企业合作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在科研促教的模式下,学生有机会通过参与研究项目深入了解医药新品研发流程以及产品改进等技术领域,有助于提升其个人的研究水平,促进科研人才的初步培养。目前,在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参与学生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果,2009年至今,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达70 余篇,其中不乏SCI 收录以及核心期刊录用的高水平论文。

2.6 倡导人文实践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在实践层面,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协调和统一是人们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是高等教育实践的认识论基础[3]。长期以来,高校科学实践中缺乏足够的人文实践导引发学生知识视野狭窄、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丧失道德观念诸如近期备受舆论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事件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企业更加重视德才兼备,因此,兼顾人文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针对生物医药这一关系国民健康、承担社会重要责任的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愈加重视人文实践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在科学教育中不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在课堂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各个层面加强生物医药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力争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根据近年来的企业调查,用人单位对学院输出的生物医药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1]潘家耕.论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现代化,2000(4):70.

[2]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清华大学第22 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EB/OL].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1526000973311/20110225231526000973311_.html.

[3]展立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及其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66-72.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学院专业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