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断层相关标准可行性研究

2015-01-29 14:12王生文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21期
关键词:监测仪器断层手段

王 宁 王生文 李 敏

跨断层相关标准可行性研究

王 宁 王生文 李 敏

跨断层形变监测是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监测手段简单的观测手段,该手段主要用于监测断层形变,然而随着监测仪器设备的更新以及科研人员对断层活动性的认识,用于跨断层监测相关的场地勘选、建设以及测量标准难以满足地震预测的目的,这已成为阻碍该手段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跨断层相关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可行性,提出了新标准建立的必要性。

我国的跨断层形变监测始于1962年广东新丰江6.1级地震后。为了研究和监测新丰江水库库区的地壳运动,在该库区周围布设了包括物理测距、水准、重力和三角网的跨断层流动测量场地。1966年邢台地震后尤其七八十年代,鉴于监测断层活动与预测预报地震的需要,在南北带、华北、北天山等主要活动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区上建立了大规模的跨断层观测场地。

跨断层手段重要性

地震发生是区域应力长期积累、集中并最终导致应变能突然释放、岩石破裂的结果。浅源构造地震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而我国大陆地震基本属浅源构造地震。跨断层观测具有短测线跨活动断层、复测周期短、跟踪性好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断层活动的正逆断、张压、左右旋特性并跟踪其时间域的动态变化;由于跨断层形变观测值的时序变化,能直接反映场地所控制断层段落的运动变化过程,在空间上由跨断层场地形成的断层监测网络能有效监测断层形变场的空间变化特征。故跨断层观测以其特有的时空尺度和信息特征,在震前形变前兆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监视构造活动、地壳介质局部即小尺度差异变化、应力场改变的敏感通道之一。

跨断层相关标准概况

跨断层场地勘选主要为邢台地震后组织的地质专家进行场地实地勘察所建,勘选标准为测段跨越主要断裂,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许多测点布设在一些主干断裂附近的小断裂或次级断裂上,而并没有真正跨过断层的主干断裂,监测的是次级断裂的活动信息。为此,建立跨断层场地勘选标准十分必要;跨断层场地建设参考测绘生产标准进行选点、埋石,对于地质环境与观测墩的对应性并没有进行合理性研究,而且,近年来,由于单位经费短缺等原因,场地数目和测点数目在逐年减少,目前全国跨断层流动观测场地只有248处,跨断层定点台站只有21处,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及东南沿海等地,而目前在测的一些场地由于周边环境变化或被破坏等都经历了多次的改造、新建,更多的是进行了观测场地的改造,以上这些造成了跨断层场地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为此,需要进行建设标准的确立,为场地的改造新建提供依据;跨断层监测标准为水准、基线测量相关标准,监测仪器大都经过了光学仪器向电子仪器的更新,然而,针对仪器更新并没有相关跨断层测量标准的约束保证,为此,建立测量标准也十分必要。

总结

利用跨断层监测手段监测到很多震前异常,该手段是重要的科研资料,手段建设初期的标准可行性已不能满足广泛推广的需要,为此,对跨断层相关标准的确立意义深远。

10.3969/j.issn.1001-8972.2015.21.003

猜你喜欢
监测仪器断层手段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一种改进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对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监测方法的论述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要求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