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解决路径

2015-03-18 01:3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池州皖南民俗文化

肖 辉

(铜陵学院 文艺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 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皖南民俗文化是对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特有的人民精神状态和生活特征的统一描述,民俗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语言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习惯的形成,从街巷流传的歌谣到古代庙宇的香火延继,都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皖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长江和钱塘江一带是唐宋时期文人的聚集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现代,皖南地区是安徽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安徽省发展的标杆。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发现民俗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提高皖南地区的知名度,发展该区的社会精神文明、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协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现状

(一)池州学院皖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是池州学院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并强化池州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而成立的专门性学术研究机构。目前,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已经成为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主要基地,自2008年中心成立开始,池州学院依靠本身的历史、文学、法学和艺术等学科专业力量,对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开发,已经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及一般性的民俗文化研究项目近100项,其中包括了皖南社会民俗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建筑、宗教、戏曲艺术等。

(二)社会媒体对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关注

池州学院的皖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引起了全国各家媒体的关注,在民俗文化发展呼声越来越热烈的背景下,2014年4月,中安在线安排来自全国网络媒体的20多位记者对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进行了采访,这一事件标志着皖南民俗文化已经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也证明了皖南民俗文化研究确实在全国各地,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引起轰动。社会媒体对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宣传,使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发展从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发展正式走向全国,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皖南民俗文化的发现与继承

民俗文化的不断发现与继承,是皖南地区民俗文化发展的最重要表现。在民俗文化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原本不为人熟知的宗教和民间艺术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对傩文化的研究和民间信仰的研究,使皖南地区的民众也开始逐渐关注民俗文化,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寻求继承民俗文化的方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华山庙会,也因为皖南民俗文化的发展而吸引了更多的香客,一时之间形成了一股旅游热潮,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发现与传承的结果。

二 皖南民俗文化发展中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遗失严重

目前,由池州学院皖南文化研究中心为主力的民俗文化研究和发展队伍,虽然在民俗文化发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观察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却不难发现,大多数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发现都是以池州地区为中心的,并且,例如青阳腔等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是目前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重点。实际上,皖南地区包括安徽承黄山、宣城、池州、安庆、芜湖、铜陵多个城市和地区,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也各不相同,例如皮影戏、皖南花鼓戏、芜湖铁画、徽墨、宣笔等,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都有待发展和继承,但是,目前的皖南民俗文化研究对这些内容涉及甚少,也就是说,皖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并没有被完全发现,这使得一些只流传于民间的、小范围的、但历史比较悠久的民俗文化,很可能因为不被发现而完全遗失。

(二)民俗文化人才不足

民俗文化人才不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民俗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对于皖南地区来说也是同样的,尽管国家对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予以足够重视,以池州学院为主的高校也积极参与民俗文化发展活动,但是,真正了解民俗文化的是生活在皖南地区各个角落的普通民众,有可能是一个坐在巷口的年迈老妪,也有可能是公园里舞剑的老人;真正继承了民俗文化的也不是高校的教师和研究所的专家,而是民俗手工匠人、民俗表演艺术家等。没有这些人的参与,皖南民俗文化发展始终只能处在“研究”的层面,要使文化普及到社会精神文明发展中是比较困难的。而目前的民俗文化发展队伍中,恰恰缺乏与民族文化接触最近的人,或者是真正承载着民俗文化的人。

(三)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困难

发展民俗文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通过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又包括了精神发展和物质发展两方面。目前,皖南民俗文化的发展状态足以证明其在社会精神发展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却不如文化价值来的那样高效。目前,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民俗文化仅限于那些具有“国家文化遗产”等头衔的景区和景点,然而,介由旅游业实现的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的破坏,九华山周围无数现代化的酒店、停车场和商场、购物街已经足以证明旅游经济对民俗文化氛围的破坏。此类“民俗文化消费”并不是实现民俗文化经济价值的最好方式,另外,还有许多非物质形式的民俗文化,因为缺乏商品特征,根本无法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民俗文化传承动力不足

皖南地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圣地,因此有了璀璨的诗歌、美丽的建筑、形式多样的民俗体育项目和风景优美的古镇古街,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是皖南地区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是真正的人文精神之根,民众生活之源。但是,在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都在追求更符合自己需要的文化,即使是在皖南地区的农村,听摇滚乐、流行音乐的年轻人也比听传统民歌的年轻人多上好几倍;青阳腔在其鼎盛时期,皖南人人哼颂,但如今人们哼的都是商品音乐。这说明,皖南地区人民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动力不足。

三 解决皖南民俗文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深入调查和发现民俗文化

皖南地区民俗文化遗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参与民俗文化发展的研究者对文化本身的调查和发现还不够深刻,仅从那些已经脍炙人口的民俗文化入手,深刻挖掘其文化价值,却忽视了民俗文化的根本——来源于生活,因此使民俗文化发展视角狭窄。为了使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得以全面发展,建议研究者们走出池州,深入社会,换一个新的角度去发现和探索民俗文化。例如,走进比较偏远的乡村,通过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了解、感悟,找出其中符合民俗文化研究目的的内容,或者全面考察地方区、县的档案、县志等,从中找出发现民俗文化的线索。

(二)继续建设和发展民俗文化研究队伍

造成民俗文化发展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皖南地区的此类研究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对民俗文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模式,这使得许多民俗文化人才被埋没,但是,以池州学院的专业建设为基础的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在皖南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说明,利用高校资源进行地区知识文化研究是一条可行的路线。在短时间内寻找民俗文化的继承者十分困难,利用高校资源进行民俗文化发展却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建议皖南地区其他城市,也建立起与池州学院类似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在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吸引文化继承人们参与这项重要的文化传承事业,不断使民俗文化研究队伍发展壮大。

(三)促进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民俗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实现困难,主要在于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民俗文化产业结构太过单一。目前,旅游业是皖南地区发展最快的产业,因此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多集中在旅游方面,在戏曲欣赏、民俗工艺制品交易和民俗建筑方面,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机会十分微小。建议皖南地区各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傍边,鼓励艺术类企业和小商品制造业、体育文化产业都加入到民俗文化的发展中,通过在各类民俗商品的开发,促进民俗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号召社会各界对民俗文化发展和传承进行资源投入

人们不肯在民俗文化发展中投入经历和资源,是皖南地区民众对文化遗产传承的动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只要皖南地区社会各界都能够重视并参与民俗文化发展,为民俗文化传承投入多种资源,形成传承动机,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建议皖南地区政府在进行民众精神文明建设时,将建设资金和资源多投放在民俗文化上,为文化的传承者提供较好的发展环境;另外,还建议政府通过民俗文化发展倡议等活动的举办,鼓励和号召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主动参与民俗文化的发展,例如,建议企业为民俗文化展览馆进行投资、鼓励媒体对制作与民俗文化有关的专题节目等。

四 在发展皖南民俗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民族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发现

民俗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皖南地区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发展之中发挥作用,是因为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这个地区的人民的精神面貌的“根”,而且具有古典文化的艺术之美。因此,在发展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艺术价值的发现。这就意味着,民俗文化社科项目研究应以艺术审美为角度进行发展,而在进行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时,又不能使民俗文化跌落尘埃,成为商人牟利的工具,从而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如何做到这些,还需要民俗文化研究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二)对民俗文化发展进行必要的宣传

发展民俗文化的土壤是在某一区域生活的民众对民俗文化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民俗文化才能真正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得以发展,而不是作为历史遗迹,被摆在博物馆或者景观遗址当中。因此,在发展皖南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进行必要的宣传,鼓励民众去实践一些民俗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各级学校、社区等社会组织,都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如何实践民俗文化,如何促进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高效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民俗文化发展才能获得永久不竭的动力。

综上所述,皖南民俗文化在社会科研项目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民俗文化发展的全局角度来看,单纯的社科项目并不能使民俗文化形成全面繁荣的景象。因此,进一步发展皖南民俗文化,应以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为主。使皖南地区社会各界都重视到民俗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性,使民俗文化走出高校、走出研究所,再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与皖南地区现代社会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真正的动力之所在。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对民俗文化发展重视度的进一步加强,皖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多样性能够得以完美呈现,民俗文化也会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展现其经典之美。

[1]余秀娟.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以丽江黎明休僳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0-12.

[2]李毓.传承与创新:民俗文化的舞台化研究——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为例[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8-10.

[3]廖飞.论我国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0-12.

[4]王晴锋.历史英雄、记忆争夺与族群认同——基于湖南省绥宁县上堡侗寨的调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5]彭根来.民俗文化产业化的价值、困惑及应对策略——以江西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8):130-131.

[6]丁艳霞.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民俗文化传播和发展研究[J].今传媒,2014,(10):105-107.

[7]董丽娟.经济民俗学视角下的区域民俗与区域经济[J].学理论,2013,(12):120-121.

[8]邓茂梁.新时代背景下民俗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23-125.

猜你喜欢
池州皖南民俗文化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