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2015-03-20 05:40王旭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

王旭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2011年~2012年入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采用西药的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3w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4例、8例及8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疗效确定,且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据报道:在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1],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末完全阐明。选自2011年~2012年入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1年~2012年入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CAG,排除肝、肾功能损害及合并其他消化道病变的患者。其中男23例(46%),女27例(54%),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在17~65岁,平均年龄(41.2±2.5)岁。病程1个月~23年,平均(12.5±3.2)年。50例患者中,轻度萎缩26例,中度萎缩20例,重度萎缩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2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增强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治疗。泛酸者采用奥美拉唑20mg/d,晚饭后服用;嗳气、腹胀者采用多潘立酮20mg口服,3次/d;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加用不同计量的奥美拉唑/果胶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三联抗菌治疗。

1.2.2观察组 25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施药,组方:柴胡20g、白芍12g、丹参20g、赤芍12g、南沙参15g、北沙参15g、茯苓20g、炒白术14g、半枝莲14g、白蔻仁12g、泽泻14g、檀香6g、黄连6g、法半夏9g、炙甘草6g。组方功效:疏肝健脾、活血祛瘀、清热利湿。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①脾胃虚弱者,加黄芪、升麻;②胃寒较重者,加干姜、附子;③胃阴不足者,加麦冬、百合;④阴虚肝郁者,加柴胡,当归;⑤反酸严重者,加龙胆草;⑥胃脘痞满者,加佩兰、砂仁;气阴两虚者,加生黄芪、生白树。1剂/d,采用水煎取汁,早晚服用。

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戒烟忌酒,禁止油腻、辛辣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

1.3疗效判定

1.3.1症状等级 ①一级:临床症状完全改善或者完全消除[2];②二级: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影响;③三级:临床症状轻微改善,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影响;四级:临床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和工作仍需要药物维持。

13.2疗效评估 ①显效:急性炎症胃镜复查提示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有所改善,2~3项主要症状消失,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增加,慢性炎症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减轻,胃镜检查病变范围变小,患者饮食有所好转,慢性萎缩性炎症减轻,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有所减轻,腺体萎缩;③失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病情未有好转,胃镜检查、腺体、异型增生均无改善,炎症未见消失。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1.0,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4例、8例及8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中医学中的"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很多,从中医角度分析,感受寒湿之邪、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或气血亏虚、气虚血瘀、病久生虚所致的脾气亏虚、胃阴不足、胃络淤血等都是诱发因素[3~6]。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NSAID,如阿斯匹林,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避免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酒、糖类、巧克力,会使括约肌放松,造成回流[7~8]。如果有胃灼热的症状,一定要避免这些食物。同时细嚼慢咽助消化,用餐时避免有压力,可以使消化作用有一个好的开始。饮食有规律,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尤其应避免暴饮暴食。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将50例CAG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4例、8例及8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石国喜.益胃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J].中医研究,2009,22(9):30-31.

[2]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程红杰,牛少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1):851-853.

[4]王东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1):40-42.

[5]陈志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0例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0):559.

[6]程红杰,牛少强,张乃卫,等.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11(20):311-312.

[7]王仲征.自拟化瘀五花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6(17):301-303.

[8]陈贵银,郭喜军,安福丽,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和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5(17):189-192.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